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斌
【摘 ? ?要】明萬事萬物之理,會待人接物之法,養(yǎng)淡泊執(zhí)著之性,人就達到了世事洞明的境界,進入智者無惑的自由王國。閱讀教學才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作文教學才能言之有物境界高遠。
【關鍵詞】性情 ?興趣 ?方法 ?積累 ?取舍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080
一位曾在北大和清華任過教的老師曾這樣評價兩校的學生:“北大人上者成為寂寞的先知,中者成為不為人理解的狷士,下者成為潦倒的流浪漢。清華人上者成為堅定的領袖,中者成為穩(wěn)健的官吏,下者成為可以信賴的士兵。當然,清華人更多的會成為成功的學者和工程師。”(摘自《北大精英》)這雖然講的是部分學生,但他講出了性情對人生命運的重大影響。
確實語文教學既是千頭萬面,“橫看成嶺側成峰”。作為一名一線語文教師一定要在紛繁復雜又風云激蕩的潮流中中保持清醒的頭腦,面對不同的學生、環(huán)境、設施,結合教者不同的知識結構,選擇更適合的方法。
一、學什么
讓學生成為會學習、有思想、服務社會的人是語文教學的目標。大至人類社會的一切思想文化都是語文學習的對象。小的方面來說,借用古詩“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來說,語文的目的就是讓學生“世事洞明”、“人情練達”。世事洞明是知識,是智慧。人情練達是應用是實踐的能力。只有有了較高的人文素養(yǎng),人生才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和動力,改造社會,改變命運。語文課堂應當仁不讓成為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主陣地。具體體現(xiàn)在情、理、法三方面。
1.情。即陶冶性情。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細節(jié)決定成功”。國外研究證明:一個人一生的成就70%多決定于情商。這一理念被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有識之士所認同。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性格、情感,辯證地感知積累古詩文經典名句。
例如在教《兩彈元勛鄧稼先》時,引導學生對比分析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的性格異同,結合東西方政治體制、文化傳統(tǒng),既要學習鄧稼先忠于祖國、謙虛謹慎、內斂勤懇、溫潤如玉的性情,我們在關鍵時刻也得像奧本海默一樣大膽表現(xiàn)自己的才干。學習李白時,辨析他“仰天大笑出門走,我輩豈是蓬蒿人”雖才高八斗想象瑰麗,但他狂放不羈、目中無人,敢叫高力士脫靴;學習《桃花源記》辨析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雖安貧樂道品行高潔,但清高避世、孤芳自賞;《楊修之死》中楊修恃才放曠,好弄小聰明;認識方孝孺做事不計后果,連累被誅“十族”在當今社會都是失敗的性格,都是不可取的。
儒家講究弘毅,心胸寬廣,堅韌勇毅;講究忠恕,講究“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法家崇尚依法治國,道家崇尚養(yǎng)人生浩然之氣……傳統(tǒng)的國學經典像芳醇的美酒,濡養(yǎng)了中國乃至全世界人的心靈。讓學生辯證的認識名人,認識社會,熏陶出成功的性格。
2.理。明白事理。自然、社會、心靈之理了然于胸,才能有科學有節(jié)的行動于后。人與自然和諧,與社會和諧,與內心和諧,明白了社會之理、人生之理、養(yǎng)生之理才有自覺而高尚的行動。語文課堂里外的例子俯拾皆是:“優(yōu)勝劣汰,適者生存”是自然之理,“仁者無憂,智者無惑,勇者無懼”是社會之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獨學而無友,孤陋則寡聞”是人生之理……
3.法。會用方法。教材中例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高”啟迪我們要從多角度觀察,破繭成蝶告訴我們要有變化發(fā)展的觀點;“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盡信書不如無書”“溫故而知新”……有時,理與法完美的統(tǒng)一。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才能成功的做人,成功做事。
明萬事萬物之理,會待人接物之法,養(yǎng)淡泊執(zhí)著之性,人就達到了世事洞明的境界,進入智者無惑的自由王國。閱讀教學才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作文教學才能言之有物境界高遠。
二、怎么學—正確取舍
1.培養(yǎng)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笨沙掷m(xù)發(fā)展能力首要的品質是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這個內趨力,就有了學生良好發(fā)展的一切可能。沒有興趣,就沒有像錢學森、華羅庚、錢鐘書……這樣世界級的大師,應試教育根本原因在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扼殺,它雖然也能培養(yǎng)出千千萬萬杰出的工匠。筆者親眼看到很多名校高中高考完畢,被撕爛的教科書像雪片似的從樓頂翩翩紛飛,大多數(shù)奧賽一等獎獲得者也直言不諱,奧賽是為了高考加分,而并不喜歡從事相關的職業(yè)。從這些高考優(yōu)勝者身上難以看到對知識本身的渴求,更多的是當作升學敲門磚的被逼無奈,對功利的浮躁。
2.實踐中合作中學習?!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只有讓學生在活動中、在生活中、在合作中學語文,語文才有了靈性,也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動力。例如,讓學生寫講演稿,寫活動開場白,上街評出最優(yōu)秀的廣告不規(guī)范的廣告,品名著講演賽……生活中的語文活動無處不在。目前如火如荼的小組學習就不失為一種有效地實踐合作模式。
3.積累是關鍵?!案褂性姇鴼庾匀A”,“記憶是學習的母親”,學好語文科,更離不開積累?;镜囊糇衷~必須理解熟記,言簡意豐的經典名言、警句、語段必須積累。這是學習語言工具最基本、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4.教師在課堂反復突出是必不可少的。如:課前帶著問題預習,課前激趣設置懸念,重點設置,難點關鍵,學習方法如,記敘文要抓住六要素,散文要抓住“形”怎樣為“神不散”服務,議論文要抓住論據(jù)怎樣為論點服務,小說從情節(jié)、環(huán)境、人物入手等等。各種文體的結構不同,學習方法也不同。錯漏必究,爭論必究,言簡義豐的詞句必究,總之,學生能自學解決的自學解決,討論解決的討論解決,盡量把學習的過程讓每個學生設計、參與、反饋。
5.能少講甚至不講。如:字、詞、修辭、文學常識、寫作背景、古文串釋、閱讀逐段講解,作文重在質量不宜追求數(shù)量,最重要的是學會完整清楚形象生動的敘事、說明、描寫等表達方式,如何在自己耳聞目睹的小事中提煉出普遍的意蘊來,在知識能力的訓練中認同人類主流的價值觀,情趣高雅,意志堅定,不斷反省,終身學習,改造社會的同時,也改變自己的命運。
教學難點反復錘煉,教學重點爛熟于心。機械重復勞心傷神,興趣活動怡然忘憂。處理好“學什么”,語文教學才找準了方向,處理好“怎么學”,教學活動才能靈動活潑,才能體會到語言文字魅力的濃濃書香氣。
教者心中有底氣,明辨東西南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