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秋坤
摘要: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尺度。而情景教學法是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來啟發(fā)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氛圍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對于提高寫作課堂實效性很有幫助。因此,筆者根據(jù)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幾個誤區(qū),提出在寫作教學中引入生活場景、實物演示、圖片、表演、音樂等,以此來提升寫作課堂的實效性。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情景教學法 寫作實效
一、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誤區(qū)
(一)重知輕能
很多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時,往往只是結(jié)合對句段、篇章的反復寫作,來向?qū)W生傳授寫作知識,加強他們在字、詞、句、篇上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而忽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而綜合能力是指與寫作過程中的認知活動有關(guān)的一些能力,包括了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等,這些能力的發(fā)展能使學生在具有一定的寫作知識和行文能力的基礎上寫出更富有個人特色的文章。
(二)重理輕情
語文寫作是人的情感借由文字抒發(fā)出來的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其更多時候注重的是如何使讀者與作者在情感上形成一種共鳴。但是在實際的寫作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忽略了這一點,將教學重點放在了文章構(gòu)思、修辭手法、體裁選擇等寫作技巧的教授上,造成了本末倒置。寫作技巧固然重要,但是一篇沒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即使有精良的構(gòu)思和無可挑剔的表現(xiàn)手法進行包裝,它也依然是空洞的、沒有靈魂的,違背了作文的本質(zhì)。
二、情景教學法在寫作課堂中的運用
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一系列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身臨其境去思考感悟的一種教學方法。
(一)在寫作教學中引入生活場景
學生的感想多來自于生活場景之中,因此在寫作教學中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創(chuàng)作,尤其是在訓練場面描寫時。
例如,要寫《精彩的校運會》,由于運動項目多,參與人員多,學生一時不知道從哪里下筆。這時,教師就要將運動會的場景進行還原,可以通過播放運動會的錄影來實現(xiàn),將學生瞬間拉回到那個場景中去,這樣寫起作文來也就更得心應手。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用語言描述、提問設疑來幫助學生還原生活場景。比如:“還有幾分鐘就要下課了,這時候同學們都有什么表現(xiàn)呢?所有同學都在認真聽課嗎?大家的神情分別是怎樣的?下課鈴響的那一瞬間同學們的表情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等,通過一個又一個的提問,提醒學生應該注意到卻又總是被忽略的細節(jié),引導學生細心地觀察周邊的事物,認真地體驗現(xiàn)實生活。這樣才能更好地在寫作時運用語文知識對這些事物和現(xiàn)象進行解釋和描述,提高其描寫的真實度,才更容易引發(fā)讀者共鳴。
(二)在寫作教學中引入實物演示
作為形象的真實存在,實物是直接的教學輔助用具,將其運用到情境的創(chuàng)設中來可以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使學生更直觀地體會到情境與寫作之間的聯(lián)系,加速完成寫作任務。
例如,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寫自己最感興趣的內(nèi)容”,語文教師就可以首先給學生們展示一些與自己的興趣愛好相關(guān)的實物,比如長笛、毛筆、集郵冊等,然后由這些實物展開對自己興趣愛好的描寫,介紹這些實物的來歷和使用方法,周圍人對自己興趣愛好的看法等,成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在與學生分享自己的興趣愛好的過程中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并在描述的過程中無形給學生起到了一個教學示范作用,使學生大致明白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講述自己的興趣愛好。
除此之外,實物演示的另一個好處便是可以用來制造一些學生不熟悉的或是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的場景,以擴寬學生的寫作范圍,提高寫作水平。比如學生們都沒去過沙漠,那么教師可以找一些駱駝模型和黃沙,自己制作一個小型的“沙漠”,讓學生通過對其模擬場景的觀察,在腦海中想象出真實沙漠的樣子,比憑空想象要容易得多,這也可以說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和想象力的一種好方法。
(三)在寫作教學中引入圖片素材
看圖作文是幾年來升學考試中比較常見的一種作文出題模式,那么在情景教學中我們也可以適當?shù)匾胍恍﹫D畫素材,將事物的特征進行放大,讓學生學會“抓重點”,培養(yǎng)他們的識圖能力。
例如,有這樣一幅圖:一個人在砍樹,但是這幅圖的重點并不是這個人,而是他肩上站的那只啄木鳥和啄木鳥所說的那句話。這句話是砍樹人砍樹的借口,但是借啄木鳥之口說出來,又成了啄木鳥啄砍樹人腦袋的理由,一語雙關(guān),發(fā)人深省。
因此,在寫作教學中引入圖片素材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還可以鍛煉他們的分析能力,通過對圖片內(nèi)容的深度解讀發(fā)掘作者真正想要傳達的意思,從而正確確定好作文主題,進行立意構(gòu)思,避免跑題。
(四)在寫作教學中引入表演藝術(shù)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仍有很強的表演欲,而且也有很多學生雖然性格內(nèi)斂不善于表現(xiàn)但也大多愛看表演。所以在寫作教學中引入表演藝術(shù)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寫作熱情、炒熱課堂氣氛都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故此,在訓練學生寫記敘文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鼓勵學生先以表演的方式將自己將要寫的事件展現(xiàn)出來,表演的時候如果有角色需要,可以邀請朋友和自己一起表演,表演過程中請別的同學幫忙把這一節(jié)目錄下來。這樣,在寫作過程中如果有什么細節(jié)記不清了,學生就可以把視頻拿出來再看一遍,以便重新記起、順利寫作。而且在表演中同學之間的互相協(xié)助和配合,也為增進同學友誼提供了機會,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寫作,效率也更高。
(五)在寫作教學中引入音樂元素
音樂,是人們用來放松精神的有效載體,更是一種情感的藝術(shù)表達形式。因景而生的情往往是極為真實的。所以在音樂的感召之下,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感,對一事物進行更為細膩的描寫。因此,在小學語文寫作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利用不同類型的音樂來為學生營造不同的情感氛圍,促進學生感情的迸發(fā),從而加強在寫作中感情表達的力度。
例如,在描寫災難場景時,播放曲風恢弘、具有煽動性的音樂;在寫游記時,播放曲調(diào)歡快的音樂;寫運動會場景時,播放運動員入場曲目等。
在學生寫作時為其播放與寫作主題相呼應的音樂,有助于使學生快速進入寫作情境、醞釀出與情景相對應的情緒,方能才思泉涌。但在音樂的選擇上,教師最好是選取輕音樂或者是音樂作品的伴奏,這樣可以避免歌詞對學生寫作造成干擾,使學生的思維受到局限。而教師利用音樂為學生創(chuàng)設語文寫作的情境,對氣氛進行渲染,使聽覺等感覺器官被調(diào)動起來,從而取得更豐富的情感體驗,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而言是最容易接受與產(chǎn)生情感共鳴的方法。所以,在小學語文的寫作課堂中,教師可以盡可能多地引入音樂元素來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刺激,切實提高小學語文寫作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結(jié)語
綜上所敘,通過圖片、音樂、表演等形式創(chuàng)設適合小學高年級學生心理水平與認知水平的課堂情境,可以加強小學語文寫作課堂的趣味性,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熱情。希望筆者本次的分享能為情境教學模式在寫作課中的廣泛應用起到宣傳作用,也期盼情境教學的模式能為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帶來寫作能力方面的改變與提高。
參考文獻:
[1]楊樹夏.學生寫作能力培養(yǎng)中寫作情境的創(chuàng)設[J].語文學刊.2011(11).
[2]石少芹.淺談小學語文的情境教學[N].學知報,2011.
[3]李啟敏.盛開在習作教學中的奇葩——淺談情境作文教學的魅力[J].江西教育.2011(18).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