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宣云等
[摘 要]傳統(tǒng)課堂教學實行“滿堂灌”模式,致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喪失、各種能力培養(yǎng)被弱化,無法滿足信息時代大學生的成長要求。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倡導的“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課堂教學模式,我們需要對該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的研究意義、研究內容、達到的目標及實施方案進行具體的研究,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
[關鍵詞]微積分 教學改革 啟發(fā)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 討論式教學 參與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05-0095-02
根據文獻資料[1] [2] [3]的研究顯示,從上世紀末以來,由于招生區(qū)域和規(guī)模的擴大,大學公共數學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與方法的研究越來越受重視,始終是高校教育改革中最活躍的領域之一。對照美國的大學公共數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方式,在教學方法上美國大學廣泛采用 “四規(guī)則”和“互動式”,強調“概念和解題,而不是理論和證明”,突出數學自身的巨大變化和計算機科學的飛速發(fā)展,以計算機、網絡環(huán)境作為教學重要工具,并進行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一系列改革。國內方面,基本上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滿堂灌”課堂教學模式,致使學生自主性喪失、能力培養(yǎng)被弱化。[4] [5]這種將大學教育簡單化、低效化的教學模式,根本無法滿足信息時代大學生的培養(yǎng)要求,更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教學作風。因此,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思考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的角色,而且要考慮學生在大學中應享有的選擇權利以及教師、大學的價值。目前,各高校都在進行運用啟發(fā)式、探究式、參與式等教學方法的大膽嘗試[6],盡力克服傳統(tǒng)教學所帶來的缺陷和弊端,向著與計算機技術緊密結合、貼近現代化、應用型的方向努力發(fā)展。但相對西方發(fā)達國家,我國所進行的一系列教學改革還是滯后了,國內外一些專家學者認為中國為所取得的數學教育成績付出了過高的代價,收益與效率偏低,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法低效,存在課堂教學“一言堂,教師包場”、考試劃范圍等現象。這些問題的出現表現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其根本在教學思想和理念上。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型,高校數學課程的課堂教學,應該順應形勢的變化,準確理解和把握知識的傳授和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的關系,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改革上進行突破,提高數學教育的效能,實現傳授數學知識和應用能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開展“融入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方法的高等數學課程課堂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就是順應這些形勢進行的。[7] [8] 下面具體討論該教學模式和方法的研究意義、研究內容、達到的目標及實施方案。
一、研究意義
(一)體現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的基本要求[7] [8]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明確指出高等教育要“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適應國家和社會發(fā)展需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人才成長規(guī)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yǎng)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綱要特別提出“要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良好環(huán)境”,為高校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指出了一個明確的研究方向。
(二)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革新,促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變革[5]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只注重知識的積累,而忽視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的是教學過程的“四要素”,即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其特點是一種單向結構,教師是教學內容的掌握者和教學手段的控制者,學生則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教學內容,對教學手段的被動適應,使學生不能自由發(fā)揮和自主學習。這種以課本知識灌輸為主的模式將導致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思維方式的個性化、好奇心、挑戰(zhàn)欲及想象力退化,不利于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
(三)促進師生互動交流、改進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5]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fā)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機,這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運用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方法教學,促使教師摒棄滿堂灌的教法,充分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形成濃厚的研討氣氛,促進教學相長,有利于促進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
因此,在當前形勢下,結合高等數學課程課堂教學的特點,探索“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新模式”的研究具有較強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二、研究內容
高等數學課程的學習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并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都有很大幫助。因此,對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模式及方法的研究一直深受重視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模式”的研究正順應此要求,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一)進行教學理論研究——根據高等數學課程內容和課堂教學的特點,研究與之相應的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的實質;探究實施該教學模式的充要條件;探討開辟該教學模式的實踐渠道。
(二)進行教學實踐研究——確定該教學模式在高等數學課程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特點;研究如何與課堂教學內容及手段相結合,探究該教學模式與大學生數學能力培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關系和契合點,以及在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中的地位和作用;確定高等數學教學模式并進行教學實踐。
三、研究目標
1.基于該教學模式,研究符合各層次人才培養(yǎng)目標要求的教材體系、課程內容,并進行教材體系、課程內容改革實踐,達到高等數學課程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目標。
2.基于該教學模式,研究高等數學素質教育的特征,豐富和發(fā)展高等數學教育學理論。
3.基于該教學模式,對不同專業(yè)、不同層次以及試驗班、教改班學生進行實踐研究,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進行分析研究,形成有效的培養(yǎng)途徑。
四、實施方案
(一)以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方法為理念,確定高等數學課堂教學中素質教育教學模式
根據不同學科、不同專業(yè)應具備的數學能力和相應的高等數學課程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實現中的地位和作用,確定該教學模式下的高等數學課堂教學中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
(二)確定該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的第一步是如何針對不同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方法教學。應該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第二,教學方法實施的基本程序;第三,要立足于不同專業(yè)對數學基礎的不同需求,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應當各有側重。只有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才能優(yōu)化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手段。
(三)建立該教學模式的保障體系
高校實行該教學模式,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建立一個相應的保證系統(tǒng)。它包括:①轉變觀念:教師要加深對該教學模式重要性的認識,自覺轉變教學觀念;②改變角色: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能是參與者,切忌以一己之見和自己的思維方式束縛學生;③保證組織:以學生為主組織教學,教師要與學生共同確定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師要起宏觀調控作用;④建立考評制度:建立相應考評體系。要將該教學模式的教學質量與評學、評教結合起來,建立相應考評體系,充分調動師生組織、參與該教學模式教學的積極性。
總之,實施該教學模式教師的任務沒有減輕,只是對象、任務和目標有所轉移,即由以前只是考慮學生的成績,轉移到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和數學應用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與創(chuàng)新欲,讓學生領悟數學的精神,從而增強學習的主動性,這些都是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過程中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 注 釋 ]
[1] 路易斯·M·伏利德勒,愛德華·F·沃爾夫.美國微積分教學改革的最新進展[J].高等數學研究,2012(1):1-5.
[2] 李振祥.中美微積分教學改革的比較研究[J].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2):58-61.
[3] [美]約翰·S·布魯貝克.王承緒,等譯.高等教育哲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4] 蔣楠,珊丹,金穎.我們的課堂出了什么問題?——大學課堂調查啟示錄[J].現代大學教育,2011(1):84-89.
[5] 南紀穩(wěn).當代大學生的課堂教學觀[J].高校教育管理,2012(3).
[6] 顧建民,沈其娟.以教促學,推進課堂教學改革[J].中國高等教育,2013(13):48-49,65.
[7] 劉緒菊.切問近思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關鍵[J].中國教育學刊,2013(5):85-86.
[8] 范守信.教學方法改革的癥結與出路[J].中國高等教育,2012(18):44-46.
[責任編輯:覃侶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