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常人的確難以時時銘記于心、見之于行,更多時候我們的心態(tài)是寬以待己、嚴于律人。鄧之誠在1959年8月17日的日記中,就對商務印書館(以下簡稱“商務館”)的元老張元濟有較為刻薄的評價:“報載,張元濟于十四日死于上海。此人以遺老自居,而罵清朝。勝利后,反對蔣中正。新中國成立后,勇于開會,當場中風,臥病數(shù)年,今始化去。在商務館發(fā)財二三十萬,為人綁票,去其大半。淪陷后,驟貧,先賣其屋,后并所藏批校本書籍而罄之。八年前,曾以《翁文端日記》賣與燕京大學。一生刻薄成性,能享大年,亦甚幸矣?!辈恢囍\為何評價張元濟“刻薄成性”,從張元濟的書信與日記中,雖常見其厲行節(jié)約之行為,但也不乏慷慨助人之舉。
民族企業(yè)創(chuàng)立不易,因此創(chuàng)業(yè)元老多厲行節(jié)儉,而旁人或普通員工,對此則容易解讀為吝嗇與刻薄。張元濟曾特地將廢書片請人切作細條,以供員工寫便條之用,此類廢物利用的記載頗多。如1939年張元濟致信丁英桂:“送上校過樣本《王荊公詩集》一部……木刻書簽四方已無用,今送去。如刬去字跡木材尚可用者,即請移作他用?!背S弥木撸瑥堅獫采岵坏脕G棄,而是能修則修:“前以手揸斗筆向公司換掉羊毫數(shù)枚,中有小楷用者一管,啟用未久,筆頭已松動。茲送去,乞托進貸科交原制之人修好為托?!币淮味聲Y(jié)束后,張元濟在桌子上撿到“九紫一分羊毫”一枝,還專門尋找失主。張元濟還交代,郵遞信件時如能合寄,就要節(jié)省郵費,等等。如此等等,難免被人譏為刻薄、吝嗇。
在自己的私人生活中,張元濟也極盡節(jié)儉之能事。當年游歷德國萊比錫時,張元濟曾購買一件鉛制紀念物,收藏了30多年,不料被傭人打破一角,他舍不得丟棄,就請人專門修補。
仝冠軍,先后游學于汴京、燕京,喜讀書,愛出版,曾獲中華優(yōu)秀出版物獎科研論文獎,現(xiàn)于中國出版?zhèn)髅焦煞萦邢薰竟ぷ鳌?/p>
張元濟有一原則,即遵守商務館的規(guī)章制度。1945年,張元濟致信丁英桂說:“請代問本公司出售五號長鋒羊毫,現(xiàn)售何價?弟前年購存多管,用時甚少,空存可惜。今送還一枝(并無損傷),欲與湘江一品換掉使用。如有不便,即請發(fā)還。幸勿強徇,致壞館章?!贝文?,張元濟又用所存墨膠換館里的湘江水筆,也一再要求“萬勿遷就,致妨館政”。
但對于工友的困難,張元濟是慷慨相助的。商務館有一個送信的員工叫汪志清,為提高工作效率,他購買了自行車,但商務館并沒有給他任何補貼。張元濟得知后,立即給館里寫信說:“事繁路遠,誠不能專用足力。公司現(xiàn)在送信者,未知共有幾人?他人所用之車,如何待遇?汪君進用之時,是否訂明自備車子?其工資與無自備車者當有區(qū)別。但渠不自言。唯言修費太昂,力有不給。弟見其為敝處送信多時,并無錯誤,故為代陳?!倍攩T工遇到生活困難時,張元濟也樂于解囊相助。1941年,員工鄭新發(fā)、陳時中的子女成績優(yōu)秀卻家庭困難,張元濟就以董事的車馬費贊助其學費。十年后想起此事,張元濟還托人打聽其現(xiàn)狀,并非常關(guān)心其子女的就業(yè)情況。這又與他為一支筆的維修托人幫忙的形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不論是高鳳池還是張元濟,都在館內(nèi)厲行節(jié)約,并身體力行。但高、張在擴大投資方面卻存在分歧。高鳳池過于嚴格地遵循“儉嗇之旨”,以致添購新設(shè)備、改善辦公環(huán)境等事難以開展。張元濟則主張在節(jié)約的同時,鼓勵大膽投資以促進事業(yè)發(fā)展。1917年8月,高鳳池因有人請求添購打字機而不滿,“慨然于公司撙節(jié)之不易”,并寫信給張元濟“歷言生平主張儉嗇之旨”。張元濟則認為資金只要投放于合適的人合適的事,就應及時撥付,并指出:“公司為營利之物,與治家不同。固不能不力戒奢侈,然亦不能專事儉嗇。何則專事儉嗇,則事必有所不舉,而人必有所不能展布也。事既不舉,而人又不能有所展布,則公司尚復有何希望乎?”高鳳池來信說發(fā)行所一向簡陋,并以此說明節(jié)約之合理性,然張元濟以為“公司非鍛煉身心之地,吾輩亦非為淡泊明志而來。弟久以總務處地方逼窄,設(shè)備不全,于辦事上甚為困苦,使再能添房舍兩三間,而一切設(shè)備亦更舒泰完美,使吾輩精神益見愉快,其所收之效弟敢斷言必有倍蓰于今日者。然為地勢所限,無可如何,即欲為之,亦有不能?!碧热糍Y金允許,張元濟是主張給員工營造一個舒適工作環(huán)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