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果
【摘 要】歷史記錄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進程,學好歷史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國家的過去,從而對未來生活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和指導意義。因此,歷史這門學科在高中教育階段具有無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歷史這門學科,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學好歷史。
【關鍵詞】高中歷史 教學方法 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129
歷史也可稱之為社會歷史,一般是用來記載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由于人類的參與而出現(xiàn)的各種各樣的時間和活動。歷史不僅承載著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軌跡還為后世人類了解自身以及進行文化傳承提供了借鑒和指導。因此歷史這門學科在我國各階段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都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科目,高中階段也是如此。高中階段隨著學生智力發(fā)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和記憶力也不斷增強,因此高中生需要學習的歷史內容量也不斷增加。而歷史是一門文字介紹為主的學科,知識內容的呈現(xiàn)形式較為單一,并且需要學生進行記憶的內容占絕大多數(shù),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厭棄心理,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在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歷史教學工作的順利展開。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閱讀文章過程中我們都有一個明顯的感覺,那就是作者在表達情感過程中都要通過環(huán)境動作等附加內容的描述來烘托氛圍,渲染情感,對于教學來說也是如此,但是歷史這樣一門知識結構較為單一的學科來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這門學科定位就是死記硬背,因此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積極性與好奇心,有的學生甚至很難融入課堂教學之中,而教學情景的設置可以為教學內容提供一個生動形象的背景,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電視劇為背景進行“撥亂反正”式的教學。近年來我國的影視產(chǎn)業(yè)進入繁榮時期,大量的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的形式,其中包括一些歷史作品,影視作品作為一種視覺藝術為了達到吸引觀眾眼球的目的,在表現(xiàn)形式方面追求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性和離奇性,因此大部分影視作品都對原有的歷史進行了大幅度的改變,尤其是古代歷史劇,如反映漢代歷史的《漢武大帝》《隋唐英雄傳》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中選出一部傳播較為廣泛且具有代表性的影視作品,并以此類影視作品為依托,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和學生討論劇情的方式將學生引入真正的歷史,還可以將電視劇和歷史真相進行對比性講解,讓學生明確歷史真相,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更重要的是能夠在課堂一開始就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整堂課思維都圍繞著歷史知識轉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聽課效率。
二、理清知識脈絡,明確教學重點
歷史教材的編排都是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進行。一般來說會采用橫向和縱向兩種知識的呈現(xiàn)手段,橫向編排主要是圍繞一定的主題對各個朝代的歷史進行描述,如主題為“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模式”,那么這一章節(jié)就會圍繞古代商業(yè)從起源階段開始對各朝各代的商業(yè)發(fā)展進行描述,縱向編排則主要以時間為線索針對各個朝代的歷史進行對比性的講解。有些朝代所涉及的知識內容較為瑣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頭緒,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靠自身的豐富經(jīng)驗理清知識脈絡,找出重點所在,并在教學過程中呈現(xiàn)出來,從而節(jié)省學生的知識整理和歸納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教學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高考中歷史知識的考察主要分布在原因(背景)、表現(xiàn)(特點)、意義及時間等四個方面,因此我們重點知識的歸納過程中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從中分離出以上四個方面,如在講授“羅斯福新政”這一章節(jié)時,我們的教學重點主要集中在,其出現(xiàn)的背景是什么,起止時間,新政內容,特點及意義所在等幾個方面。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到脈絡清晰條理分明才能更為準確的進行歷史知識的傳達和解析,保證課堂教學秩序的有條不紊,教學內容的疏密有度,層次分明。
三、溫故知新,及時進行知識復習和回顧
歷史是一門典型的文科科目,因此在學習過程中絕大多數(shù)的內容需要學生進行記憶和背誦,而眾所周知記憶存在以往規(guī)律,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好知識的檢查和監(jiān)督工作。
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學生制定相應的記憶策略,如在記憶歷史事件時可以借助框架和圖標進行記憶,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進行縱向的記憶,或者圍繞一個主題列出相關事件進行關聯(lián)性記憶,從而最大限度的為學生的記憶提供便捷途徑。其次教師在新內容教學伊始帶領學生對上節(jié)課所學知識進行回顧和總結,歷史教材中單元之間,章節(jié)之間知識內容具有一定的連貫性,教師可以在帶領學生回顧舊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過渡到新知識內容中,從而降低學生對新知識的抵觸心理。最后,教師還要及時進行知識的檢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活動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抽查背誦,從而及時了解學生歷史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督促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記憶和背誦,另外教師可以以星期或月為單位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性的考察,考查方式可以采用書面的方式進行,從而檢測出學生某一時期知識的綜合掌握情況,從而對接下來的教學工作進行適度的調整。
四、德才兼?zhèn)?,知識教學與德育相結合
首先,通過歷史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歷史教材幾乎涵蓋了中國歷史的發(fā)展概況,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會對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歷史與文化發(fā)展進程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尤其是了解中華民族歷史歷史進程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從而增強學生從心理上產(chǎn)生對于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對于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國要利用歷史傳播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漢唐歷史告訴我們,中華民族曾經(jīng)立于世界之巔,近代歷史告訴我們中華民族也曾經(jīng)備受欺凌,從盛到衰再到今天的復興崛起耗費了中國十幾代甚至是幾十代人畢生的精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可以讓學生明確今天和平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傳播精神上的正能量,從而增強學生對于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幫助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個性。
古人云“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由此看來,歷史不僅擔負著記錄過去的責任,更具有指導未來的作用,因此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們要明確自身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既注重知識的傳輸更好重視對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培育,從而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出一批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