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霞
[摘要]:要想讓學生不再懼怕作文,就應引導他們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積累素材,加上教師巧妙的引導和賞識性評價,才能使學生真正的自由表達,自主作文,才能寫出真實的生活化的作文。
[關鍵詞]:小學 習作生活化 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然而現(xiàn)在的學生,仍是談“文”色變,感到無話可說,無文可寫。究其原因,是沒有生活,沒有素材。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內(nèi)容空洞,缺乏個性,有些學生甚至敷衍了事,這是傳統(tǒng)作文課堂教學必然會出現(xiàn)的問題。如何讓學生樂于表達,善于寫作呢?
一、要轉變觀念
在傳統(tǒng)作文課堂教學中,都是老師讓寫什么,老師讓學生怎樣寫,寫作前還要講些傳統(tǒng)套路,一節(jié)指導課下來,學生的寫作激情大大降低,剩下的只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寫作,還有的學生一堂課下來,也不知道這個作文到底“該”怎樣寫,應寫些什么?所以每到寫作文時便要搜腸刮肚,痛苦萬分,真可謂作文難,難于上青天。
因此,我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努力改變陳舊的觀念,不再去充當讓學生必須去寫某個“命題作文”的發(fā)號施令者,而是按《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在作文的全過程中充當引導者、設計者。充分組織和利用各種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有所感受,并激發(fā)學生急于用語言文字來溝通,表達,使作文成為學生自己的需要。
二、在生活中體驗
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許許多多的寫作素材,但由于學生的年齡小,不善于觀察積累,所以導致學生在寫作時下筆無“神”。針對這一情況,我嘗試打破常規(guī)的作文教學形式,不再把作文局限在幾節(jié)作文課上,而是把它貫穿于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使作文真正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學生表達內(nèi)心情感的一種重要方式。具體的實踐活動有:
1.學?;顒印W校也是一個小型社會,學校的發(fā)展變化,學校的新鮮事物,學校組織的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都是寫作的好素材,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觀察和思考的好習慣,增強學生表現(xiàn)生活的能力。比如,在學校組織的“法制報告會”后,回班后我們針對本班現(xiàn)存問題進行了集體討論,學生們的發(fā)言積極中肯,有針對性。我班的“搗蛋大王”在日記中寫到:“今天警察叔叔的每句話都說到了我的心里。回班后同學們給我提意見時我一點兒也沒生氣。我知道大家都是為我好,要是真有一天我犯罪進了監(jiān)獄,到那時再后悔再改可就晚了。請大家放心,我一定改掉愛打架的壞毛病,不再讓老師和媽媽操心,請大家看我的行動吧!”通過這次活動,不但提高了學生的法律意識,也使學生學會認真傾聽,并寫出自己的收獲和真情實感,提高了寫作能力。
2.家庭活動。學生的成長和家庭是密不可分的。學生在家中的表現(xiàn)往往是最真實,最自然的。學生在家庭中所接受的教育是任何教育都無法比及的。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節(jié)日創(chuàng)造氛圍,讓學生在家庭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提高。比如今年的“三八婦女節(jié)”,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業(yè)“我給媽媽洗腳”。作業(yè)剛留完,學生們便“沸騰”了。于是我因勢利導,讓他們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并讓他們在給媽媽洗完腳后,寫一篇日記,并讓被洗腳人簽上意見。一位寫作水平一般的學生在日記中寫到:“這是我第一次這么認真的看媽媽的腳,我沒有想到媽媽的腳如此蒼老,腳跟上有厚厚的繭,很硬很硬,我輕輕的用手搓呀搓呀,眼淚差點掉下來。媽媽為我如此辛苦,可我卻不想給媽媽洗一次腳,這是多么不孝哇!以后,我每天都要為媽媽洗腳,幫她消除一天的疲勞?!睆倪@些真摯樸素的話語可以看出,只有在生活中有了真實的體驗,觸動了心靈,才能自由自在的表達出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才能做到下筆如有神。
三、合作交流
讓學生參加活動,實際上是給學生提供素材??墒俏野l(fā)現(xiàn)活動后,直接寫作,大部分學生就只能是記流水賬,沒有寫作思路。所以,每次活動結束后,我都會組織學生討論??梢允切〗M討論,也可以全班集體討論。在每個學生發(fā)言后,大家都會評價他說的好不好,為什么,并說出自己的理由和建議。在學生說明自己的觀點時,也就了理清思路,知道要找到寫作的“點”,老師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自己整理素材,理清寫作的“路”。
由于每個學生的實際水平不同,可能對同一件事的看法也不一致,但這畢竟是他們對生活現(xiàn)象、對事物的獨立分析的結果,所以教師應允許學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并引導學生正確的解讀生活和描述生活,這才能使學生的寫作能力真正得到提高,使作文成為不再困難的事情。
四、減少限制
重視作文指導,決不是限制作文寫作。我們要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寫作,樂于表達,就是要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盡情的釋放生命的活力,盡情傾吐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限制過多,要求過于苛刻,戴者鐐銬跳舞總是跳不好的。因此,要大力提倡自由表達。
在生活中體驗是積累素材,但決不是強迫學生只使用這一種素材。而且在課內(nèi)作文要求離學生生活較遠時,還可以適當放寬限制。平時的日記練筆,更是可以想什么寫什么。只要是學生的真情實感,內(nèi)心的表白,我們都應鼓勵支持。即使有了這樣那樣的不足,也應在保護積極性的前提下,給予細致耐心的指導。我們應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應鼓勵學生無拘無束地,毫無保留地說出自己的感想,不能用大道理去壓制他們。學生的語言表達也不同。有的用詞華麗;有的用詞質(zhì)樸;有的充滿詩情畫意;有的多有內(nèi)心獨白……“萬紫千紅總是春”,各具個性的語言才是自由表達的結果,因此,老師不應以自己的好惡來影響學生,更不能限制學生個性語言的表達。天下至文皆是出于童心之作,為此,我們一定要減少限制,讓學生充分發(fā)揮那童心本質(zhì),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
五、賞識性的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育活動應“尊重人,尊重具體的人生價值,尊重具體人的文化和多樣性”,所以我力圖使“欣賞和被欣賞的愉悅情感充盈整個作文評改過程”。學生互評時,鼓勵學生找出別人和自己的閃光點,并說出道理,在指出不足時語言誠懇,并提出解決方法。教師在批改作文時,不要和學生“斤斤計較”。孩子總會犯一些他們這個年齡中的錯誤,教師應以鼓勵,賞識為主,要讓他們在每次習作后都受到激勵,盼著下次習作,盼望老師下一次鼓勵性評語,我們的批改才真正起到了作用。
我還把每期的優(yōu)秀作文、好詞佳句,或講評,或張貼,或推薦到各報刊雜志。我班揚勃同學的作文就曾在“小學生作文”中發(fā)表。每學期我還為大家編印一份習作集,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總之,要想讓學生不再懼怕作文,就應引導他們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積累素材,加上教師巧妙的引導和賞識性評價,才能使學生真正的自由表達,自主作文,才能寫出真實的生活化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