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生
摘 要:以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與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為主要研究方法,對江蘇省62所中小學生體質測試監(jiān)測點校的大課間活動現(xiàn)狀進行調查,并提出了若干對策。研究結果表明:1.江蘇省中小學大課間活動發(fā)展迅速,充分利用本校的體育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大課間活動;2.大課間活動打破傳統(tǒng)課間操的模式,學生在音樂的指揮下參與各種健身操、隊列隊形、舞蹈、游戲等體育活動;3.大課間活動實施的時間較短,還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4.部分學校場地、器材設施不能滿足大課間活動開展的需求。建議:1.教育主管部門應積極地進行督導和監(jiān)督,確保大課間活動落到實處;2.教育行政部門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取代“升學率第一”;3.政府和學校需投入專項資金;4.校方應多安排體育教師到開展先進校觀摩學習;5.對不同年齡段及不同性別的學生區(qū)別對待,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宜的身體鍛煉。
關鍵詞:中小學;體育活動;大課間活動內容;調查研究
為更好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fā)[2007]7號)、教育部《關于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規(guī)定》的通知(教體藝[2011]2號),我省教育廳和省政府教育督導團對全省62所中小學生體質測試監(jiān)測點校的大課間活動現(xiàn)狀進行調查督導。督導調查內容包括大課間活動平均時間、活動負責人、活動內容、活動組織方式等。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江蘇省62所中小學大課間活動的內容與方式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搜集整理國家教育部和各級各類學校關于“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相關政策與措施,并通過中國期刊網(wǎng)搜索國內外有關大課間體育活動方面研究的文獻資料,并借閱相關專著。對所搜集到的資料進行閱讀、分析、歸納和整理,從這些資料中獲取與本研究相關的知識,為本課題提供參考依據(jù)。
1.2.2訪談法 針對被調查的學校,訪談學校體育教研室組長以及體育教師,進一步了解各試點學校開展“大課間活動”的現(xiàn)狀。
1.2.3問卷調查法 為了全面了解江蘇省中小學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內容與方式兩方面的情況,從全省選出了學生體質測試點校82所,并將兩份調查問卷發(fā)放給這62所學校的體育老師負責人。
1.2.4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運用SPSS17.0軟件和Microsoft Excel 2003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大課間活動平均時間
中小學的大課間體育活動一般是在上午或下午的一次課間休息時間,根據(jù)具體情況會做相應的延長,一般在30分鐘左右為宜,按照江蘇省的政策制度,學校應至少在上午安排一次不低于二十五分鐘的大課間活動。江蘇省學生體育活動推進行動方案實施意見中也指出:大課間目前的基本要求是有效活動時間15分鐘,活動的密度不少于50%,這里的有效活動時間指的是單個學生練習時間的總和。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被調查的62所中小學校,均能夠按照上級文件精神并且結合學校自身實際情況設置了一套二十五分鐘到三十五分鐘的大課間活動方案。由表1可以看出:小學生每天大課間有效活動時間達到了19.39分鐘,活動密度達到了58.99%,平均練習時間多于初中生和高中生。筆者認為,這是因為小學生的學業(yè)任務比較輕松,課時數(shù)也少于中學,他們的課間休息時間就比較充裕,學校為激發(fā)小學生的運動興趣以及鍛煉他們身體,會設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大課間活動;而中學生們迫于中考和高考的壓力,參與大課間活動的積極性相對較低,各學校為提升自己的升學率,在設計大課間活動方案時,則會相對縮短一定時間。
2.2大課間活動負責人員情況
如圖1所示:在組織大課間體育活動時,小學有21.74%的學校由體育老師來負責,26.09%的學校由班主任老師負責組織,52.17%的學校由體育教師和班主任共同組織;初中有17.65%的學校由體育老師來組織安排,只有5.88%的學校由班主任來負責組織,76.47%的學校由體育老師及班主任共同安排組織完成;高中有27.27%的學校由體育老師來組織安排,有22.73%的學校由班主任負責組織安排;而由50%的學校由體育老師和班主任來共同完成。
從數(shù)據(jù)中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是小學,初中或是高中,大課間活動由體育教師和班主任共同完成的都占到了50%及以上,這也是筆者所推崇的模式。如果一個學校的大課間活動只由體育老師來組織安排,勢必不能關注到各年級各班級的所有學生,況且有些學校體育教師還不足,這樣再由他們來負責和組織大課間活動,更加重了體育老師的負擔,使他們超負荷工作,久而久之便會降低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然而,如果大課間活動只由班主任老師來負責組織,效果可想而知,因為班主任本來事情就很多,而且他們也不是專門從事體育專業(yè)的,無法掌控運動負荷,基本就讓學生自由活動,只要不出事故就行。
圖1 中小學大課間活動負責人員
