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向敏
摘 要: 中學作文教學一直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而作文又是高考時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遍覽高考作文,往往能從課文內(nèi)容中找到或是話題,或是材料,或是結(jié)構(gòu),或是語句等相關內(nèi)容。提高寫作水平,最好的參考就是課本。利用中學語文課文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是一條捷徑。
關鍵詞: 中學語文 課文 作文教學 能力培養(yǎng)
新課標對中學作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薄耙^點明確,內(nèi)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連貫,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jié)構(gòu)。在表達實踐中發(fā)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做到有感而發(fā)?!备鶕?jù)這一表述,作文應該使學生的主體性得以真正發(fā)揮,真正做到自主性寫作、個性化寫作,但在具體實際操作中,作文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
一、當前中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有一個事實我們不得不承認,英語、數(shù)學等學科得滿分者不可勝數(shù),而作文得滿分者則在萬分之五左右。就全國高考作文得分情況看,平均分在39~40分之間。這樣的得分情況算不算高?是不是每年高考作文只能維持在這個水平?
高考作文水平是平時作文水平的直接反映,如果整體上平均分僅到及格分,就反映出許多學生作文水平在及格線之下。這是一個我們必須直面的痛苦的事實。研究高中作文教學現(xiàn)狀,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問題:
1.從學生角度來看,具體表現(xiàn)為:不愛寫——對寫作缺乏熱情、沖動和靈感;不會寫——學生沒有能力寫好作文;寫不好——作文沒有新意,缺乏創(chuàng)造性。
2.從教師角度來看,具體表現(xiàn)為:教學無趣——學生對寫作任務拖沓和逃避,繁重的作文批改任務令教師頭痛;教學無序——中學作文至今沒有專門教材,甚至沒有比較穩(wěn)定的訓練體系,令一線教師無所適從;教學無方——沒有規(guī)范的作文教案,也沒有幾個語文教師能說清什么是有效的作文教學;教學無效——教師在作文教學上花費了大量精力和時間,可是學生的作文進步卻不大,令人灰心喪氣。
二、中學語文課文與高考作文關系緊密
語文教材與高考作文真的毫無關系?語文課堂教學對作文教學真的無所作為嗎我們不妨先看看各地以往的高考作文題目:
2004年福建高考題:選擇下面所列的一個人物或文學形象作為話題,自選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物:孔子?搖?搖蘇軾?搖?搖曾國藩?搖?搖魯迅?搖?搖史蒂芬·霍金
文學形象:曹操?搖?搖宋江?搖?搖薛寶釵?搖?搖冬妮婭?搖?搖桑提亞哥
這個作文題別出心裁,好評較多。究其原因:一是它引導了學生的閱讀,很符合課程改革的宗旨;二是立意的開放性,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讓他們能發(fā)揮最高水平。這十一個人物形象除曾國藩、冬妮婭兩人外,其他九個人物中學語文課文都有涉及。如果學生熟悉這些作品,并做到披文入情、知人論世,特別是教師講析課文時能有意識地拓展知識,要求學生在課外閱讀與課文密切相關的作品,那么,在考場上寫出一篇內(nèi)容充實、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文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2006年福建高考題:創(chuàng)新思維課上,同學們討論熱烈,發(fā)言踴躍,其中最能引起師生關注的話題有:①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萬支;②戈多今天已經(jīng)來了;③留一點空白。
這三個話題引發(fā)你怎樣的想象、感悟與思考?請選擇其中一個話題,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前面兩個話題純粹是一種導向?qū)?jīng)典名著的閱讀、思考的作文題。《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語文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向?qū)W生推薦的課外必讀書目之一,課本節(jié)選了其中不少篇目;《等待戈多》是西方荒誕劇的代表作,高中語文第六冊節(jié)選了此劇。這兩個話題檢驗考生在對中西方經(jīng)典文學作品閱讀了解的基礎上,對其中經(jīng)典問題的思考深度、多元解讀和想象能力。遺憾的是在高考的指揮棒下,不少高二教師為了趕課,將這篇課文草草帶過,甚至不做講解,以致有的考生竟然不知“戈多”為何物。難怪當年三分之二的考生都不選前兩題。
至于“留一點空白”,高中語文教材里的課文《米洛斯的維納斯》、《中國藝術(shù)表現(xiàn)里的虛與實》等從藝術(shù)角度,闡述“空白”的意義。教授以上文章時,教師能稍加點撥,就會使學生觸類旁通,此時再進一步思考,就可以從藝術(shù)領域生發(fā)開去,聯(lián)想到人生、學習、工作、宗教、日常生活、人際交往、子女教育等方面,那么寫起這篇作文還會抱怨“作文之難難于上青天”嗎?
