【摘要】東漢許慎視假借為“六書”之一,是造字的方法之一,后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其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分割字的形音義,只看到字形;二是超階段地看問題;三是假借造字方法的間接性;四是拘泥于說文的敘述。
【關(guān)鍵詞】假借;造字;原因
【中圖分類號】H122 【文獻標(biāo)識碼】A
假借是“六書”之一。所謂“六書”是古人分析漢字的造字方法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傲鶗币辉~的出現(xiàn),最早見于《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薄傲鶗本唧w指什么沒有說明。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敘》列出了“六書”的名稱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和轉(zhuǎn)注,而且對它們一一作了解說,并且分別舉例。
清朝戴震并不認(rèn)可“六書”,他在《答江慎修論小學(xué)書》里說:“象形、指事、諧聲、會意四者,書之體止此矣。由是之為用。數(shù)字共一用者,如初、哉、首、基之皆為始,卬、吾、臺、予皆為我,其義轉(zhuǎn)相為注,曰轉(zhuǎn)注。一字?jǐn)?shù)用者,依于義而引申,依于聲而旁寄,假此以施與彼,曰假借。所以用文字者,斯其兩大端也?!睆奈淖?jǐn)⑹鲋锌梢钥吹贸觯魇习选傲鶗狈譃閮深悾合笮?、指事、諧聲、會意四者是“體”,假借、轉(zhuǎn)注二者為“用”?!绑w”是造字法,“用”是用字法。這就是“四體二用說”。
后來許多人都承認(rèn)這個說法。為什么不承認(rèn)假借為造字法?我們在這里探討其中的原因。
一、分割字的形、音、義,只重形
假借字產(chǎn)生的原因有:1.個別的實物不易造形;2.抽象的事物不易造形;3.語音詞、驚嘆詞、代詞、形容詞、副詞、譯音詞等不易造形。
假借字就是在這種不易造形的“本無其字”的情況下“依聲托事”的。例如:
口語詞詞匯中有個“難易”的“難”,表示的是抽象的事物或抽象的形容詞,但是沒有專門為它造一個形體出來,由于它的讀音與“難鳥”的“難”一樣,書寫時便借用了“難鳥”的“難”來表示了。它是假借字。
“孰”作為代詞,也很抽象,也用了假借的方法?!笆搿北玖x是指食物加熱到可食用的程度,《說文》云:“孰,食飪也。”段玉裁注:“飪,大孰也。可食之物大孰,則持食之?!薄蹲髠鳌ば辍罚骸霸追蛎s熊蹯不孰,殺之,置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本渲械摹笆搿北硎舅谋玖x。
本義的“孰”和被假借為疑問代詞的“孰”是一個字嗎?“難鳥”的“難”與“困難”的“難”呢?
