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英
【摘要】在現(xiàn)行的高中語文教材編排中,文本閱讀是主體,寫作只是閱讀模塊的附庸;閱讀教學多,寫作教學少,比重失調(diào)。教師閱讀教學目標相對狹隘,作文課教學無序無為,學生閱讀不會,作文不美。本文探討教師怎樣整合閱讀與寫作,引導學生寫出美文,實現(xiàn)我們當下語文教學所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目標,并進一步關注學生生命成長的長遠要求。
【關鍵詞】閱讀教學 寫作教學 有效結合
高三語文復習備考中經(jīng)常會碰到這樣的現(xiàn)象:一份練習試卷到手,很多學生只喜歡做基礎題,對于現(xiàn)代文閱讀題,多是隨便應付,作文則是不得已而為之。這樣做的原因,無非是認為語文復習備考,只有夯實基礎有效,至于閱讀和寫作,就只能聽天由命靠發(fā)揮了,整個復習過程中,這兩大塊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從高考功利性的角度看,學生的選擇可以說是“明智之舉”,因為這樣做確實是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有效地提高高考分數(shù)的手段??墒沁@對于一個語文教育者來說,確實讓人心酸:為什么學生選擇拋棄高達80分的閱讀和寫作?為什么我們在高中三年里學了上百篇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文章,學生還是不會讀,不會寫,甚至討厭讀,討厭寫?語文教育的最終目標不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嗎?
那么,我們的閱讀教學出了什么問題?寫作教學又出來什么問題?閱讀與寫作能否相互合作,成就根深葉茂的語文之樹,讓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變得“也有風雨也有晴”呢?
一、閱讀與寫作的教學誤區(qū)——教師自身存在的問題
在現(xiàn)行的高中語文教材(以蘇教版為例)編排中,文本閱讀是主體,寫作只是閱讀模塊的附庸。教師花了大功夫在閱讀教學上,閱讀教學多,寫作教學少,比重失調(diào)。再觀看學生的每次測試,閱讀題總是答非所問或一片空白;寫出來的作文空洞乏味,再就是胡編亂造,寫出虛假的作文。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必須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思考問題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第一、閱讀教學目標相對狹隘,閱讀方法落空。
現(xiàn)在的高考是殘酷的,分數(shù)的壓力是巨大的,所以急功近利、唯分是求的程式化閱讀教學很常見。這也催生出學生為考而讀、為分而背的僵滯閱讀陋習。教師對文章的內(nèi)容情感、寫作意圖等都是標準化解讀,忽視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知,缺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個性化交流。教師過分強調(diào)答題技巧、答題思路和答題模式,卻忽視了文章的創(chuàng)作技巧和語言運用是為內(nèi)容服務的,學生只有形成獨立的閱讀體驗,才能理解文章內(nèi)在的語言和思維構建。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對文本的情感性認知不夠,導致學生在答題過程中只能生硬地用模式去套。
當然,我們在強調(diào)學生獨立閱讀體驗的同時不是否定教師的閱讀指導作用。教師授予學生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才是現(xiàn)在的閱讀教學中最需要實踐的。簡單地說,就是教師沒有真正教會學生“怎么讀”。王榮生說:“怎么讀的問題,就是在具體的文本中去讀什么地方,在這些地方讀出些什么的問題?!雹傥覀冊陂喿x教學中往往教給學生一些抽象的閱讀方法,如教學生閱讀古詩時遵循“讀詩文、解詩題、知詩人、明詩意、悟詩情”五步閱讀法,無所謂好壞、對錯,放之四海而皆準,但是學生在閱讀具體的一首古詩時依然是原來的水平。因為這樣的閱讀方法缺乏具體的內(nèi)容,所以,學生無法落實這樣的方法,即不知道應該在什么地方讀什么,要讀出點什么。
第二、忽視學生閱讀經(jīng)驗的獲得。
