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素瓊
【摘 ? ?要】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讀是必不可少的一項,然而目前多數(shù)學生朗讀水平較低,很難講課文中的意境表達出來。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水平勢在必行,要作為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目標來抓。徹底改變學生只注重語文成績,而忽視朗讀的現(xiàn)狀。
【關鍵詞】朗讀 ?能力 ?展現(xiàn) ?語言美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116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它是我們在平時進行交流溝通的主要方式,語言表達水平的高低靠語文知識的豐富和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讀是必不可少的一項,然而目前多數(shù)學生朗讀水平較低,很難講課文中的意境表達出來。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水平勢在必行,必須作為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目標來抓。徹底改變學生只注重語文成績,而忽視朗讀,反而出現(xiàn)語文水平無法提升的現(xiàn)狀。
那么,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怎樣做才能培養(yǎng)學生興趣,充分展現(xiàn)語言之美呢?
一、課堂教學中,增加閱讀時間,讓學生感受語言之美
小學生受年齡限制,語言表達能力較差,讀文時,也很難讀出其中之美,體會其中表達的感情和意境。但是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懂了文章的內涵,自然能讀出其中的韻味。因此,在語文課上,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和語言直接交流,不用“言傳”,不用“說教”,學生自然能感受到語言帶來的美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使學生認識到中華文化的深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我認為要做到這些,最基礎最關鍵的就是要讓學生充分感受。感受到了,自然而然就會產生喜愛之情。這種情感,是最真實的,也使最持久的。學生找到了這種感覺,遠勝于教師苦口婆心地去告訴學生“我們要這樣,我們要那樣……”。而感受的方法,無疑是讀。不管教師如何灌輸或啟發(fā),只要學生缺乏足夠的認識,相關的知識和能力就不能真正吸收。這就決定了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地獲取和增強語感的過程。與其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聽老師喋喋不休的講解,不如吧時間還給學生,學生在朗讀中自然會感受語言的魅力。
二、指導學生朗讀,提升朗讀及感受美的能力
1.邊讀邊悟,理解閱讀。
朗讀指導不能孤立地進行,要與理解課文有機結合起來,做到讀中感悟,悟中促讀,兩者相輔相成,使學生從課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讀時自然地表達出來,做到以情帶聲,以聲傳情。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們細讀作品,就會感悟到:在小女孩的悲慘命運中也融化了作者的感情,滲透著他自己的生活遭遇。作者把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感受到的辛酸、痛苦和憎惡,通過小女孩的命運抒發(fā)出來,使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融為一體。教學時要使這種強烈的感情注入學生的心田,產生共鳴,使其自然地感受到親切愛憐、壓抑、憤懣以及含蓄、深沉的基調。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感情朗讀。
2.朗讀示范,使學生有章可循。
我們提倡“多讀”,并非放任自流地讀。教師可以在朗讀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導,無論放錄音還是教師范讀,都要根據(jù)課文的特點來確定示范的時機,教會學生處理重音、停頓,恰當運用的語氣、節(jié)奏、音色等,對一些比較難讀懂的文章或古詩,可以一開始就以示范引路,這樣可以降低難度,放緩坡度。一般來說,當學生無法達到朗讀要求或者是學生的朗讀出現(xiàn)偏差時,教師可以范讀,如:你們聽聽老師這么讀,想想為什么要這樣讀?聽老師用不同的方法朗讀課文,幾種讀法中,你們最喜歡哪幾種?為什么?這樣的提問必然引起學生的注意,引起他們的思考,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能在教師的范讀中學到具體可感的朗讀知識和技巧。
3.正確朗讀,指導訓練。
教學生正確朗讀必須做到:用普通話進行朗讀,發(fā)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唱讀,不重復朗讀字句。我們要提供給學生朗讀的機會,讓他們在讀書的時候語速要略慢一些,多讀幾遍。只有堅持不懈,才能為學生今后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好基礎。關于朗讀技巧(如重音、速度、語調等),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很不容易理解的。而朗讀,最重要的是個體獨特的感受。對于同一句話,有多少種不同的讀法,就有多少種不同的含義。因而,我們應通過讓學生不斷的練習,來感受不同的意義該怎樣通過朗讀體現(xiàn)出來。同時我們應該讓學生了解重音是用聲音來突出重點;朗讀的速度應根據(jù)文體和文章內容的不同而分;朗讀的語調是由聲音的高低、強弱和快慢來決定的。我經常和學生做這樣的游戲:出示一個句子,請不同的學生來讀,看誰猜得準他要表達的意思。
三、創(chuàng)設情景,渲染美的氛圍
1.創(chuàng)設情景,跟音頻視頻朗讀。
配樂朗讀是一種優(yōu)美的樂曲,創(chuàng)設情境,烘托情感的朗讀方式。在朗讀教學訓練中,根據(jù)課文的風格和特點,選用適合兒童情趣,感情調與課文相適應的樂曲來配樂朗讀。促使學生讀好課文,如在教學《草原》一文時,可播放悠揚歡快的馬頭琴曲,讓學生領略大草原的美麗,體驗情感之美。
2.創(chuàng)設情景“分角色朗讀”。
在朗讀訓練的基礎上或在檢驗朗讀效果時進行分角色朗讀,按課文的不同角色、各分為二、循序進行。課文敘述部分可由解說員導讀,也可單獨采用對話式練習。深刻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使之真正進入課文中的人物角色。
3.創(chuàng)設情景“觀看多媒體”朗讀。
運用現(xiàn)代化電教手段,朗讀訓練中激發(fā)情感的有效方式。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嶺》一文,課文描寫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小興安嶺的喜愛。然而,由于學生經驗少,對小興安嶺缺少感性的認識,任憑老師怎么指導,學生也領會不到其中的感情,于是我利用幻燈片、視頻播放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大家情不自禁的贊嘆小興安嶺的美景,不由自主地將自己置身其中。心中自然涌出喜愛之情。很容易讀出它的美。
4.創(chuàng)設情景“表演課本劇”。
這是一種極富創(chuàng)新意義的朗讀嘗試,其特點是創(chuàng)設一種樂學的情境,讓學生品味情感所在。在編劇、排劇、演劇過程中,著力研究朗讀課文需要體現(xiàn)的情感,讓學生品味人物語言特點和故事情節(jié),使朗讀訓練得到升華。
總而言之,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朗讀能力培養(yǎng),收到較好的效果。俗話說得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在今后教學工作中,還將不斷探究新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朗讀能力更快地提高,使語文的美與讀書的樂將更加巧妙的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