我們知道幾百萬年前,人類出現(xiàn)了,語言也隨之出現(xiàn)??梢赃@樣說人類歷史有多長,語言也有多長。先有語言,后有文字。比較語言而言,文字出現(xiàn)得很晚,“人類最古老的文字都是表詞文字,如我國的漢字、古埃及文字、巴比倫楔形文字、美洲的瑪雅文字”[1],這些最早的字也是近五千年才出現(xiàn)的事情。文字是記錄語言的工具。人們說了什么,我們可以用文字記錄下來,用文字的形和音來表示意義。
文字的三要素是形、音、義。[1]文字是形、音、義的統(tǒng)一體。這個統(tǒng)一體里邊,形、音、義只要一個條件不符合,就分屬不同的字。要么怎么叫“要素”呢?“大”和“小”,它們是兩個字,因為二者形、音、義都不同,這是所有人都認(rèn)同的?!斑儭焙汀敖?,它們形、音不同,意義相同,它們是兩個字,這也是沒有爭議的?!案!庇幸话俜N寫法,就是大家談?wù)摰陌俑D,它們只有形不同,音、義皆同,是異體字,人們也認(rèn)為是一百個字了。同樣的道理,形、音相同的,義不同的,也應(yīng)該屬于不同的字,我們上文的“難鳥”的“難”和“困難”的“難”不是一個字,因為這兩個字“形”和“音”是相同的,它們的“義”是不同的,而且差別很大,所以是兩個字?!袄щy”的“難”是通過假借的方法,假借“難鳥”的“難”字的字形和字音而產(chǎn)生一個新字。同理表食物加熱到可食用程度的“孰”和表疑問代詞的“孰”也是兩個字?!袄щy”的“難”與“難鳥”的“難”、表食物加熱到可食用程度的“孰”和表疑問代詞的“孰”,它們是同形同音字。
再如《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的“暴”有暴1、暴2、暴3的分法,暴1的意思是突然而猛烈,暴2的意思是鼓起來,暴3的意思是糟 蹋,[2]它們的“形”和“音”同,“義”不同,所以才有這樣的分法;“帥”有帥1、帥2的分法。具體是:帥1的意思是軍隊里最高指揮員;帥2的意思是英俊。[2]它們也是同形同音字。
為了避免誤解,在這里我們有必要區(qū)分一下多義詞和同音詞。多義詞是“一詞多義,幾個意義之間有聯(lián)系”[3]。同音詞則“是語音相同而意義之間并無聯(lián)系的一組詞”[3]。同音詞分為同形同音詞和異形同音詞。上文中“難鳥”的“難”與“難易”的“難”、表本義的“孰”與表疑問代詞的“孰”,它們之間的意義沒有聯(lián)系,不會是多義詞,而是同音詞,也就是它們分別分屬兩個字了?!氨狈直?、暴2、暴3,就是它們的意義沒有關(guān)聯(lián),如果有聯(lián)系,就只要放置在一個詞的詞下,作為這個詞的不同的義項了?!皫洝狈謳?、帥2,道理亦如此。
可以說“假借以不造字而造字”,確切地講假借是“不造字形的造字”。人們著重點放在字形上,字形同就很容易把它們看成同一個字。假借字和本字因為字形、字音同,被誤認(rèn)為沒有造字就不會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二、看問題的超階段性
許慎對于假借的解釋是:“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意思就是本來沒有為語言中的某一個詞語造一個字形,只是依據(jù)這個詞的讀音借用某一個同音或音近的字形字來寄托所要表示的詞。
辟言不信,如彼行邁,則靡所臻。(《詩經(jīng)·小雅·雨無正》)
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左傳·宣公二年》)
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己。(《孟子·梁惠王上》)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yuǎn),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中庸》)
上述一組句子除第一句以外每個句子中的“辟”都是假借字,在假借“辟”之前,每個句子中每個“辟”的位置上都有一個“義”與“辟”的“義”不相同的口頭意象中的字,只是因為這些口頭意象中的字和“辟”的“音”同,才假借了“辟”的字形。這就是“本無其字,依聲托事”。就假借時那一瞬間或較短的時間里,字形未見增多?!叭魏我粋€假借字,在被假借之前,就早已存在并且被加以運用了。從文字形體的創(chuàng)制來看,說‘假借是造字法難以成立”。這就給人的印象就是沒有造字,于是有人提出假借不是造字之法而是用字之法。很多人只停留在這一階段。前文我們說過,分割形、音、義,只重形,這是不對的。
在古代,特別是在上古時代,漢字字形數(shù)量少,一個字形往往可以表示好幾個意義。到后來,人們?yōu)榱耸惯@些不同意義的語詞能夠在文字形體上有所區(qū)別,便造出了一些新的字形來分別表示各自不同的意義,以上四句中的“辟”分別為“避”“僻”“嬖”“譬”。
