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 何雅男 徐然 史振江
【摘要】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模式,高等數學的學習也不能只局限于課堂學習.構建以課堂學習為主,網絡學習為輔,向拓展學習縱深的立體化學習模式,夯實數學基礎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課程的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學習的效果.
【關鍵詞】高等數學;立體化;學習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高等數學是理工科、師范類、醫(yī)學類及綜合性大學為一年級學生開設的一門數學公共基礎課.高等數學是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第二批本科院校的學生身懷畏難情緒的一門課程,高等院校大規(guī)模擴招以來,普通高校學生數量不斷增加,數學基礎和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新增設的專業(yè)對數學的要求也不一致,很多院校為了提升學生數學基礎和以及適應專業(yè)要求,在教學上作出了較大的調整,按照考研大綱,將教學內容按照自然科學類、社會科學類和文科類三個大類進行分類教學,相比較而言更加科學合理.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學習資源更加豐富,學習機會和學習的便利性也增加了,與此同時,遴選和甄別優(yōu)質的教育教學資源為學習服務的難度也大大增加.如何合理分配學習和閑暇時間,在課堂學習、網絡學習的基礎上改進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能力成為高等數學學習面臨的主要困難.
一、什么是“立體化”學習模式
隨著教育信息化技術的推廣,人們日常的學習行為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習知識的途徑增加,由單一的學習模式變?yōu)槎喾N學習模式共存.“立體化”學習模式是指在教學信息化發(fā)展的大背景下,求學者通過不同的學習途徑,主要有日常學習、網絡學習和拓展學習,將自身置身于知識的立體空間,利用人體自身的功能學習知識、利用知識并提升技能的學習模式.
二、高等數學的 “立體化”學習模式構建
建立以課堂學習、網絡學習和拓展學習為坐標軸的立體化學習空間,課堂學習以合作學習為主,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網絡學習要以優(yōu)質網絡課程作為學習內容,主要參照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的高等數學課程,在拓展學習方面對于數學理論與實踐具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深入學習,注重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的提升.
1.立體化學習模式的主要架構
目前高效使用的高等數學教材的主要內容分為三個部分:一元函數微積分、多元函數微積分、無窮級數和常微分方程,一元函數微積分是基礎內容,立體化學習模式主要包括課堂學習、網絡學習和拓展學習.
以三種學習模式為坐標軸構建立體化學習空間,在課堂學習中掌握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利用網絡教學資源鞏固學習的成果,并發(fā)現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師生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或其他信息化手段及時分享并探討,探索所學習知識的應用領域,尤其是常微分方程和無窮級數的物理應用與經濟應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立體化學習方案
建立了以課堂學習、網絡學習和拓展學習為坐標軸的三維立體學習模式,形成了
(1)始終堅持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主要陣地.傳統的高等數學課堂留給學生的印象就是一塊黑板、一本教材、幾支粉筆、一位喋喋不休的老師和一群似懂非懂的學生.伴隨著高校對課堂教學的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日益上升,教師更注重課堂情景的設置,提倡愉快的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且通過預設的問題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犹綄ぃ瑢W習的熱情持續(xù)下去;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師生的溝通最直接,學生可以給老師最快速的學習效果反饋,學生作為個體被教師重視,會產生心理的滿足感,在精神層面被尊重和需要,從而激發(fā)自信,敢于挑戰(zhàn)學習上存在的困難,師生交流的重要性得以體現;老師用粉筆在黑板上的推理,對于基礎理論的學習,推理方法的演示產生的學習效果是其他手段無法替代的;課堂上除了教材的知識和內容,還可以學習老師分析問題的思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巧妙的教學設計.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現代化教學手段引入課堂,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作用,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課堂知識容量增加,和實際應用接軌使得課堂效率更高.課堂教學不僅是師生在知識層面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教師行為對學生的影響,學生被老師自由而健全的人格和積極樂觀寬容的人生態(tài)度所影響,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這才是成功的教育!
(2)逐步引入互聯網教育的學習模式
信息化為教育帶來了無限可能,網絡教學的興起使得
學習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并且有機會聽國內外名校的課程,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由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名校名師的課程,網易公開課,可汗學院公開課,微積分,如麻省理工 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劍橋大學的授課視頻來到了學生身邊,領略大師的風采、感受名校的學習氛圍,和名校學生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而且,類似于網絡mooc這樣的教學平臺,可以注冊學習并參加結業(yè)考試,可以院校互通,互相承認學分.學習的機會多了,選擇的困難也就來了,如何甄別教學資源的質量,內容是否適合,難度如何,都需要任課老師的參與,能否堅持學習也需要老師的監(jiān)督和激勵.基于互聯網的高等數學學習要逐步浸入到課堂學習中,成為課堂學習的有益補充.
(3)通過拓展學習培養(yǎng)主動學習能力
教學的核心任務是教會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理論的難度較大,內容枯燥,但是理論來源于實踐,數學理論同樣是因為生活需要才形成和發(fā)展的,應該通過指導實踐體現價值.極值理論與最小二乘法在最優(yōu)化理論中的應用,數學軟件MATLAB、統計學R語言、SPSS、SARS等軟件均可用來分析海量的數據,其分析結果為預測、決策和評估提供科學參考,通過參加數學建模大賽進一步提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數學本身難度較大,自成理論體系,同時它也是一門工具學科,軟件的學習與熟練使用,應該成為學習高等數學課程的目標,對理工科、經濟金融、統計類,化學生物醫(yī)學類專業(yè)的影響深遠.
三、小結
高等數學作為大學生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其基礎地位不可動搖.在信息化大背景下,課堂學習已經不是唯一的學習知識的方式,作為個體要適應時代的發(fā)展,置身于立體化的學習空間,培養(yǎng)學習的技能,通過立體化的學習模式來提升學習的效果,培養(yǎng)主動學習的能力和不斷探索、持之以恒的精神.
【參考文獻】
[1]褚宏啟.論教育發(fā)展方式的轉變[J].教育研究,2011(10):3-15.
[2]史秋衡,郭建鵬.我國大學生學情狀態(tài)與影響機制的實證分析[J].教育研究,2012(2):109-121.
[3]徐倩.慕課:一場正在到來的教育變革——專訪華東師大國際慕課研究中心主任陳玉琨[J].上海教育,2013(10):24-25.
[4]李本友,李紅恩,余宏亮.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影響因素、途徑與發(fā)展趨勢[J].教育研究,2012(2):122-127.
[5]周志毅.網絡學習與教育變革[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204.
[6]趙茜,王佳.論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J].教育科學研究,2012(2):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