寫作需要經(jīng)驗,而經(jīng)驗來源于實踐。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決定了學生經(jīng)驗的狹隘性,而閱讀的經(jīng)驗應該成為學生獲得寫作經(jīng)驗最重要的途徑。可是現(xiàn)在的閱讀教學要么把閱讀文本簡單當作考試的材料,要么當成講解技巧的工具。淡化了文本“經(jīng)驗”的功能,淡化了它對人的成長功能。文本閱讀與學生生命本真狀態(tài)的暌隔,使學生始終未能進入閱讀的積極狀態(tài),日久自然生厭。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真正的閱讀因該是學生與作者之間進行感情的碰撞與對話。面對勤勤懇懇、一絲不茍的語文教師,學生并沒有多少感激之情。因為語文教學不缺少苦口婆心的勸學,不缺少細致入微的分析,只缺少學生的自愿、自主閱讀。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彼裕處煴仨氜D變教學觀念,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不再是蠟燭,只燃燒自己;而是引路導航的燈塔——既照亮別人,又永葆明亮。
第三、寫作教學的無序與無效
著名語文特級教師黃孟軻老師曾說,現(xiàn)在的作文課教學無序,教師無為,教學無效,作文無美。教師無為和學生作文的無美,根源應該在于作文教學的無序性上。在作文教學上,大多數(shù)的老師沒有具體的作文教學計劃,只是有一個粗略的寫作打算:每周一篇隨筆或每兩周寫一篇大作文。隨筆當然是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教師批改時就學生作文中反映的問題寫一句評語。大作文大多是課堂作文,訓練內(nèi)容和目的都是隨機的。這樣的作文訓練,只能是高耗低效,長此以往,導致學生沒積極性,老師沒主動性,作文教學陷入困境。由于作文教學存在著隨意性和無序性,老師講評時往往很簡單,指導不得要領,流于形式,講評時往往重復講評,翻來覆去就那幾句話,學生在課堂上得不到他想學的知識,往往會對作文講評失去興趣。
二、讀的比重應大于做和寫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lián)系。”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nèi),一個是出,從內(nèi)到外。再看學生作文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一是沒有掌握寫作方法,寫起來無中心、無條理;二是胸無點墨,閱讀和背誦積累少,語言表達能力差;三是脫離生活實際,缺乏源自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
所以寫作次數(shù)本身不會增加學生的信息總量,寫作主要屬于信息輸出行為,在一次次的寫作過程中,學生對于已有的素材進行篩選、剪裁、組合等,寫作技巧和語言運用的熟練程度會有所提高,但是對于信息量、信息結構和精神能量影響不大。學生只有吸收得越多,才能傾吐得越多。多讀能不斷增加信息量,改變知識結構、拓展視野、豐富想象力、提高分析概括能力,進而獲取大量寫作素材,下筆時思維就更加活躍??傊喿x量增加,與寫作水平提高是成正比的。學生在讀的時候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一讀內(nèi)容,補充學生的情感認知。直接生活往往是學生最基本的寫作內(nèi)容,學校教育固有的局限性使學生生活顯得單調(diào)貧乏??墒敲鎸ψ约旱膶W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學生對生活表象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喪失對生活的感知力才是目前最可怕的事。閱讀一些好的作品,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文學趣味,使我們細膩而善感,成為會生活的人。另一方面可以用讀書來彌補生活閱歷的有限?!鞍分母?,歌詠之聲發(fā)”,作者感受生活時觸發(fā)美感,觸景生情經(jīng)事生情,激起寫作欲望,觸動靈感,繼而營構成篇,發(fā)言成文。因此可以說,美感產(chǎn)生美文,美文中有美感。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去感受他們不曾接觸過的間接生活,通過閱讀想象再造生活,豐富內(nèi)心的體驗和感受。培養(yǎng)提高學生生活感受能力和美感體驗能力是作文教學之根本,也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泉源,這只有閱讀能實現(xiàn)。
二讀表達,學習文章的表現(xiàn)技巧。學生習慣于讀內(nèi)容,不善于讀表達,事實上,語文的表達比內(nèi)容更耐人尋味。陶行知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②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量、表達技巧,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文本是“語匯知識、構思知識、文體知識、技巧策略”的直接來源。閱讀可以習得語感和文感,形成潛在的寫作能力。所以我們在閱讀中要通過分析文章選材的特點教會學生怎樣圍繞中心選材,選材的角度和注意事項等問題;通過分析文章的文體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教會學生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根據(jù)表達中心的需要和自己的寫作特長選擇適當?shù)膶懽魇址?;通過分析文章的語言特點引導學生學會積累,博采眾長,逐步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突出作文的個性。