字形增多了,大家又把功勞記在形聲造字法身上。共時割裂兩個階段來看問題就不能正確認(rèn)識假借造字的方法。只有歷史地看問題,“辟”變?yōu)椤氨堋薄捌А薄版浴薄捌?,由一孳乳變多?/p>
辟—辟1—避
辟—辟2—僻
辟—辟3—嬖
辟—辟4—譬
從歷史來看,上面這些造字都經(jīng)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假借造字階段。辟—辟1、辟—辟2、辟—辟3、辟—辟4,用一個字形來表示這么多的意義,這符合經(jīng)濟原則。這每一組的后一個都是假借字,它們是同形同音字。其道理前面已經(jīng)分析,在此不贅述。
第二階段是形聲造字階段(多為形聲造字)。辟1—避、辟2—僻、辟3—嬖、辟4—譬。這一階段是在第一階段的基礎(chǔ)上,即在假借字的基礎(chǔ)上二度造字的。清朝王筠在《說文釋例》(卷八)中寫道:“字有不需偏旁而義已足者,則其偏旁為后人遞加也。其加偏旁而義遂異者,是為分別文。其種有二:一則正義為借義所奪,因加偏旁以別之者也;一則本字義多,既為偏旁,則只分其一義也。”這是符合實用的原則。人們在使用這些假借字時,發(fā)現(xiàn)一個形體的字表示這么多的意義,給讀者帶來諸多不便,于是不得不為它們再一次造字。(這個理由也可以解釋古代漢語為什么以單音詞為主,現(xiàn)代漢語卻以雙音節(jié)詞為主。隨著世界的日益紛繁,同形同音的單音詞已經(jīng)給人們交往帶來麻煩了,這樣一條途徑是再造新字形,一條就是再增加音節(jié)了)
兩個階段,對于第一階段視而不見,跨越這一階段,自然就沒有把假借作為造字法了。
三、造字方法的間接性
“六書”中的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只要直接分析字形,就知道其意義,例如:
日,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從口一,象形。
下,底也。指事。
信,誠也。從人從言。會意。
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侖山發(fā)源注海。從水可聲。
而假借字不同,具有特殊性。假借字隱藏在千千萬萬字的后面,要通過比較才能發(fā)現(xiàn)。這就是它的間接性和隱蔽性。假借字“難易”的“難”必須要和“難鳥”的“難”成對比較說明才知,假借沒有以上四種方法的直接,因此被人們忽視。假借字的發(fā)展有三種情形:
第一種是鳩占鵲巢式,本字已經(jīng)不用,只用假借字了,積非成是,人們不知道它的本字了,如“難”(“難鳥”)(本字)——“難”(困難)假借字。一說到“難”大家想到的是“困難”的“難”,不會想到“難鳥”的“難”。
第二種為本字造字,假借字不變。“孰”(表示熟食的孰)(本字)——“孰”(表疑問的孰)——“熟”(表示熟食的熟)。人們談到熟食的時候,不會想到它的本字了,因為本字造了一個新的字形“熟”了。
第三種為假借字造字。
辟(法,法度)(本義)——辟1(躲避)(假借字)——避
這是為假借字造的字。因為同形同音字,人們用起來不方便。
這三種情形,不管是哪一種,都說明假借字在一定歷史時期的存在,可以這樣說,假借是沒有造形的造字法。
假借沒有被看成造字法,還有一個原因也不容忽視。對于假借許慎《說文解字》里沒有過多的說明,正如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敘》中寫道:“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者,說解中屢見,假借惟‘韋注言之,而轉(zhuǎn)注則全書絕無一及。”
由于人們只重字形,分割字形、字音和字義,人們忽略假借字階段超階段地看問題,還在于假借手段造字的間接性,原因種種,所以很多年來,人們沒有把假借視為造字之法,而是把它看成用字之法也就理所當(dāng)然了。
參考文獻
[1]伍鐵平.語言學(xué)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五版)[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
[3]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陳躍,男,1967年生,漢族,籍貫江西九江,東莞理工學(xué)院城市學(xué)院,職稱:講師,學(xué)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漢語言教學(xué)與研究。
(編輯:董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