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兵華
【摘 要】高中課堂教學是學校培養(yǎng)人才、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平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教學質量有著直接影響。在新環(huán)境下,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當前高中地理教師思考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
前言
目前,隨著教學改革的全面深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以及課外學習的有效性越來越受到廣大教育者的重視。在地理課堂中,有效性教學不僅能快速的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還能增加課堂的活力和生機,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提取傳統(tǒng)教學中的有用之處,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進行有效性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認真分析教材
在新課標下,高中地理教材的最大特點是樣式新穎,形式多樣,對學生的吸引力比較強,如在教材中,部分章節(jié)和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比較貼切,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有的問題比較復雜,容易引學生走彎路,同時有的例子和學生生活聯(lián)系不太緊密,學生不太容易深入了解這些問題,這就需要教師深入研究課標,認真分析教材,將抽象的知識轉變?yōu)樾蜗笊鷦拥牟牧?,?yōu)化教學資源,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高中地理教材內容,從而有效地提高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2.合理的利用地理實驗
地理學科的趣味性比較強,有很多地理知識是可以通過實驗形象生動的展示在學生面前的,并且很多地理現象也可以通過地理實驗進行模擬,因此,在進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合理的利用地理實驗,讓學生通過多方面感受,更加靈活的掌握地理知識和地理現象。地理實驗是一種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它能通過實驗手段,將人們發(fā)現、認識地理知識的過程形象的展示在學生面前,這樣學生就能更深層次的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變化、發(fā)展規(guī)律。同時采用地理實驗方法還能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操作實驗、觀察實驗、分析研究等各種能力,這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生在進行實驗設計時,需要對各種現象進行預測,這就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想象能力;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需要認真的觀察實驗的每一個細節(jié),這就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需要對實驗現象、結果進行分析、比較、推斷,這就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邏輯思維能力。通過直觀的地理實驗,能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3.1合理的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否創(chuàng)建一個有效地教學情境,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時,要創(chuàng)建一個合理的教學情境,從而成功的導入教學內容。教師將教學內容引進教學情境時,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合理的設計導入方式,而設計導入方式的前提是地理教師要具有豐富的知識,敏銳的觀察能力,并且能熟練的掌握多媒體技術,這樣才能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和學生實際生活貼切的教學情境,才能恰當的將教學內容引入教學過程中,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2突出重點
在傳統(tǒng)的地理課堂教學中,對于重點、難點的地理知識,教師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學生講解,但由于部分知識過于抽象,即便教師再怎么努力講解,學生也不能有很深的理解,容易讓學生產生疲勞感。采用多媒體技術,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這些重點知識。多媒體技術具有圖形并茂、動靜結合、形象具體等特點,將其應用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能將復雜的地理知識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達到突出重點、突出難點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講解“地球公轉”的相關內容時,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會感到很困難,因為學生無法從模型、掛圖、教材的插圖等中積極的進行空間想象,這些圖形中缺乏立體感,無法讓學生進行完整的認識。而采用多媒體技術,能形象的將地球繞日公轉過程、太陽直射點、晝夜周期變化等展示出來,這樣學生能在思考地球公轉的過程中,對太陽直射點、晝夜周期變化規(guī)律等進行分析,并且能在腦中構建地球公轉的動態(tài)三維立體圖,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生生活中的實例引入課堂中,如根據地面影子的變化分析季節(jié)變化等,這樣能為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讓學生全面的掌握地球公轉的知識。
又如教師在講解“人類對宇宙的認識”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將航天技術的發(fā)展情況為學生展示出來,讓學生在感受科技發(fā)展的同時,感受宇宙的神奇,同時教師還可以將人類探索月球、火星等的相關視頻播放出來,將人類認識宇宙過程形象的播放出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有效地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培養(yǎng)學生地理圖像判讀能力
判讀地圖對高中地理學習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地圖是地理知識的基本載體,也是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的信息來源,通過地圖能將散亂的地理事物歸納總結在一起,清晰的將地理知識的規(guī)律展示出來,而地圖判讀能力對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地圖判讀能力。通過培養(yǎng)學生判斷地理圖像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學生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在新環(huán)境下,高中地理教學對學生讀圖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只有不斷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5.總結
高中地理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合理的措施,積極的采用多媒體技術,不斷的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鄧緋鴻.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3,(04):125-126.
[2]瀟飛.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動畫世界·教育技術研究,2012,(02):141-142.
[3]劉海娟.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3,(16):117-118.
[4]陳輝.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教育界,2010,(22):132-133.
(作者單位:江西省新余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