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秀梅
摘 要: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不斷深入,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有了新的要求,教學應該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師要聯(lián)系實際生活開展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才能使學生對社會現(xiàn)狀及生活有深入的了解。針對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策略進行了研究,希望能有效幫助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提升自身的素質,走向成才。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策略;成才
中圖分類號:G633.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05-0091-01
思想品德是一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學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進行正確地引導,幫助學生塑造高尚的思想品質。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改革和深化,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該以貼近學生生活的方式展開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利用生活中的實例進行教學,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從而有效提升學習效率。
一、教學內(nèi)容貼近生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生是思想比較獨立的個體,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對生活有獨特的認知和體驗,學生的生活積累會對思想品德教學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考慮到學生的生活體驗,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和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產(chǎn)生聯(lián)系,這樣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記憶,強化知識的理解。教學中,可以適當結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講述和討論一些社會熱點話題或新聞時事,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生活,拓寬學生視野。這樣做,不僅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還能使學生主動投入到課堂討論和學習中,產(chǎn)生情感共鳴,讓每個學生都敢于、樂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消除課堂學習的緊張感,從而為學生搭建思想交流的平臺,并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社會與家庭”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從學生的家庭生活入手。每個學生最了解的就是自己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可以從自己與父母的關系或者是家庭生活環(huán)境等多方面進行交流,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機會發(fā)言,讓每個學生都能暢所欲言,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課堂教學內(nèi)容和自身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拉近學習和生活之間的距離,不僅能夠融洽課堂氣氛,還能幫助學生對教材的內(nèi)容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二、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悟生活
思想品德課程就是為了能夠讓學生通過對教材理論知識的學習,在生活中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成為社會需要的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人才。成功的課堂教學從課堂伊始就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興趣,將學生帶入到一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實際案例來獲得深刻的體會。教師可以根據(jù)身邊發(fā)生的真人真事,合理講述和安排,巧妙地引出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走進教學,既使學生更好地認知和感悟了社會生活,又提高了教學效率。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主體,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對自己生活中的經(jīng)歷進行了思考和回顧,發(fā)現(xiàn)和總結自身存在的思想和道德問題,并能對自己進行有效彌補和修正,從而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我與他人的人際交往與溝通”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最近班級發(fā)生的真實事件,列舉一些學生之間出現(xiàn)的矛盾,講述同學們是通過怎樣的方式,最終怎樣化解了矛盾,或者身邊、社會上這些類似的事情,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教學情境。接著,教師可以向學生發(fā)問:“那么在生活中,你們在和他人溝通的時候,有沒有出現(xiàn)過一些問題或者覺得自身的交際能力發(fā)揮得比較好的事例呢?”經(jīng)過這樣的提問,學生會對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搜索,尋找一些與同學、家長或者教師抑或陌生人之間出現(xiàn)的溝通問題,大部分學生可能列舉的都是交際溝通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應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地幫助學生解決,避免再次出現(xiàn)相同的溝通障礙。有些學生也可能會分享自己成功溝通的經(jīng)驗,在這樣的案例分享中,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表述,并且進行總結和歸納,分享給其他學生,實現(xiàn)共同的進步。
三、在教學中加入生活化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素質
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并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為了能讓學生得到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教師應該適時組織學生進行生活化的教學實踐活動。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擺脫書本知識的束縛,在實際生活中進行真實的情感體驗,也能為今后的學習積累一些實際的生活案例。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學生將思想品德教學與生活產(chǎn)生真正的聯(lián)系,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關注弱勢群體”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一些需要幫助的弱勢人群,比如需要過馬路的老人,或者是公交車上的孕婦,再或者身體上有殘疾的人,讓學生在生活中注意觀察這樣的弱勢群體,當有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主動給予幫助。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弱勢群體的含義,理解到這樣的群體確實是值得社會關注,需要被幫助和關心,更好地理解教材上的理論知識,并學會對社會現(xiàn)象進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逐漸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成長為全面發(fā)展、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總之,思想品德教學的生活化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在教學內(nèi)容和形式上都要聯(lián)系實際的生活,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體驗,活躍課堂的氣氛,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邱善海.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科教文匯,2013(29).
[2]歐穎.芻議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J].中學政史地,2012(07).
[3]顧朋.關于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思考[J].中學教學參考,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