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聰 潘泓 黃耀元 王守峰 左傳田 茅乃權
作者單位:530021 南寧 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胸外科
臨床經驗
37例賁門癌胸腔淋巴結轉移特點及清掃狀況分析
唐詩聰 潘泓 黃耀元 王守峰 左傳田 茅乃權
作者單位:530021 南寧 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胸外科
目的 探討賁門癌患者胸腔淋巴結轉移及胸腔淋巴結清掃在賁門癌手術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回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37例賁門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清掃的胸腔淋巴結計數(shù)并行病理檢查,計算淋巴結轉移度及淋巴結轉移率。 結果 37例賁門癌患者均接受賁門癌根治術,共清掃胸腔淋巴結91枚,發(fā)現(xiàn)淋巴結轉移17枚,均為Ⅲa期患者,轉移部位為食管下段旁淋巴結。轉移度為18.68%,轉移率為8.11%。Ⅲa期患者淋巴結轉移率及轉移度分別與Ⅰa期、Ⅰb期、Ⅱa期及Ⅱb期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 對于Ⅰa期、Ⅰb期、Ⅱa期及Ⅱb期賁門癌患者行根治術時可不做胸腔淋巴結清掃,Ⅲa期患者手術時須清掃胸腔淋巴結,而食管下段旁淋巴結應視為必須清掃的范疇。
賁門癌;胸腔轉移;淋巴結
賁門癌為原發(fā)于胃與食管交界處5 cm的腫瘤。與胃癌及食管癌不同的是,特殊的解剖部位使賁門癌有獨特的疾病進展規(guī)律,其淋巴結轉移有向胸部上行轉移和腹部下行轉移途徑[1]。對于無手術禁忌證的賁門癌患者,手術治療為首選方法。目前在賁門癌根治術中,對于淋巴結的清掃范圍尚無統(tǒng)一的共識和標準。本文回顧性分析37例在我科住院并接受手術治療的賁門癌患者淋巴結胸腔轉移特點及術中的清掃情況,旨在探討賁門癌手術中縱隔淋巴結清掃的適宜范圍,從而提高患者術后生存率和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1 一般資料
37例賁門癌患者中男24例,女13例;年齡43~82歲,平均62歲。所有患者均在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胸外科手術并經病理檢查確診。根據(jù)AJCC胃癌分期(2009年),Ⅰa期10例,Ⅰb期8例,Ⅱa期8例,Ⅱb期7例,Ⅲa期4例。病理分型:腺癌11例,黏液腺癌3例,印戒細胞癌3例,管狀腺癌1例,鱗癌12例,腺鱗癌4例,乳突狀腺癌2例和類癌1例。
1.2 手術方法
37例均在全麻下行賁門癌根治術,其中經左胸后外側切口賁門癌根治術24例,胸腹聯(lián)合賁門癌根治術13例。術中常規(guī)清掃腹腔淋巴結、食管上段旁淋巴結、食管中段旁淋巴結及食管下段旁淋巴結,并予淋巴結記數(shù)行病理檢查。淋巴結轉移率(%)=病理證實淋巴結轉移的例數(shù)/切除淋巴結例數(shù)×100%。淋巴結轉移度(%)=病理證實淋巴結轉移數(shù)/切除淋巴結數(shù)× 100%。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7例予兩種不同術式的手術均取得成功,患者預后良好,術后無吻合口瘺、乳糜胸、霍納綜合征等并發(fā)癥。37例共清掃胸腔淋巴結91枚,其中食管上段旁淋巴結16枚、食管中段旁淋巴結26枚及食管下段旁淋巴結49枚,平均每例2.46枚。病理檢查結果證實其中17枚淋巴結轉移(共3例),淋巴結轉移度為18.68%(17/91),淋巴結轉移率為8.11%(3/37);34例無胸腔淋巴結轉移,占91.89%(34/37)(圖1~圖2)。胸腔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均為食管下段旁淋巴結,食管上段旁及食管中段旁淋巴結未見轉移(表1)。Ⅰa期、Ⅰb期、Ⅱa期及Ⅱb期患者均未見胸腔淋巴結轉移,3例食管下段旁淋巴結轉移的病例均為Ⅲa期患者(表2)。Ⅰa期、Ⅰb期、Ⅱa期及Ⅱb期患者淋巴結轉移率及轉移度相互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Ⅲa期患者淋巴結轉移率及轉移度分別與Ⅰa期、Ⅰb期、Ⅱa及Ⅱb期患者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胸腔淋巴結轉移情況(n)
表2 不同臨床分期淋巴結轉移情況(n)
圖1 賁門癌原發(fā)病灶切片圖(×100)
圖2 賁門癌食管下段旁轉移的淋巴結切片圖(×100)