近幾年高考作文設題與課文直接關聯(lián)的案例還有很多,這里只是管中窺豹,略見一斑,但充分證明中學語文課文與高考作文的緊密關系。明白中學語文課文與高考作文的密切關系,那么學好課文有什么意義就不言而喻了。
三、利用中學語文課文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作文以語言為載體,反映作者對自然、對社會、對自身生命的認識和感悟,同時熔鑄著作者的個性、情感、胸懷、氣質(zhì)、知識基礎、思維發(fā)展乃至精神面貌。作文教學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實踐過程,而且是一個發(fā)展人、培育人的過程。作文教學應著眼于人的發(fā)展,立足于人的發(fā)展,在努力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將學生培養(yǎng)成視野開闊、能力全面、人格完善、不斷進取的人。
語文教材中的篇目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它們有的材料典型豐富,有的結(jié)構(gòu)工整典范,有的語言經(jīng)典優(yōu)美,有的意境秀美典雅,更有的兼而有之。因此,在實際作文教學中,筆者認為,最切實可行的做法是利用現(xiàn)有資源,回歸課本,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作文資源,達到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與熱情、發(fā)揮學生主體積極性、實現(xiàn)個性化寫作的目的。
弄清了作文與高考的關系,我們就要針對課文資源,進行有效開發(fā)和利用。
1.巧用課本建立作文材料庫
寫作素材缺乏一直是困擾廣大中學生的一個難題,對于平日里“三點一線”的高中學生來說,很少有時間接觸廣播、報紙和電視,廣泛搜集課外寫作素材已成為“天方夜譚”;更不可能有足夠時間觀察自然、景觀、場面、人物和了解社會生活事件。鑒于此,我們只能從自己熟悉的教材入手,發(fā)動學生充分發(fā)掘其中的寫作素材,進行多角度思維,思考材料可以為哪些觀點服務、如何為觀點服務,使課本成為作文寫作素材的“源頭活水”。中學生不應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而應積極參與到知識的整理與遷移過程中,以探究方式學習,從而獲得更牢固和可感的寫作素材。
2.巧用課本建立作文話題庫
學生提筆發(fā)憷,文思枯竭,根本原因在于腹中空空,無話可說。讓學生在學習完每一課、每一個單元后,總結(jié)可以作為寫作素材的資料,如此長期訓練,作文寶藏一定豐富無比。其實巧用課本建立作文材料庫和作文話題庫關系很緊密。有時候一個課文材料可以證明不同立意,也就是適用不同話題。
3.借鑒課文優(yōu)化文章結(jié)構(gòu)和作文語言
高考作文主要考查三個方面:立意、結(jié)構(gòu)、語言。有了素材和立意,還要利用一定結(jié)構(gòu)和語言組織,才能寫出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作文。
(1)借鑒課文結(jié)構(gòu),不斷模仿成規(guī)矩。中學語文課本里那些篇幅適中、立意鮮明、層次清晰、思想語言富有時代氣息的作品,如《我為什么而活著》、《故都的秋》、《我若為王》、《漫話清高》、《胡同文化》等,可以讓學生仿照其中任一篇獨立成文,在反復訓練中讓他們意識到:雖文無定法,但既成方圓必有規(guī)矩。評點作文時,我們可以結(jié)合某一篇課文的結(jié)構(gòu)予以講解,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2)借鑒課文寫法,讓作文有法可依。選入高中語文教材里的課文大多文質(zhì)兼美,我們要積極鼓勵學生大膽取法,敢于“拿來”。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在高考前夕指導學生如何寫作高考作文時,開出的秘方并不是要求學生臨考前突擊背誦幾篇經(jīng)老師反復修改的范文,而是告誡他們以本為本,回到課本中。只要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高考作文必勝無疑。
(3)借鑒課文語言,讓作文穿衣披鞍??鬃诱f:“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敝熳郧逑壬J為:“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畫?!庇纱丝梢姡恼抡Z言應力求有文采。學生作文僅有恰當?shù)牧⒁夂驼摀?jù),沒有好的文采,照樣不得高分。有文采的語言,要么語句嚴謹,思辨性強;要么含蓄雋永,味篤情濃;要么娓娓而談,樸實情真。這樣的語句在課文中很多。所以,選擇課文中用詞生動、句式靈活修辭優(yōu)美、化用詩詞巧妙的句子引導學生仿寫,可在一點一滴的訓練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如何巧用課本語言讓作文出彩呢?方法一是將課文中的名句、語句、典故等引入作文。將課文中相關名句、語句、典故作為引子“起興”,引起要說的話題或相關主題。方法二是使課文中的句子形式(語流、語勢、語形等)進入作文。如清軍潰敗,非力不足,勢不眾,弊在技窮。技窮而力虧,潰敗之道也?;蛟唬骸扒迨移埡?,怨技窮耶?”曰:“茍和者源技窮也。蓋屢戰(zhàn)敗,不能僥存。故曰弊在技窮也。”“——嗚呼!以奉英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獻英之財興本國之科技,并力反帝,則吾恐英人枕之不得無憂也。悲夫!自詡老大帝國,物華天寶,乃不知老者常思既往,少者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惟永舊也故技窮,惟日新也故藝高?!?/p>
不難看出,只要我們真正注重平時課堂教學,就一定能在教材這一方小小的舞臺中打造出作文的一片廣闊天地。
參考文獻:
[1]高中語文組課程標準研制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03.
[2]《課堂內(nèi)外》雜志社,《課堂內(nèi)外》(高中版),2003年(8月份下半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