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久次仁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推進,地理教學也提出符合發(fā)展的要求,特別是在偏僻的農(nóng)村地區(qū),由于信息閉塞,學生的知識面比較狹窄,加之教師教學手段比較落后,學生的學習條件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教會學生會讀教學地圖對地理教學的作用可大了。
一、地理教學地圖可以直觀的顯示地理事物的形象
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地理事物的形象問題,也就是說“它是什么樣的?!比缭诮虒W我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時,對于識記它們的大體輪廓可以采用形象地記憶。筆者是這樣指導學生讀教學地圖的。讓學生打開中國政區(qū)地圖,找到黑龍江省的大體輪廓像一只天鵝;河南省的像一個人頭;河北省的像一頂大蓋帽,兩省位于南北,正好像一個人頭上頂著一頂帽子;廣東省的雷州半島像一只大象的長鼻子;海南島的像一個菠蘿;甘肅省的像啞鈴;山西省像平行四邊形;陜西省的像兵馬俑;吉林省的像火炬;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像十字架;云南省的像孔雀;山東省的像老鷹等等。通過學生讀中國政區(qū)圖,各省的輪廓就真實地展現(xiàn)在面前,比任何語言的描述更有利于學生的接受記憶,認識地理事物的真實面貌,在此基礎上形成科學的概念。
二、地理教學地圖可以顯示事物的空間分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進行地理空間分布知識的教學,使用地理教學地圖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好的方法
學生在識記雷州半島、海南島、瓊州海峽的空間分布位置時,可以形象地思維為:大象想用長鼻子卷起對面香甜的菠蘿但未拾到卻被一條綠溝所隔,這條綠溝正是瓊州海峽。例如在教學中國的“秦嶺——淮河一線地理意義”這個問題中,秦嶺與淮河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在這一線的南北兩側,年平均降水量不同,溫度帶不同。干濕狀況不同,1月平均氣溫不同等。根據(jù)這些狀況則可以想象,再通過思維分析,得出在這一線南北兩側的氣候不同,不同的氣候,植被類型也不同,作物的熟制度不同;降水量不同,耕地類型也就不同,主要的糧食作物也不同,居民的主食也就不相同了等等。對此通過思維分析在秦嶺——淮河一線,它的南北兩側自然環(huán)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chǎn)生活習慣有顯著的差異。
再如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可以通過顏色和數(shù)字注記可以明顯看出陸地地形的基本類型和地勢情況。就中國來說,通過讀中國地形圖,可以明顯看出,中國是一個復雜多樣,以山地為主的地形特點。從總體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根據(jù)地形,地勢特點進行思維分析,從各階梯地勢高低,確定河流的流向,地形的不同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使祖國各地的生產(chǎn)活動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顯然,教學地圖也有利于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綜合發(fā)展,因為地圖是形象的,但地圖上的各種符號對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的抽象,在某種意義上說地圖是抽象的形象。因此經(jīng)常閱讀地圖,綜合各種地理要素歸納地理特征和地理演變過程既有利于形象思維,又有利于抽象思維。
三、地理教學地圖除了掌握知識直接目的之外,還可以渲染氣氛,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
如講到我國主要山脈時,說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景觀情況,進行圖文結合,讓學生讀八年級上冊教材的圖2——3——珠穆朗瑪峰景觀圖,可以看到峰頂是一片白茫茫的雪景;再如當講遼寧省的大連港市,看到圖中碼頭停滿了船只,它的確是我國繁忙的著名海濱旅游城市;讓學生讀八年級上冊圖4——36——冰雕藝術,就好比來到哈爾濱的冰雕世界,像步入了神話中的水晶宮;讓學生八年級上冊圖2——13——大連金石灘海濱,展現(xiàn)在眼前的是海濱風光及玩得開心的旅客;讀八年級上冊圖4——10——黃土高原的治理,讓你吃驚的是黃土高原,由于植被少,水土流失嚴重,形成了高原上到處是“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地表形態(tài),使生態(tài)環(huán)境趨于惡化;當講到我國氣候類型時,讓學生讀八年級上冊圖2——20——青藏高原,從山腳到山頂,不同的海拔有不同的植被,不同的景觀,它表現(xiàn)出明顯的垂直氣候特征,正像人們所說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法;再有八年級上冊圖4——34——吐魯番的葡萄,經(jīng)過圖文結合,曉知這里的綠洲水果,個頭大,糖分高,香味濃,質(zhì)量好,即使晚上氣溫比較低,依然想吃味道甜美的瓜果,人們已有這樣的說法——“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他們通過讀圖后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地理課堂教學特殊的氛圍,甚至使學生身臨奇境的感覺,從而使學生情操受到陶冶。
四、地理教學地圖可以開發(fā)學生的各種智力因素和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學地圖是傳遞地理教學信息最有效,最重要的媒體。也可以促進學生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維力和記憶力的全面發(fā)展,除了綜合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力外,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地圖和地理圖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果想知道一個地區(qū)的氣候特征,可用該地區(qū)的氣溫年變化曲線和逐月降水量圖,即可揭曉,就可以解決問題。
顯然,地理教學地圖是為學校講授地理科學、環(huán)境科學和歷史學等有關地理空間分布科目所用的各種地圖,是地圖按用途劃分的一個類型,它有高度的直觀性的表現(xiàn)力,使學生易形成地理要素的空間分布概念,理解要素之間互相關系及其規(guī)律。教學地圖的特點是比例小,內(nèi)容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密切配合課程標準和相應的教材,涂上的符合和注記較大,色彩鮮明。二也在表現(xiàn)形式上的特點就是形象直觀有吸引力,這是教學地圖最基本的特點,教學地圖按用途和形式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地圖冊、教科書中的地圖、教學掛圖、黑板略圖、填充圖冊等。各種教學地圖均有特定的目的和用途。地圖冊是供學生在課堂學習,課后復習,完成課內(nèi)作業(yè)以及閱讀書刊時參考用的;教科書中的地圖是教科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與課文密切結合,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料;教學掛圖主要是教師講課時用的。填充圖一種作業(yè)圖,是作為學生和教師填充各種地理事物的底圖。黑板略圖是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依靠自己熟練技巧用各色粉筆在黑板上畫出的簡略地圖,它也是專用于課堂教學的。
有些教學地圖本身就有文字說明或相應的課文呼應,但為了加深印象以及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地圖的含義,并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則充分利用這些圖文結合,如在講黑龍江地形特征時,指導學生找到該省的主要山脈——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主要河流——黑龍江、嫩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主要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則可以深刻理解該省的主要地形是山地和平原,地形特征為“山環(huán)水繞,平原居中”。
雜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