因此,學校讓體育教師和班主任共同來組織和安排大課間活動是明智的,一方面可以使工作任務平均分配到各個老師身上,每個老師只要負責相應的區(qū)域就可以照顧到全體學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分組活動的進行,無論是按年級,按班級或是按項目來分組,由體育教師和班主任一起來組織,就會使大課間活動更緊密、有序、和諧。此外,讓班主任參與負責大課間活動,可以增加班主任與班集體之間的交流,使他們產(chǎn)生更多的互動,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增加班集體的凝聚力。
2.3大課間活動的內容
2.3.1大課間規(guī)定性活動
由表2可知:小學,初中和高中大部分學校還是沿用了以往的規(guī)定性活動,如長跑,廣播操以及武術操,這部分活動屬于學生的全體活動,其優(yōu)點是地點相對集中,活動內容、時間便于統(tǒng)一安排管理,容易組織。其缺點是內容單一,學生只能按照規(guī)定好的內容來被動參與,學生們的積極性受挫,運動興趣大大下降,同時也扼殺了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此外,規(guī)定性活動中以分組形式開展的也占到了大約三分之一,這類活動主要有:跳繩(花樣跳繩、跳長繩),球類(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戲(跳皮筋、拔河、木頭人),跑跳投類(迎面接力、同心跳、擲實心球)等等。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學規(guī)定性活動中的分組活動開展的比較普遍,但是也可以看到,孩子從小學,到中學再到高中,由于學業(yè)壓力逐漸變大,學校開展的大課間活動內容也愈來愈少。從表中還可以看到規(guī)定性活動中也有一小部分是以個體活動進行的,這類活動主要有:跳繩、踢毽子、游戲類(輪滑、呼啦圈、悠悠球)等。同樣的,由于升學壓力,小學開展的個體活動最多,而初中只有一小部分學校開展,而高中只有一兩所學校開展個體活動。
2.3.2大課間體能素質類活動
從表3可以看出,大課間活動體能素質類開展的學校不到50%,由于體能素質類活動多種多樣,如仰臥起坐、蛙跳、立臥撐、往返跑、拉韌帶等,為便于分類,本文按照身體素質的五大類別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指標來統(tǒng)計。在體能素質類活動中,可以看到小學、初中和高中學校的內容設置是存在差異性的。對于小學生來說,機體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體育教師應采用合適的身體練習來全面地發(fā)展他們的身體素質,單一的練習只會造成機體發(fā)展不均衡,而全面的身體素質練習有利于兒童各種活動能力的發(fā)展,從表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小學還只是著重發(fā)展兒童的速度、力量與耐力素質,忽視了他們柔韌與靈敏素質的發(fā)展。而初中階段是發(fā)展快速力量與柔韌素質較快的時期,在發(fā)展身體各部分的力量時,應安排多種力量練習,而不應過早地進行專門性力量練習。從表中可看到初中生體能素質類活動在三種形式中,都是以發(fā)展速度、力量和柔韌素質為主的,這符合他們這一年齡段的身心發(fā)展特征。同時,從表中還可以看出:高中三種形式中身體素質活動項目設置的比較平均,因為高中階段的學生,其各項身體素質已發(fā)展到一定的水平,內容應以全面發(fā)展身體素質為主,著力培養(yǎng)他們終身體育意識,使體育鍛煉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終身受益。但是迫于高考的壓力,學校大課間活動在身體素質活動內容安排上明顯少于小學和初中。
2.3.3大課間體育課延伸類活動
在大課間活動中開展體育課延伸類活動的學習能彌補體育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被動的去學習,而在大課間活動中就可以主動的去鍛煉、復習和鞏固動作技能。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能力,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好習慣,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流、幫助和支持,也達到了合作學習的目的。大課間延伸類活動要結合實際,在體育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整合、拓展和延伸,各水平階段各年級的活動內容要圍繞新課程標準中內容設置的相關要求去制定,有利于各年齡階段的學生對相應運動技能的掌握。由表4可以看出:大課間體育課延伸類活動在小學、初中和高中都有開展,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內容設置涉及的項目類別逐漸減少,尤其高中開展情況不容樂觀。在開展的這些延伸類活動中,田徑類、球類和游戲類活動最受學生歡迎。
2.3.4大課間校本特色拓展類活動
大課間校本特色拓展類活動是指學校在執(zhí)行國家、地方課程的基礎上,根據(jù)當?shù)厣鐣?、?jīng)濟發(fā)展的實際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tǒng)和優(yōu)勢、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開發(fā)和選擇適合本校的課程。由于江蘇省各地的經(jīng)濟、教育、文化、體育等發(fā)展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造成了各地中小學教育、體育發(fā)展的形式千變萬化。在這種情況下,要開展好大課間活動,避免參照一種標準模式,各中小學體育老師應因地制宜,結合本校特色以及各校場地、器材實際情況,學生人數(shù)以及年齡特征,不斷創(chuàng)新大課間活動內容。
由上表可以看到,有30%-40%左右的小學開展了校本特色拓展類活動,初中相對于小學開展的稍微少一些,而高中大課間活動開展校本特色活動是最少的。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這種狀況是意料之中的。
