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成 金恩鴻
作者單位:133000 吉林延吉 延邊大學附屬醫(yī)院普外科
臨床經驗
CGA與COX-2在直腸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孫玉成 金恩鴻
作者單位:133000 吉林延吉 延邊大學附屬醫(yī)院普外科
目的 探討嗜鉻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環(huán)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直腸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方法 采用免疫組化ABC法檢測106例直腸癌及癌旁組織CGA、COX-2的表達水平,并分析其臨床意義。結果 CGA及COX-2在直腸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43.4%和50.0%,明顯高于在癌旁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13.2%和15.1%,二者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CGA及COX-2的陽性表達與患者性別、年齡、腫瘤大小均無關(P均>0.05);而與腫瘤分化程度、有無淋巴結轉移及Duke′s分期有關(P均<0.05)。CGA和COX-2的表達呈正相關(r=0.42,P<0.05)。結論 CGA及COX-2在直腸癌組織中高表達并在直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一定作用,檢測CGA、COX-2對直腸癌預后評估及治療均有重要臨床意義。
直腸腫瘤;嗜鉻粒蛋白A;環(huán)氧合酶2;表達;臨床意義
直腸癌是消化系統(tǒng)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直腸癌惡性程度較高、侵襲力較強、易發(fā)生轉移,預后差,但其發(fā)生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一些腫瘤相關基因及其蛋白質因子可能參與直腸癌發(fā)生、發(fā)展并起重要作用。
嗜鉻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是目前公認最具代表性的神經內分泌標志物之一,直腸癌組織中出現陽性表達意味著該直腸癌組織具有神經內分泌分化。研究表明具有神經內分泌分化的腫瘤惡性程度高,預后不良[1]。環(huán)氧合酶 2(cyclooxygenase-2,COX-2)是前列腺素合成過程中的一個限速酶,有研究證實COX-2參與多種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COX-2陽性表達的腫瘤更容易發(fā)生轉移和術后復發(fā)。本實驗檢測CGA和COX-2在直腸癌組織中的表達并分析其臨床意義,探討兩種因子在直腸癌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為直腸癌的預后評估和個體化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1.1 組織標本
直腸癌組織標本取自延邊大學附屬醫(yī)院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手術切除治療的106例患者存檔蠟塊,同時切取距癌旁至少2 cm且經病理檢查證實無癌細胞的癌旁組織作對照。其中男75例,女31例,年齡29~81歲,中位年齡55歲;其中低分化43例,中高分化63例;有淋巴結轉移33例,無淋巴結轉移73例;Duke′s分期中A期+B期67例,C期+D期39例;全組臨床資料完整,所有患者術前均未經放化療治療。
1.2 主要試劑與檢測方法
全組組織標本均經10%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常規(guī)包埋,標準5μm切片。兔A430抗人CGA多抗為丹麥Dako公司產品,COX-2兔抗人單抗購自日本IBL公司,DAB和ABC底物試劑盒為美國Vector公司產品。采用免疫組化ABC法檢測,嚴格按照各試劑盒要求進行操作。用PBS液代替一抗作陰性對照,用已知的陽性切片作陽性對照。
1.3 檢測結果判定標準
CGA實驗中凡細胞質顯示棕黃色染色顆粒者為陽性。COX-2實驗中,細胞質或核膜出現棕黃色顆粒為陽性,每張切片取5個高倍鏡視野,根據細胞陽性率(陽性細胞數/計數細胞總數×100%)計分,0分:≤10%;1分:11%~25%;2分:26%~50%;3分:>50%。根據細胞染色程度記分,0分:無色;1分:淺黃色;2分:棕黃色;3分:深褐色。以上述2項記分乘積值作為判斷標準,陰性(-):0分;弱陽性(+):1~3分;陽性(++):4~6分;強陽性(+++):7~9分;所有(+)以上者均視為陽性表達。全部結果由2位高年資病理科醫(yī)生共同閱片判定。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實驗數據均用SPSS 1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和分析。兩組計數資料的比較用χ2檢驗;兩者相關關系用Spearman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CGA、COX-2在直腸癌組織中的表達水平
CGA在106例直腸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為43.4%(46/106),在癌旁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為13.2%(14/106),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302,P<0.05);COX-2在直腸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為50.0%(53/106),明顯高于其在癌旁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15.1%(16/106),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529,P<0.05)。CGA與COX-2在直腸癌組織中的表達見圖1。
2.2 CGA及COX-2的陽性表達與直腸癌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CGA及COX-2的陽性表達與患者性別、年齡、腫瘤大小均無關(P均>0.05),而與腫瘤分化程度、有無淋巴結轉移、Duke′s分期均有關(P均<0.05)。見表1。
圖1 CGA和COX-2在直腸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ABC×400)
表1 CGA及COX-2的陽性表達與直腸癌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n(%)]
2.3 直腸癌組織中CGA與COX-2表達的相關性
46例CGA陽性表達的直腸癌組織中COX-2陽性42例(91.3%),陰性4例(8.7%);60例CGA陰性表達的直腸癌組織中COX-2陽性11例(18.3%),陰性49例(81.7%)。二者的表達呈正相關關系(r=0.42,P<0.05)。
