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芬
【摘要】作文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與訓練。鼓勵學生寫個性化作文是《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學生發(fā)展的需要。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讓學生自由抒發(fā)情感的心理環(huán)境和寫作環(huán)境,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敘述,構建開放性的作文教學課堂,引領學生思考生活,感悟生活,對生活進行有思考的表達。
【關鍵詞】作文教學 個性化
文章正因為充滿了作者的個性,所以才展現(xiàn)出無限的魅力。長期以來,學生作文千篇一律,假、大、空的現(xiàn)象很難改變的根本原因就是主體意識的缺失,個性真情的迷失,致使學生作文成了簡單的語言復制,沒有自己的主觀精神色彩,教師不滿意,學生寫作文也成為一種痛苦的負擔?!墩Z文課程標準》在各個學段提出了作文個性化的要求,第一學段“寫自己想說的話”,第二學段強調“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第三學段強調“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個性化的作文教學就是立足于學生生活實際和學生的意志、情趣、興趣愛好。
一、創(chuàng)設讓學生自由、愉悅寫作的心理環(huán)境,讓學生展示個性
學生懼怕作文的根本原因就是來自教師的拔高要求和統(tǒng)一要求。教師往往對學生作文期待過高,認為學生作文無論是語言,還是選材、立意,都很簡單、平淡,不能以賞識的心態(tài)來閱讀學生的習作。教師表現(xiàn)出的失望之舉,對學生來說猶如是一場寒冷的冰霜打在學生幼稚的心靈,讓學生失去了作文的興趣。另外教師規(guī)定的內容,考試要可能考的內容、教材上安排的寫作內容,不管學生有沒有材料,有沒有情感,都必須去完成,學生也只好東挪西借地去整合材料、語言,作文也只是語言的堆積,毫無情感可言。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學生對生活的認識也不同,思考的方式也不同,教師應以關切的神態(tài)去關注學生,以賞識的語言欣賞學生的平淡之作。我們要引導學生去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寫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努力營造學生心理安全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樂于表達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學生的寫作興趣一旦被激發(fā),就會把濃重的情感融于筆端,寫出情真意濃的作文。學生的個性化作文,還需要教師個性化的評價來適應,教師的作文評價,應當是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是學生心靈的注解和詮釋,教師要懷著童真童趣的童心去評價學生的作文,教師是學生作文的第一讀者,也要成為尊重者、賞識者,真誠地指出優(yōu)點,善意地幫助修正不足,讓學生獲得來自教師的不竭的作文動力。
二、鼓勵學生自由個性表達,構建開放性的作文教學課堂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曾強調學生要牢記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六要素齊備才是一篇好的記敘文。說明文要把握幾種說明的方法等等,這公式化的要求,必然形成形式化的寫作,必然讓學生戴上沉重的作文枷鎖。讓學生的作文陷入困境。教師要從格式化的要求中走出來,讓學生能自由地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解除篇數(shù)、字數(shù)的限制,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拓展表達的空間,讓學生感受到作文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享受,讓學生想寫。如語文第十冊“積累·運用六”的習作要求是:如果把喝飲料的吸管變硬,或把吃飯的筷子掏空,不就能把“吸”和“夾”這兩種功能合在一起,做到一物兩用了嗎?有的同學想法更大膽、更神奇,想發(fā)明新型的航天飛機,深海探寶器、水面 行走鞋等等,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自由想象,寫清楚要發(fā)明的東西,它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用途,讓學生展開想象。學生有的寫成了記敘文,有的寫成了說明文,還有的寫了一首幻想詩。如幻想詩《造風機》,“我發(fā)明了一個巨大的造風機,它有著溫順的好脾氣。對著大海吹起了藍色的風,讓大海上的船兒破浪前行。對著沙漠吹起了濕潤的風,帶來雨水播撒生命。對著草原吹起了綠色的風,讓綠草青青百花爭榮。對著大地吹起生命的風,讓禾苗樹木變得郁郁蔥蔥”。學生的寫作顯然有些偏離要求,但是學生精心構思的杰作,甚至有些句子不太通順,學生卻沉浸其中,享受著融融樂趣。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幫助學生修改成一首風的禮贊之歌,讓學生品嘗成功的樂趣。
三、引領學生深刻感悟生活,表達個性化的思想
在這個信息時代,學生能夠通過電視、報紙、廣播及其它途徑了解生活、了解社會,學生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對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學生往往是熟視無睹或漠不關心,缺少對生活感悟的活力,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解放個性,啟迪學生的心智,讓學生能看到大自然的壯麗奇美,聽到鳥鳴的清麗婉囀,聞到萬紫千紅的花香,感悟到人世間的酸甜與冷暖,提升思考生活的能力與品位,感受到自然之美,人性之美,學生在感悟人生、社會的過程中,構建起和諧完美的人格,把友愛、互助、親和、善良、寬容、同情、慈善等人間美好感情,體現(xiàn)在習作之中?!墩Z文課程標準》在各個階段的寫作目標中,都強調了學生在寫作時,要善于從自己對生活的感悟中獲得個性化的獨特體驗,同時“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自己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學生只要留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就會感受到生活中具有無限的真知,讓我們受益一生,游泰山的人何止成千上萬,泰山上最長見的挑山工,凡去過泰山的人都非常熟悉,為什么唯獨著名作馮驥才寫出了著名的《挑山工》一文,揭示了生活中的深刻的哲理,催人奮進,促人覺醒,這得益于他對生活的深刻思考。學生通過對生活的思考,整理出了許多作文素材,有一位學生寫了這樣一件事:馬上要到幾里之外的中心小學學習了,可我還不會騎自行車,看著同學們騎著自行車飛快的趕路,騎車的姿勢又是那么優(yōu)美,我羨慕極了。父親看透了我的心思,不久就給我買了一輛嶄新的自行車。望著我既新鮮又畏難的樣子,父親鼓勵我說:“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逐步摸索規(guī)律,細心體會,這樣才能學會各種技能。我小心地逐步學著騎車,但車子好像故意為難我,車把好像自己會轉方向,不一會就摔了幾個跤。父親扶起倒在地上的我說:“車把是掌握車子平衡的,你要不斷地調整車把的方向,并且身體要隨著車子調節(jié),使自行車保持平衡?!蔽矣种匦麻_始學騎車,按照父親說的方法,我逐漸的能夠保持自行車的平衡了,而且也騎的逐漸快了起來。父親看著學會騎車的我,對我說:“任何困難,先要戰(zhàn)勝自己,然后再找準對策,一步步地前進,你的愿望就能實現(xiàn)。不能被困難所迷惑”。父親的話,深深地教育了我,讓我能勇敢地面地困難,一步步去戰(zhàn)勝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