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超?
摘 ?要:誠實信用原則起源于古羅馬,最早講述的是一種契約精神,人們根據誠實信用原則來進行交易,法官亦可以根據誠實信用原則來判案,以彰顯公平正義。誠實信用原則又源于道德,在現今社會,它在法律領域的作用愈加重要。如何理解和運用合同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這既是嚴肅的理論問題,也是實際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問題。本文從合同法誠實信用原則的由來著手,具體分析誠實信用原則的內容和內涵,并對之進行總結和思考。
關鍵詞:合同法;誠實信用原則;公平正義
中圖分類號:D91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8122(2015)12-0031-02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進行正?;顒舆€是從事法律工作,合同法可以稱之為最為尋常也最為有用的一門法律了。正如我們在出門旅游時都需要簽訂合同,在辦理任何銀行卡健身卡時也需要簽訂合同,更不用說買房了,這是因為這種無處不在的需要更加強調了合同法的重要性。其次,提及公平正義,不禁想起某次研討會上,一位教授曾問過這樣的問題:“一個人最先要具備的應該是哪項素質?”彼時,筆者毫不猶豫地說起了“正義”這兩個字。而現在,也愈加感受到作為一個法律人,不僅僅要公平正義地對待案子,對待當事人、同事以及身邊人,更要凡事皆處以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不能貪圖眼前的暫時利益而放棄最初追尋法律這條道路的初衷?,F今這代法律人是希望的一代,是創(chuàng)造法律未來的一代,但如果我們開始從事法律的工作,卻依然不思進取,整日和貪官污吏混雜一起,不去推動中國法律的進步,不能把理論付諸于實踐,那么我國的法律何時才能真正被世界承認,又如何能夠真正達到依法治國?
一、合同法誠實信用原則的由來
合同法是由社會經濟活動所組成,亦可說來源于生活。而誠實信用原則作為一種倫理的特性或者就內涵而言更具有道德的特性,這和合同法本身似乎有一些不協(xié)調,甚至格格不入。盡管如此,我們應該意識到存在一種特有的倫理游離于市場經濟外也徘徊于理論體系外,即便存在市場經濟的黑暗功利性質,但交易的原則依舊是等價交換。正式等價交易構成了倫理的基礎,強調遵循交易規(guī)則、誠實信用等道義規(guī)范,因此,只有合同法把道德理論倫理結合起來重視起來才能達到合同法應有的效果[1]。
在誠實信用原則還沒有成為成文法之前,它一直被認為是屬于道德范圍內應該討論的問題,那么為何誠實信用原則會從道德的理念慢慢走進法律的范圍?首先我們必須明確道德和法律這兩個概念,道德往往指的是日常生活中通過長期的磨合所形成的習俗,即人們自我默認或者制定的一種倫理上的概念,屬于道德范疇的行為往往僅受到自我內心的約束,但政府是無權干涉的,比如讓座、不隨地吐痰等等,這些都沒有明文規(guī)定,只是從道德倫理方面提醒人們這些是需要隨時注意的。與之相比,對法律而言,它需要明文規(guī)定,起到的作用則是約束人們不能損害他人利益。法律所規(guī)定的不僅要符合人們日常的所需,也要符合道德的規(guī)范。這就意味著法律所規(guī)定的內容需要合理合情,只有這樣方能成為一部完善的法律。但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種種事件,我們不難發(fā)現法律也有缺陷和不足之處,往往有些事情法律是無法解決的,這個時候就需要運用道德倫理的約束力,因此,毋庸置疑,道德和法律兩者是相輔相承、不可分割的。
當人們逐漸意識到誠實信用原則至關重要,并且逐漸發(fā)掘其在買賣雙方是處于必不可少的地位的時候,很多成文法國家把這條規(guī)定羅列為民法中的一條法規(guī)。這條法規(guī)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以往法律中存在缺陷的一些弊端,也推動了司法實踐的發(fā)展,同時也使得雙方當事人的權益得到了更大的保障,雙方當事人不會因為受到欺詐而損失自己的利益。在本質方面,誠實信用原則不單是道德領域的,更是平衡當事人利益關系的一種調整。
二、合同法誠實信用原則的主要內容
英國的托尼維爾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合同是為了讓事情變得更好,侵權人應對把事情變得更壞而負責,而違約人應對事情沒變得更好而負責。不難看出,合同交易對當事人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概括而言,誠實信用原則主要包含四個方面:1.合同自由;2.合同安全;3.合同正義;4.合同效率。
1.合同自由,合同自由的理念主要包括五大內容:
(1)合同訂立自由
合同訂立自由有兩大重要程序:要約和承諾,只有這兩大程序的形成,才構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要約和承諾充分體現了當事人的權利。當當事人雙方在訂立合同時,不免會從各自不同的利益出發(fā),因此,為了平衡雙方利益,必然會妨礙效益優(yōu)先的實現,而此時就需要誠實信用原則發(fā)揮其作用,維護交易秩序,降低交易成本的投入,可以相對簡化、優(yōu)化合同訂立的程序,更好地解決合同訂立問題。
(2)合同選擇締約相對人的自由
當事人有權決定合同訂立的對象。這種自由是針對合同簽定當事人有權選擇與何人訂立合同,這就意味著合同簽定當事人可以更好地實現其自由。但是當代社會中公用事業(yè)領域的不公平競爭、不公正壟斷行為的不斷出現,使得消費者的利益無法真正實現,當事人無法真正享有決定合同訂立對象的自由。因此,充分的完全競爭市場是這一自由實現的至關因素。
(3)合同內容自由
