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
【摘 要】語文在小學教育中,是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語文是學好各門學科、掌握各種知識的基礎。通過語文教學,學生可以認識學習其他事物。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文字是書面語言的符號,是記錄語言的工作。教學生學習書面語言,首先必須掌握這個工具。因此,要十分重視識字教學。
【關鍵詞】字音 字形 字義 寫字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04
漢字本身的規(guī)律指音、形、義三者之間的關系。漢字有字音、字形、字義三方面的特點。字音方面:字多,音節(jié)少,有同音字、多音字、近音字之分。字形方面:字體大小相當,但筆畫的形狀、多少各異;有的筆畫繁難,有的字形相似。字義方面:有單音詞和多音詞的區(qū)別,還有多義詞、反義詞之分。
一、字音教學
低年級兒童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一般是比較籠統(tǒng)的,只了解大體輪廓,粗略并且不精確,辨別事物的能力不強,不大注意物體的形狀。思維有它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年級越低,兒童思維的具體性也就越明顯。識字教學要遵循兒童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符合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識字教學要符合由字到詞到句到篇的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字是連字成詞、連詞成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最基本單位。教學生識字,一定要字不離詞,注意字在句子和篇章的訓練。
一課或幾課中的字,在音形義方面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有些是同音的;有些是同聲母、韻母的;有些是同結構的;有些是同偏旁部首的;有些是同屬于某種詞類的。歸類要突出重點,不要平均使用力量。練習要有指導的進行,要力求練習的普遍性,一是立足大多數,盡量使更多的兒童參與其中;二是練習的知識應盡量廣泛,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既抓住重點,又照顧其次;三是練習方式要多樣,防止單打一,以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多音字要根據詞語來定音;同音字要注意分析字形和字義的差別;近音字要比較字音,突出差別,對讀音相近的字要多進行對比練習,讀準字音,結合組詞弄清字義。輕聲、兒化、變調等音變知識也要適當教給學生,先接觸,為以后打下基礎。
二、字形教學
字形教學要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由獨體到合體的順序進行教學,著力培養(yǎng)學生自己分析字形的能力。漢字是由幾種不同形狀的筆畫組成的方塊字,筆畫是漢字結構的最小單位,好像機器的零件一樣。字形教學應從分析筆畫開始,首先讓學生觀察整個字形,然后按照筆順分析筆畫,同時教會學生筆畫名稱和筆順次序。在學生認識一定數量的獨體字,掌握一些偏旁后,要轉入揭示漢字的結構規(guī)律中,充分利用合體字多的特點,指導學生從合體字的結構單位去分析辨認字形,不用再從分析筆畫開始,提高識字效率,培養(yǎng)學生分析字形的能力。
識字教學要遵循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和漢字本身的規(guī)律。教會學生識字方法,培養(yǎng)識字能力。在教學中要把漢字的音、形、義緊密地結合起來,著重指導學生認清字形。學過的漢字要求在閱讀和寫作練習中經常出現,反復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識字教學還要注意兒童特點,與思想教育結合,前人曾提出:“一個革命干部,必須能看能寫,又有豐富的社會常識和自然常識,以為從事工作的基礎和學習理論的基礎,工作才有做好的希望,理論才有學好的希望?!彼€提出:“學生學會了看書、作文,那他們出校后的發(fā)展就有了一種常常用得著的基礎工具了”。
識字教學要根據漢字的特點來進行。教象形、會意、指事這類字時,可分別根據他們的特點,運用實物、圖片等進行具體形象的教學,如“筆”字,可以讓學生和毛筆聯系,毛筆筆桿是竹子做的,所以筆是由竹字頭和毛字組成。這樣的直觀教學法,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記憶。如“日、月、水”可指出它們的象形特點;“看、歪、苗”指出它們的會意特點;“上、下、本”指出它們的指事特點。學過的字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在運用的過程中加以理解。所謂用,就是閱讀、說話、寫話。教師要讓學生學過的字經常出現在讀寫中,反復運用,把學與用結合起來。
漢字的形聲字占的比重最大,所以識字教學要突出向學生揭示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規(guī)律。如“跑、泡、炮”聲旁都是包,但形旁不一樣,表示的意義就不一樣。跑要用足,泡要用水,炮要用火。集中識字中有一種基本方式,就是基本帶字,通過一個字帶出其他相關的字。每個字都包含音、形、義三個方面,教學時要把這三方面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知道讀什么音,是什么樣子,是什么意思。音、形、義的教學應根據不同的年級,不同的生字,確定不同的重點、難點。
有效結合兒童注意力的特點。兒童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能持續(xù)很久,自制能力較差,所以識字教學方法要多樣化。如讀讀字音,講講字形,用詞說話或練習書寫等,讓兒童的多種感官同時參與訓練,并靈活地結合起來,如果用單打的方式,容易引起疲勞,影響注意力的集中。兒童機械識記超過意識識記。識字教學要促使兒童把機械識記轉變?yōu)橐庾R識記。
三、字義、寫字教學
字義教學要堅持“字不離詞”的原則,要注意兒童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力求簡明確切,通俗易懂。一般采用下列幾種形式:自然的直觀。如教學與自然實物的關聯,可以根據需要,帶領學生觀察;第二種,教具的直觀。有時限于條件,不能進行自然的直觀,可運用標本、模型、圖片等教具讓兒童觀察;第三種,教師動作表情的直觀。如教“看”字,用手放到眼睛旁,做看的動作。第四種,教師語言的直觀。這是最重要的,教師生動形象的語言,就是一種教學藝術,可以讓學生形成鮮明深刻的印象。漢字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如“學”字,在“學毛筆字”中是學習的意思;在“學狗叫”中是模仿的意思;在“上學”中指學校;在“博學多才”中指知識。
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寫字的技巧。包括寫得對、寫得好、寫得快。寫得對需要學生筆畫間架結構合乎規(guī)范,沒有增減筆畫或改變字形等錯誤;寫得好指寫得認真,一筆不茍,字體工整,筆畫清楚,大小均勻,形款整齊;寫得快指運筆得法,寫得迅速。教師要訓練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要求學生身體坐直,兩肩齊平,頭正,稍向前傾;背直、胸挺起,適當離開書桌,兩腳平放在地上;右手執(zhí)筆,左臂平放在桌上,用左手按紙,紙要放正;眼睛與紙面距離一尺左右。教師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要時刻提醒學生這些注意事項,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鼓勵學生把字寫好,一定要激發(fā)學生寫字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地養(yǎng)成每天練習寫字的習慣。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字帖,讓學生每天固定寫多少頁,因為小學生的自制力較差,所以教師的強行要求有時是必需的。要求學生把字寫好的同時,教師自己寫字也要規(guī)范,不管是板書還是批改作業(yè)都要寫得正確端正,做好榜樣作用。因此,教師本身也要練好寫字的基本功,養(yǎng)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小學語文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的關鍵。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才能教好小學語文。要把握學生學習的規(guī)律,了解他們的需求,并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策略,不斷創(chuàng)新,以便更好地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