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扎提·艾力
摘要:素質教育的推進,使得教育理念也發(fā)生了變化,生本教育是目前一種重要的教育模式。生本教育的核心是一切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目標,教師的教學應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主要闡述了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應該如何將生本教育理念落實到數(shù)學課堂,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具體的方法措施。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 生本教育 參與能力 自主性
【中圖分類號】G633.6
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學模式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素質教育倡導我們的教育要順應學生的發(fā)展,以學生為本,實現(xiàn)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因此生本教育在一線教學中成為了一種重要的教學模式。生本教育,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的一切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要圍繞學生而展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知識。本文主要闡述了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生本教育。
一、 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傳統(tǒng)教學中,課堂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很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見解。教師主導著整堂課的節(jié)奏和內容,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應試教育背景下,教師更多的將學生看做是考試的機器。學生普遍認為教師是萬能的、神圣的,無論何時教師的答案都是正確的,從不會質疑教師的言論。
生本教育主張的是以學生文本的教育模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一切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展開和進行都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目標。因此,生本教育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中的應用,倡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助于教師的教學真正以學生為本。
教學實踐中,為了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打破學生對教師的畏懼,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知識的自主探究。例如:在講授《用坐標表示平移》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在坐標系中將點A(-2,-3)向右平移5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 ,在圖上標出這個點,并寫出它的坐標。觀察坐標的變化,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再將點A向上平移4個單位長度呢?把點A向左或向下平移呢?學生們開始在坐標系中畫點。找到后,開始嘗試總結特點,即:點向左平移時,橫坐標加5,縱坐標不變;向右平移時,橫坐標減4,縱坐標不變;點向上平移時,橫坐標不變,縱坐標加5;點向下平移時,橫坐標不變,縱坐標減3。這時候,我由給出其他點,讓學生們自主進行平移,驗證自己的總結是否正確。經過學生的自主實踐和小組探討,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歸納出點的平移規(guī)律。教師最后在對學生的答案進行修正,即可完成教學目標。學習探究應該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由知識到能力,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使之真正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
二、問題的設計要關注生本
問題教學是數(shù)學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教學模式。教師提出問題后,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探究,這種教學手段能有效促進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在問題設計上下功夫。首先,問題的提出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問題的提出要有目的性,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直至讓學生認識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最后,問題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問題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范圍。總之,問題教學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師要做到心中有學生,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設計、展開。
例如,圓一節(jié)內容時,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們展示了碗、盤子、輪胎、球等學生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物品都與哪種圖形有關?學生觀看后,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隨后,讓學生自己列舉生活中與圓有關的生活物品。進而,我?guī)ьI大家從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談起。問題的提出與學生的生活嘗試發(fā)生了矛盾,學生思考問題后,運用事先準備好的圖片開始動手操作,和同伴討論交流。問題是每位學生都熟知的生活嘗試,因此,學生們的積極性被很好的調動起來,成績較差的學生都躍躍欲試。
三、 問題的解決要重視生本
生本教育倡導教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要圍繞學生來展開,真正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提倡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知識。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方法,最終解決問題。
例如我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時,首先引導學生復習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解的特征,之后出示了課本例題:例1 要求學生自主學習課本,解答例題。(學生在黑板上寫出解答過程)五分鐘后,進行講解。學生基本上都采用的課本中的方法。這時候,我詢問學生有沒有不同方法解答。學生:將第一個方程變形為y=5x+9,帶入第二個方程,消去y;學生乙:我是由第二個方程變形為y=1-3x帶入第一個方程,消去Y;學生丙:我是由將第一個方程變形為y=5x+9,將第二個方程變形為y=1-3x,然后比較兩個方程,兩個表示y的代數(shù)式相等,消去y。學生表達完自己的解題方法后,我進行了總結:同學們的解題方法都可以,但是比較麻煩,黑板上的解法是最簡單的方法。我們解題時一定注意方法的簡便。另外,同學們能總結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題步驟嗎?四人一組進行小組討論,時間為五分鐘。討論結束后,安排小組代表發(fā)言,借助課本和討論結果,學生們都能總結出解題的核心思想就是消元,將二元一次方程組消去一個未知數(shù),轉化為一元一次方程來解。學生的總結不是很精煉,教師稍加歸納和總結,知識就比較完整了。這樣的設計有意識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通過對例題的反復討論,彰顯了問題的實質,同時也滲透了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真正實現(xiàn)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生本教育。
言而總之,生本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育,關注學生的長遠發(fā)展,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由要我學,變?yōu)槲乙獙W,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知識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一切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展開都應該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導向,以培養(yǎng)學生長遠發(fā)展為目標,在課堂教學中,踐行生本教育理念,真正將生本教育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