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梅
【摘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指通過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正在深入探索、實踐。語文課學的有效性必須綜合考慮三個要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進學生的學習效益與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而上好語文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它涉及到教材建設、教師隊伍建設、考試制度改革、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等諸多方面。本文僅從提高教師的素質(zhì)和注重教師在課堂上,以及教學時的行為語言來探討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提高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一、提高教師的素質(zhì)
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育教學水平。
教育永遠是一個開創(chuàng)的事業(yè),教師永遠是一個前進的職業(yè)。隨著社會和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時代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不斷發(fā)展自己,才能跟上社會發(fā)展的步伐。一個安于現(xiàn)狀,無暇給自己學習機會的人,是對完善自我的摒棄。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正是教師提高思想素質(zhì)的表現(xiàn)。 教師需要提高,需要學習,需要加快專業(yè)化進程,這是沒有任何疑義的。因此,教師要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采取參加職后培訓、院校研修和自主學習等多種途徑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jié)構(gòu),以不斷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教育的變革。在校本研修中潛心鉆研業(yè)務,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育教學水平。
二、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接納學生和愛學生。
1.了解學生。
陶行知先生曾說:“您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跡出現(xiàn):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您立刻覺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兒大,一塊兒玩,一塊兒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笨梢姁蹖W生,就必須走進學生的世界,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了解他們,去感知他們,真正地去愛他們。這種愛應該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有基礎的愛。一要有與學生平等的良好心態(tài),二要有尊重學生的根本理念。
有些教師總是喜歡在學生面前表現(xiàn)出 “高深莫測”、“凜然不可侵犯”的“派頭”,從中體驗著自己的“尊嚴”。其實,這不是尊嚴,只是威嚴。教師想要了解學生,僅僅通過日常的學習成績、通過居高臨下的俯視,是沒辦法真正了解學生的。只有擁有與學生平等的良好心態(tài),在人格上與學生平等,不自視比學生“高出一等” ,才能真正了解一個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教師真正的尊嚴,從某種意義上講,并不是我們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學生對我們的道德肯定、知識折服和情感依戀。當我們故作尊嚴,甚至以犧牲學生的尊嚴來換取自己的尊嚴時,學生根本不會買我們的賬,只會向我們投來冷漠的目光;當我們無視自己的尊嚴,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誠的情感,并隨時注意維護、尊重學生的尊嚴,虛心向?qū)W生學習時,學生會把他們?nèi)康膼坌暮途匆夥瞰I給教師。這樣,教師便把自己尊嚴的豐碑建在了學生的心中,在教學中就會收到有的放矢的效果。
2.接納學生。
要接納學生,先要理解學生。有一些教師經(jīng)常抱怨:“真不知道這些學生心里想什么,要什么。 該做的我也都做了,可為什么跟沒說沒做過一樣!”可見,有了愛生之心,不一定有生愛之效,要真正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不僅要了解他、尊重他,還要接納他們,而要接納他們的前提是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那么如何去接納學生呢?
首先,教師要用學生的眼睛看世界。用學生的眼睛看世界,保證了雙方的平等,是開啟學生心扉的一把鑰匙。不用學生的眼睛看世界,不站在學生的角度,可能會產(chǎn)生如下的消極后果:從學生方面說,第一,學生會認為老師不了解自己,也無法理解自己,向老師敞開心扉的欲望會很快消失或終止。第二,學生會認為老師并不關心自己,隨之感到失望、沮喪,沒有心思再與老師溝通。從教師方面說,第一,教師不能真正地接納學生,很容易對學生提出無益或無效的指責或批評,結(jié)果讓學生反感或受到傷害,與教師產(chǎn)生對立情緒。第二,教師不用學生的眼睛看世界,也就無法對學生的需要進行引導和幫助。教師的回應對學生的需要來說,不是正想要的,因此它也就削弱了教育效果。當然,用學生的眼睛看世界,不等于教師永遠放棄自己的立場、觀點、信念和參照標準,也不等于認同對方的行為、信念、看法和想法。
三、注重課堂有效性
課堂教學要想達到激發(fā)學生主動思維,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的目的,教師首先要洞察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如果課堂上有學生做小動作、開小差,那一定是教師給了他偷懶的機會。每堂課,每位學生都有40分鐘學習的權(quán)利,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給他們40分鐘的收獲,要想做到課堂上不浪費任何一個學生的時間,教師除了必須在課前作好備課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外,在課堂上必須留意每位學生的每一個動作和表情,只有這樣才能知道學生是否全神貫注,只有保證學生是在做與課堂有關的活動和反應,才能順利的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學習任務。
四、注重教學語言、行為的有效性
大教育家孔子主張說話“辭達而已矣”,初中漢語教師的課堂語言也應講求“辭達”。這種“達”應是“達而清晰”之達,應如行云那樣舒卷自如,應像流水那樣從容暢流。初中漢語課堂教學語言講求“達”的同時,還要講求“精約”。所謂“精約”,即“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也就是在課堂不講空話和套話??紤]到初中年齡較小,更容易被生動、形象地教學語言所吸引,所以,初中漢語教師要把課講得生動傳神,就必須講究一定的語言技巧,體現(xiàn)漢語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此外,漢語教師在教學中的身體動作、面部表情、眼神目光等的運用也會影響漢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就是所謂的非語言行為,正確使用非言語表達的教學藝術同口頭語言一樣,同樣起著傳遞知識、表達思想和交流感情的作用,創(chuàng)造性運用非言語藝術進行教學,可以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教師在教學時,整潔、優(yōu)雅的儀表,和藹可親的面部表情,親切自然的目光等,這些非言語行為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它會使課堂秩序穩(wěn)定,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結(jié)語:對自己在教學活動過程和課堂教學實踐中所作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結(jié)果進行審視和分析,課上的教學要想高效,著實離不開課下的一些工作。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的方法和途徑很多,而且因時、因地、 因人而異,以上的看法只是我的一點體會。希望我們的漢語教師都能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探索出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劉川杰,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才智.2014(6)
[2]郭俊王,應用非語言表達藝術提高教學效率[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