淋巴結轉移是影響進展期胃底賁門癌患者預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2~4]。賁門癌淋巴液引流位于胃和食管下段之間,與食管下段周圍淋巴管相通的同時又與胃周圍淋巴管、膈肌及裂孔周圍淋巴管密切相通[5]。賁門癌主要在腹腔發(fā)生淋巴結轉移,但胸腔轉移亦不可忽視。張科等[6]對賁門癌淋巴結轉移規(guī)律進行了探索,認為賁門癌可向腹腔及胸腔淋巴結轉移,但早期及中期主要在腹腔內淋巴結轉移,而晚期發(fā)生胸腔內淋巴結轉移的概率較高。劉巍等[7]對1 526例胸段食管癌及賁門癌淋巴結轉移狀況進行分析,認為賁門癌淋巴結轉移可向腹腔及胸腔淋巴結雙向進行,對淋巴結的清掃也應涉及胸腔及腹腔。賁門癌的手術方式主要有腹正中切口及胸部后外側切口兩種入路。腹正中切口為胃腸外科較常使用的手術切口,該切口對賁門位置暴露較好也便于清掃腹腔淋巴結,手術創(chuàng)傷小,但缺點為無法清掃胸腔淋巴結。而胸部后外側切口為胸外科較常使用的手術切口,該入路手術創(chuàng)傷大,但方便進行胸腔淋巴結清掃。
本組所有患者手術切口均為胸部后外側切口。共清理91枚淋巴結,其中發(fā)現(xiàn)淋巴結轉移17枚,胸腔淋巴結轉移度為18.68%,轉移率為8.11%。方德康等[8]回顧分析了31例賁門癌患者淋巴結的胸腔轉移情況,發(fā)現(xiàn)縱隔淋巴結轉移率為19.4%。有學者報道其轉移率為9%~29%,轉移度為10%~20%[9,10]。本文結果與上述學者的研究一致。
本文回顧性分析Ⅰa期、Ⅰb期、Ⅱa期及Ⅱb期共33例患者未出現(xiàn)胸腔淋巴結轉移,4例Ⅲa期病例中3例有胸腔淋巴結轉移,且轉移部位均為食管下段旁淋巴結。這些結果提示,對Ⅰa期、Ⅰb期、Ⅱa期及Ⅱb期賁門癌患者行根治術時可不做胸腔淋巴結清掃,而對Ⅲa期賁門癌患者,手術時須清掃胸腔淋巴結,而食管下段旁淋巴結應視為必須清掃的范疇。
[1] D r es n e r S M,L a mb P J,B e nn ett M K,et a l.T h e p a tte r n of met a st a t i c lymp h n ode dessem i na t i o n f r om a de n oc a r c i n om a of t h e esop ha g o g a st ri c j un ct i o n[J].S u rg e r y,2001,129(1):103-109.
[2] 林碧娟,黃昌明,盧輝山,等.進展期胃底賁門癌淋巴結清掃數(shù)目對預后的影響[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8,11(3):231-234.
[3] 張海峰,張傳珉.胃癌腹膜轉移診治的研究進展[J].中國癌癥防治雜志,2011,3(2):180-182.
[4] Han y u T,K an d a T,Ma ts u k i A,et a l.E n dob r o n c h i a l met a st a s i s f r om a de n oc a r c i n om a of g a st ri c c a r d i a 7 ye a r s a fte r pote n t i a lly c u r a ble r esect i o n[J].Wo r ld J G a st r o i n test S u rg,2010,2(8):270-273.
[5] 汪永和,江陳,岳慶峰,等.73例賁門癌淋巴結轉移資料分析[J].安徽醫(yī)學,2014,35(7):902-904.
[6] 張科,江陳,汪永和,等.賁門癌淋巴結轉移的特點和意義[J].安徽醫(yī)藥,2013,17(5):801-802.
[7] 劉巍,郝希山,陳勇,等.1526例胸段食管癌及賁門癌淋巴結轉移狀況分析(附1996~2004年河北醫(yī)科大學第四醫(yī)院隨機抽樣報告)[J].中國腫瘤臨床,2008,35(11):601-605.
[8] 方德康,汪良駿,張大為,等.賁門癌最大徑分級與預后的關系探討[J].中華腫瘤雜志,2000,22(2):161-163.
[9] 魏國,畢建威,中曉軍,等.賁門癌食管旁淋巴結轉移的特點與手術切口的選擇[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5,14(12):928-930.
[10]徐啟良.隆突下淋巴結清掃在賁門癌手術中的臨床價值[J].腫瘤研究與臨床,2012,24(4):278-279.
[2015-04-13收稿][2015-05-21修回][編輯 江德吉]
R735
A
1674-5671(2015)04-03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4.12
廣西醫(yī)療衛(wèi)生適宜技術研究與開發(fā)項目(編號:S201418-04)
潘泓。E-mail:pan_hong1999@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