三讀思維,體會作者的思想火花。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誰要想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首先應發(fā)展他的思維能力?!笨梢?,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是以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為前提的,寫作的事其實更是思維的事。很多時候,我們學生不是不愿寫,而是不愿想;不是不會寫,而是不會想;不是寫不出,而是想不到;不是寫不深,而是想不深。他們不能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zhì),是因為不會對比和思辨;內(nèi)容空洞乏味,是因為不會廣泛聯(lián)想?!蔼毺亍钡慕?jīng)歷、“獨到”的感悟、“獨有”的細節(jié),往往是支撐思維的根基。閱讀可以有效觸發(fā)學生的各種想法和見解,提升他們認識生活的能力和水平,使得他們作文的主題、觀點、立意不斷有新的提升。思維能力的提高必須滲透在閱讀中,使閱讀成為寫作的源頭活水,實現(xiàn)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三、閱讀與寫作是一體兩面的教學結合
閱讀與寫作互為表里,合二為一,我們應講求工具與人文的交替為用,走“以讀哺寫,以寫促讀”的教學之路。
(一)怎么讀就怎么教
其實現(xiàn)在的閱讀教學大多是“教參閱讀法”,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參為模本。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關“閱讀”部分有這樣的要求:“在誦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nèi)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彼晕覀兲岢觥拔谋鹃喿x法”,即以學生為中心,以文本為核心。這只要求我們讓閱讀回歸它最本真,最原始的狀態(tài),因此我也提倡最簡單的兩種閱讀方法:
一是粗讀與感悟。對于一篇文章的認識,一般地說是一個從整體到部分,再從部分到整體,反復領會,逐步深入的過程。在這里,我們可以借鑒一下梁啟超的讀書經(jīng)驗:看書一般為粗讀,有價值的要細讀,格言類的要精讀?!按肿x是”對文本“觀其大意,求其大要”的閱讀方法,即學會梳理文章的寫作思路,把握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 “感悟”則強調(diào)對文本的“整體感知”,是學生憑借對語言及其語境的直感,獲得某種印象或意義的心理過程。
教師在進行粗讀指導時,重在讓學生把握材料大意,準確捕捉關鍵信息的各種方法。比如捕捉捕捉標題中的信息,開篇中的語言信息,反復出現(xiàn)的語言信息,前后呼應的語言信息等;另外可以根據(jù)不同文體抓粗讀要點的方法:如在粗讀記敘文時要抓住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結果等六要素;粗讀小說時應明確人物形象,情節(jié)中的開端、發(fā)展、高潮及結局的設置,環(huán)境中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等;粗讀議論文的時候要迅速掌握論點、論證和論據(jù)等。學生真正掌握粗讀的方法,才能使閱讀變得更有效,更準確。一方面它能幫助學生在高考緊張而有限的時空環(huán)境里實現(xiàn)有效閱讀。另一方面它能使讀者對文本更有感觸,進而引發(fā)出進一步閱讀,即“細讀”。
二是細讀與涵詠。細讀以文本的細節(jié)、局部為對象的。文學作品的動人魅力大多隱藏在細節(jié)里面,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關注細節(jié),使其成為一個有慧心、好深思的文本細讀者。細讀強調(diào)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部語言的豐富性、復雜多義性,理解文本詞匯的深層意義,它注重的是文本的語境及隱喻,感悟言語的多義張力,強調(diào)文本語言和思想的關系。教師應指導學生從文本出發(fā),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多元的語義,提升學生對作品的文字、語言敏銳而豐富的感知,是對語言文字的一種正確豐富的了解力。具體如引導學生解讀詩歌的“隱喻性”詞語,把握小說的“敘事性”語句,分析戲劇的“潛臺詞”等。細讀的過程應該就是朱光潛先生說的:“慢慢走,欣賞啊!”
