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軍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逐漸深入實行,高中課堂教學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新時期地理教學的中心任務,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對地理課堂教學的改革進行具體的分析,為尋找最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做出一些貢獻。
【關鍵詞】高中地理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134
地理是一門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密切結合的課程,因此地理這門課程給師生的教與學制定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和標準。對于學生來說,想要學好地理這門學科,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客觀觀察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思維發(fā)散能力和想象能力;對于教師來說要想教好地理這門課程不僅自身要具備過硬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豐富的知識儲備,還要做到審時度勢,根具不同的教學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戰(zhàn)略”。 高中階段學生所接觸的地理知識更加廣泛多樣,知識學習難度也節(jié)節(jié)升高,因此高中階段師生在教與學方面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zhàn)。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做到默契的配合,尤其是對于教師來說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及時的進行交流與溝通,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模式,這樣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事倍功半。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
不同學科知識內容的設置不同,因此對于學生的學習要求也有所區(qū)別,因此要想學好地理這門學科,學生的首要任務就是明確地理的學科特點,并掌握地理這門學科的學習規(guī)律所在,但實際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光靠學生自主的探索很難掌握地理這門學科的知識學習規(guī)律,并且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往往因為經(jīng)驗和知識儲備的不足而陷入學習誤區(qū),白白浪費學習時間,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要任務就是結合自身的抓把農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技能幫助學生了解地理這門學科,總結出其知識設置規(guī)律,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讓學生從精神上做好學習這門學科的準備。
1.明確學生地理思維缺失的原因。
作為一名長年奮斗在教學一線的地理教師來說,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幾點學生地理思維欠缺的原因:首先,部分學生是受到先天條件的限制導致學生在地理學習方面缺乏天賦,在高考這道升學門檻的壓制下,絕大多數(shù)高中生都能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即使面對地理這一類所占分值相對較小的科目來說,學生也不會“放松警惕”,但總有一部分學生花費同樣的精力達到的學習效果卻相對較小。其次,部分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存在部分“偏科”現(xiàn)象,地理學習過程中學生接觸的知識多種多樣,一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某一部分知識明顯缺乏興趣,這就導致學生地理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部分用力不均衡的狀況,進而使得部分缺失影響地理整體學科學習的完整性。以上兩點點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的影響學生地理思維建立的最為普遍的原因。
2.對癥下藥明確地理教學計劃。
上文中我們明確了學生地理思維缺失的原因所在,那么接下來我們就要做到對癥下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對于天賦方面存在缺失的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已基本教學內容為主,幫助學生將基礎知識掌握牢固,然后才能循序漸進的進行知識的提高性訓練;對于知識學習不均衡的情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采用強制性的手段,督促學生進行補充性學習,如部分學生對于區(qū)時的計算方面掌握程度較低,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有針對性地給學生布置相關的學習任務和作業(yè),讓學生在任務的壓力下主動進行時區(qū)知識的學習。
二、豐富課堂教學手段
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師生之間進行知識傳授與接收最為主要的場所,因此課堂教學質量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著學生學科知識掌握程度,對于教師來說,要想上好一堂課不僅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更重要的是能夠靈活處理課堂出現(xiàn)的各種狀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來進行知識的呈現(xiàn),增加課堂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1.創(chuàng)建趣味性課堂。
在素質教育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新理念的影響下,現(xiàn)階段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但在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時間緊迫,一學期需要學習的科目就有六七門,學生學習任務相對較重,如過全部依靠學生自學需要的學習時間會成倍的增長,因此高中階段教師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依舊起著重要的示范和講解作用,而地理這門學科所涉及的專業(yè)術語相對較多,因此學生聽課具有一定的難度性和單一性,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容易滋生乏味感,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各種方式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畫圖的方式展現(xiàn)相應的知識內容,如在講解氣壓帶風帶的分布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對應的分布圖,這樣圖文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使課堂教學更加靈活,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更加多樣生動,從而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2.理論知識帶入現(xiàn)實生活。
教材內容是由一個個漢字語言符號組成,而漢字本身不具有自我情感色彩,因此書本上知識的呈現(xiàn)形式是單調的缺乏活力的,尤其是地理這樣一門知識專業(yè)性要求較高的科目來說,課本教材中所選用的語言是嚴謹?shù)?、正?guī)的,這就導致教材呈現(xiàn)出一個冷靜的客觀的世界,學生在進行內容閱讀的過程中不免會感到枯燥性和乏味性,進而導致學習意愿降低?,F(xiàn)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地理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運用也更為靈活多樣,因此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僅局限于刻板的文字內容,還要將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識融入課堂教學中,這樣既可以中和教材內容所渲染的黑白色彩,還能拉近課本專業(yè)知識術語和顯示生活的距離,從而降低學生學習上的知識陌生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
三、消除學生的學習惰性
學生在學習方面普遍存在惰性心理,尤其是地理這樣一門學習要求較為全面的學科來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幾乎要做到面面俱到,學習難度的加大容易使學生產生懈怠心理,尤其表現(xiàn)為課堂聽講的不認真,學習進度更不上教師的授課腳步,長此以往就會導致掉隊距離的越來越大,即使追趕也趕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跟進和觀察,對于學生學習上的惰性心理進行及時的糾正,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建立監(jiān)督小組,在學習過程中相互提醒和監(jiān)督,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另外,要想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樹立終生學習的教學理念,不斷加強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并且對地理相關學科知識進行了解和掌握,將自己打造成“一專多能”型教學人才,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一批地理知識扎實、綜合素質高的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