2.4大課間活動組織方式
大課間活動組織形式的選擇和設計對活動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各中小學大課間活動的組織形式并不相同,主要有4種:集體組織形式,先分后合的組織形式,先合后分的組織形式,合、分相結合的組織形式。在調查的62所中小學中,29所(46.77%)學校采用先合后分的組織形式,22所(35.48%)學校采用了集體組織形式,9所(14.52%)學校采用合、分相結合的組織形式,只有2所(3.23%)學校采用先分后合的組織形式。
以上四種組織形式各具一定特色,但其效果如何,還得看各校是否能結合本校的師資情況、學生人數(shù)、場地器材設施、地理環(huán)境等條件來進行設計。從與部分中小學體育老師進行交流與訪談,這四種組織形式都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而目前中小學大課間活動沒有要求統(tǒng)一規(guī)定的模式,各學??梢愿鶕?jù)自身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模式。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近年來,江蘇省中小學大課間活動發(fā)展迅速,各中小學校充分利用本校的體育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大課間活動,有些學校開展成效明顯。
3.1.2大課間活動打破傳統(tǒng)課間操的模式,學生在音樂的指揮下參與各種健身操、隊列隊形、舞蹈、游戲等體育活動,在輕松、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大課間活動是學校體育教學的補充和延伸。
3.1.3大課間活動實施的時間較短,還缺乏一些相應的理論指導,會出現(xiàn)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許多體育教師在內容的選擇上帶有經(jīng)驗性和盲目性;學校師生不能深入了解大課間活動的教育價值和其他功能;在組織管理方面,有些學校組織單一、渙散,管理松散不科學等等,這些問題將會影響大課間活動的順利開展。
3.1.4大部分學校場地、器材設施不能滿足大課間活動開展的需求,是當前江蘇省開展大課間活動最大的障礙。
3.1.5大課間活動關注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注重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大課間活動課程對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增強身心健康,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有著其它課程無可替代的作用與意義。
3.2建議
3.2.1教育主管部門應積極的對學校進行督導和監(jiān)督,檢查各學校對各種體育政策的落實情況,落實到位的學校進行褒揚和獎勵,落實不好的學校進行批評和懲罰。只有監(jiān)管到位,才能確保政策有效的發(fā)揮,才能使大課間活動得到有效落實。
3.2.2教育行政部門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取代“升學率第一”。學校應加大管理力度,使大課間活動分工明確,全校師生落實到位,建立長效機制。
3.2.3大課間活動的開展還需政府和學校投入專項資金,充足的場地器材是開展大課間活動的物質基礎和保障,學校應考慮自身實際情況給學生添置盡可能多的體育器材場館設施,滿足學生體育活動及大課間活動的需求。
3.2.4學校應多安排體育教師到開展先進的學校去觀摩學習經(jīng)驗,與兄弟學校互相交流;同時,學校和體育教師要有針對性的安排大課間活動項目,對不同年齡階段以及不同性別的學生區(qū)別對待,控制好不同的運動負荷,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宜的身體鍛煉。這樣,大課間活動才能持續(xù)健康的開展。(作者單位:南京曉莊學院)
參考文獻:
[1] 周建軍.提高學校大課間活動實效性的研究與對策[J].運動,2012(03)
[2] 紀成周,鐘聲.對大課間體育活動三種組織模式的探討[J].體育師友,2010(05)
[3] 喻修文.“大課間體育活動”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2(02)
[4] 劉海元.“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沿革和落實思考[J].體育學刊,2010(04)
[5] 劉錦瑤,張運亮,王建華.陽光體育運動下中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開展模式探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06)
[6] 紀開俊.體育大課間活動現(xiàn)狀分析與改進方法[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03)
[7] 張平.從“大課間體育活動”走向“體育校本課程”的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2(15)
[8] 李忠,張述江.快樂大課間 健康你我他[J].運動,2012(02)
[9] 段有林.淺析中學體育大課間活動的影響因素[J].體育世界,2011(08)
[10] 胡曉南.杭州市中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1
[11] 仲崇霞.南京市中學生進行“每天鍛煉一小時”活動的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D].南京體育學院,2012
[12] 蔣建宏,王袍.體育課之外的“體育”——學校大課間活動探索[J].吉林教育,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