(二)重視有序的寫作教學
《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彼詫懽鹘虒W不是孤立地依靠作文課完成,而是把它貫穿在閱讀教學中,我姑且粗略地把寫作教學的序列分為:內(nèi)容思維序列和文體方法序列。
內(nèi)容思維序列是隨著教材中閱讀文本的內(nèi)容展開,即強調(diào)在閱讀的基礎上寫作。具體內(nèi)容大致可概括為:
1、人與自然,主要是感受自然,體驗風物美。比如,在教學《故都的秋》時與王維的《山居秋暝》相聯(lián)結,因為借景抒情類散文在意象的選擇、在意境的營造上與借景抒情類詩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會讓學生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寫作訓練。
2、人與社會,主要是感受家庭,體驗親情美;感受交往,體驗友情美;感受交際,體驗人情美;感受風俗,體驗風情美;感受時代,體驗崇高美;比如,在教學“月是故鄉(xiāng)明”專題時,把《鄉(xiāng)土情結》《前方》《今生今世的證據(jù)》連接在一起,使知識呈網(wǎng)狀結構而后進行寫作訓練。
3、人與人生,主要是感受歷史,體驗悲壯美;感受藝術,體驗形象美;感受科學,體驗理性美;感受人生,體驗人性美。比如,教學《過秦論》《六國論》《阿房宮賦》《烏衣巷》等,通過“借古諷今”,來探尋文章間相似的寫作思維。
文體方法序列要結合對課文寫作特點的分析,這既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又是對寫作教學的關鍵鏈接。
1、模仿表達訓練。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點在于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會收到明顯的效果。我們的教材選用的都是優(yōu)秀典范的作品,就課文中的語句進行仿寫或改寫,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向大家學習語言的習慣。模仿訓練可以與課堂練筆結合起來,遵循片段性和連續(xù)性原則。例如學習《聽聽那冷雨》,文中就中國方塊文字有一段精美的解讀。我們就可以讓學生每人選兩個漢字,仿照余光中先生的解讀方法,用精美的語言解讀其含義。
2、文體類別訓練?,F(xiàn)在學生寫作文體意識模糊是個很大的弊病,比如剛開始舉例子論證,又變成敘述一件事,失去了論證的有力性。其實詩人用詩思維,散文家用散文思維,小說家用小說思維,優(yōu)秀的作者,往往得益于不同尋常的文體敏感。如果某一階段閱讀教學集中在散文,就應指導學生進行散文寫作訓練,使寫作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與此同時,還要注重有步驟地進行分類訓練,如刻畫人物形象的、敘述事件的、描景狀物的、發(fā)表議論的、抒發(fā)情感的。
總的說來,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教給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乃至成長于課外,要讓學生閱讀風生水起。在寫作教學中,結合閱讀教學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分層次進行,寫作終歸“柳暗花明又一村”。閱讀是一個采集零瓊碎玉,日積月累的漫長過程,寫作也不能急于求成。正如王尚文所說:“語言不僅僅只是工具,更是人的生命活動,精神活動?!雹坶喿x如水,寫作如魚,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既是我們當下語文教學所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目標,更是我們必須關注的生命成長的長遠要求——雖很難至,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