當事人有權自由地決定合同條款的內容。只要當事人決定的合同條款內容不違背法律法規(guī),也不有礙于社會公共事宜,那么就不能干預妨礙當事人決定合同內容,法律應該承認這些內容合法有效?!逗贤ā返谒氖臈l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之時生效。”值得注意的是,在合同成立后,當事人是有權對內容進行相關補救措施的,同時如果當事人決定的合同內容違背了法律法規(guī)、妨礙了社會公共事宜,那么這種合同則是無法生效的。
(4)合同變更解除自由
當事人有權變更合同,即在合同成立后變更合同內容或者解除合同。關于變更合同的途徑,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自由協(xié)商來決定變更合同或解除合同。也就是說無論是變更合同的具體內容,還是解除合同,都可以自由協(xié)商解決,這種自由也是合同自由的一部分。
(5)合同形式自由
當事人有權選擇合同的形式,這種形式可以包括書面形式、口頭形式等等。而在現實生活中,現代合同法中合同形式的發(fā)展變化呈現出一種方便、簡潔、高效的趨勢,也不再桎梏于繁文縟節(jié)的傳統(tǒng)形式,這也是合同自由的體現。
在我國,理論上所講的合同自由原則基本上是以合同的締約自由為基本原則,也正是由于這種締約自由的出現才能很好地實現其他合同自由,即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達成一致。其理論基本與歐盟的理論不謀而合。但是在古典的合同法中,形式自由是不能夠被完全認同的,也不能夠得到很好的應用,在這里,我們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古時人類承認神明的存在,這一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在確立形式時候的變更,也正是由于這種所謂的神明的存在,當事人往往可以訂立超出意志之外的東西。但是這并不是意味著當事人可以在合同自由的名義下為所欲為,古典合同自由的范圍依然是在法律范圍之內的自由,即仍然要受到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的制約。只不過由于歷史的原因,當時的法律對于合同自由所做的限制,較之于現代社會的法律,顯得極為有限而已[2]。
在合同法中,只有依據誠實信用原則才可能充分實現合同自由,也只有在誠實信用原則的鞏固下,合同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才能真正走向形式與實質上兼具的自由。
2.合同安全
合同安全是針對預期的利益,是對合同能夠得到切實可行的保障。如今的市場經濟活動充斥著缺乏誠信的交易,究其根源,是缺乏誠實信用觀念,在合同法領域,安全指的是交易活動的安全維護,因此,誠實信用原則是建立安全交易市場秩序的必需。
3.合同正義
合同正義原則更多指的是一種公平正義,即雙方當事人都要受到平等的對待,而且無論是雙方當事人獲取利益還是損失利益,都要同等對待。這種正義的關系主要是一種交換的關系,我們可以稱之為“交換的正義”。
誠如博登海默教授所講:“它具有一張普洛透斯似的臉,變幻無常,隨時可呈不同形狀,并具有極不相同的面貌。[3]”即便在今天,關于正義是什么仍然沒有非常明確的定義。在合同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提出無疑體現了正義從觀點到制度的變化,誠實信用原則和正義平衡了利益關系,帶來了更為嶄新的合同法。當然,得益于合同法的誠實信用原則,正義可以更好地被實現。正如通過誠實信用原則的一系列規(guī)定和途徑,可以幫助并保護在合同中處于弱勢方面的一方,這也是一種維護正義。此外,正義與誠實信用原則有著一脈相承的關系,都不允許妨礙社會利益,都能有助于平衡利益之間的關系,總而言之,誠實信用原則可以更好地實現正義。
4.合同效率
上文已經談到了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都有助于交易安全的實現,而提到交易行為,總會牽涉到一個詞,就是效率,因此,效率也與合同法有著密切的關系。最完美的效率是使得交易能夠以最小的成本支出獲得最大的利益結果。當我們聯(lián)系誠實信用原則與效率時,首先提到的就是交易成本的效率化,即在誠實信用原則下的合同的訂立。
誠實信用原則是合同法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誠實守信不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道德的規(guī)范和倫理的要求,也是買賣雙方對責任義務的履行和承諾。所謂誠實,就是要求我們權利人主體要守誠信,不能因自己的違約、失約行為而損害對方當事人的利益。所謂信用,不是單純指一個人的個體信用問題,更主要的是在合同履行期間不能做出一些超出合同范圍、損害對方當事人利益的事情。每個人都應該承擔自己應當履行的責任和義務。在筆者看來,合同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不單是紙上空文,或是范圍模糊不清的概念,它更應該是一個約束雙方當事人能更好滿足雙方利益、約束雙方不正當行為的原則。在經濟社會結構不斷變化的今天,誠實信用原則不僅保障了合同中交易價值的實現,促進合同法體系的改善,也更切實地維護了公正與效率的實現。其實現今社會所需要的不僅是那些樹新風、講文明的標語,更應該切實地讓人們意識到有所約束、有所顧忌,即誠實信用原則的落實才是至關重要的問題。筆者堅信在這個以依法治國為前提的中國大環(huán)境下,法律的權威會越發(fā)彰顯,法治的改進也會愈發(fā)的完善。
參考文獻:
[1] 崔健遠.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2] 崔健遠,戴孟勇.合同自由與法制(上)[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3] (美)E·博登海默著.鄧正來譯.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責任編輯: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