CGA曾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腫瘤相關因子,但由于受到技術條件的限制,自90年代末對其研究基本處于停止狀態(tài)。近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基礎醫(y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對CGA的研究再次成為熱點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研究表明,CGA是一種由439個氨基酸組成的酸性親水性分泌蛋白,其基因位于人14號染色體上,是目前發(fā)現最具代表性的神經內分泌標志物,主要存在于人腎上腺髓質及神經內分泌細胞中,在嗜鉻細胞瘤、類癌等內分泌腫瘤中CGA常常呈高表達。近年研究發(fā)現,CGA在內分泌腫瘤以外的多種惡性腫瘤如膽管癌、前列腺癌、子宮頸癌中呈高表達[2]。于紅梅等[3]報道胃癌CGA陽性表達者1年和3年生存率均明顯低于陰性者。本研究發(fā)現,CGA在直腸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癌旁正常組織(P<0.05),這一結果與國內報道基本一致。本實驗顯示CGA的陽性表達與患者性別、年齡、腫瘤大小無關,而與腫瘤分化程度、有無淋巴結轉移以及Duke′s分期有關(P均<0.05),提示CGA陽性表達的直腸癌具有較高的惡性度,易發(fā)生淋巴結轉移,預后較差。目前關于CGA在直腸癌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機制尚不十分清楚。有研究發(fā)現CGA首先在細胞內合成,而后由其N末端信號肽引導,通過高爾基體介導的旁路分泌到細胞外,經多種蛋白酶分解后,形成不同的生物活性片段而發(fā)揮相應的作用[4]。閔曉紅等[5]研究發(fā)現結腸癌組織內的內分泌細胞通過旁分泌產生一些生物活性物質,這些物質能增強腫瘤細胞的增殖和侵襲能力,從而促進腫瘤細胞的增長和轉移。Arnold等[6]研究報道,CGA陽性表達的大腸癌常規(guī)化療方案的效果不如腺癌,而加用易瑞肽等生長抑制素類藥物后其化療效果得到明顯改善,但對一般腺癌則無影響。這一研究結果提示檢測CGA可能對直腸癌的治療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COX-2是前列腺素合成過程中的一種限速酶,在正常組織中幾乎不表達,但在一些具有促癌作用的因子如細胞因子、生長因子和癌基因等作用下,其表達可呈不同程度上調,并參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7]。研究表明,胃癌、前列腺癌、肝癌等多種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均有COX-2參與[8],綜合國內外報道,COX-2在結直腸癌中的表達率為59%~71%。本實驗顯示COX-2在直腸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高于癌旁正常組織(P<0.05),較國內外報道略低,這可能與入組病例數差異較大以及本實驗組在病例選擇上未包括結腸癌有一定關系。此外,COX-2的表達與患者性別、年齡、腫瘤大小無關,而與腫瘤分化程度、有無淋巴結轉移、Duke′s分期有關(P<0.05),表明COX-2陽性表達的直腸癌惡性程度高,容易發(fā)生轉移。
本實驗結果表明,CGA的表達與COX-2的表達呈正相關(r=0.42,P<0.05)。目前,有關CGA與COX-2表達的相關性報道較少。有研究[9]顯示,CGA能通過其自身的鈣離子結合位點及多聚谷氨酸和堿性氨基酸與一些功能蛋白結合,在翻譯或翻譯后階段影響p53蛋白的表達,使其不能與TATA-結合蛋白競爭COX-2啟動子上的結合位點,從而促進COX-2的表達。另有報道,CGA可通過上調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表達促進COX-2蛋白、COX-2 mRNA的表達[10]。然而,要確定CGA與COX-2在直腸癌中表達的相關性仍需進行大量的基礎和臨床實驗研究。
綜上,本實驗結果表明CGA和COX-2在直腸癌組織中高表達,兩者表達呈正相關且與直腸癌的生物學行為有一定關系。檢測CGA和COX-2對直腸癌預后的評估和個體化治療方案的制訂均有重要臨床意義。
[1] 李瑞芳,熊前程.嗜鉻顆粒蛋白A研究進展[J].生命科學研究,2010,14(4):350-354.
[2] 陳吉添.子宮頸小細胞癌的臨床病理分析[J].中國癌癥防治雜志,2012,4(4):355-356.
[3] 于紅梅,劉曉文,龍子雯,等.胃癌伴神經內分泌分化的臨床病理及預后分析[J].中國癌癥雜志,2013,23(1):42-46.
[4] 謝燁卿,陳瑞珍.嗜鉻粒蛋白A的基礎研究與臨床意義[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0,26(7):1440-1443.
[5] 閔曉紅,陸建波,宋精玲,等.結腸腺癌伴神經內分泌分化的臨床病理學意義[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34(3):67-72.
[6] Ar n old R,Si mo n B,W i ed M.T r e a tme n t of n e u r oe n doc ri n e GE P t u mo u r s w i t h som a tost a t i n ana lo g u es:a r ev i ew[J].D ig est i o n,2000,62(1):84-91.
[7] 王繼貴.環(huán)氧化酶-2與腫瘤發(fā)生關系的研究進展[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1,29(5):459-462.
[8] 強占榮,覃泱,林中,等.選擇性C O X-2抑制劑防治胃癌的研究現狀[J].西部醫(yī)學,2010,22(5):939-941,944.
[9] K a m a d a R,N om u r a T,A n de r so n C W,et a l.C an ce r-a ssoc i a ted p53 tet r a me ri za t i o n dom a i n m u t an ts:q uan t i t a t i ve ana lys i s r eve a ls a low t h r es h old fo r t u mo r s u pp r esso r i na ct i v a t i o n[J].J B i ol C h em,2011,286(13):252-258.
[10] Ar n old R,W i lke A,R i n ke A,et a l.P l a sm a c h r omo gr an i n A a s m a r ke r fo r s u r v i v a l i n p a t i e n tsw i t h met a st a t i c e n doc ri n e g a st r oe nte r op an c r e a t i c t u mo r s[J].C l i n G a st r oe n te r ol H ep a tol,2008,6(7):820-827.
[2015-02-05收稿][2015-03-20修回][編輯 阮萃才]
R735.3+7
A
1674-5671(2015)04-03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4.11
孫玉成。E-mail:ybyysy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