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梅
[摘 要]主題班會的開展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輔導員要充分認識主題班會的重要意義,發(fā)揮主導作用,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有計劃、有組織、精選材、善總結(jié),使主題班會的開展真正達到效果。
[關鍵詞]主題班會 輔導員 效果
[中圖分類號] G64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07-0091-02
高校輔導員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眾所周知,輔導員的工作事無巨細,紛繁復雜,涉及學生管理、安全教育、就業(yè)指導、心理疏導、危機干預等眾多事項,承擔多種角色。那么,輔導員如何在這么多千頭萬緒的工作中理順關系,輕輕松松做好輔導員工作呢?有句話說,“千線萬線,只有一個針眼穿”。輔導員工作也一樣,找準針眼,千線可穿。這個針眼就本文來說就是主題班會。
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yè)能力標準(暫行)〉的通知)》(教思政[2014]2號)文件中,明確指出,輔導員要“能掌握主題教育、個別談心、黨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可以說,組織學生開好主題班會是高校輔導員應該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
為什么說主題班會是針眼?我們輔導員所遇到的任何事情,比如生活適應、考風考紀、安全、心理等問題都可以通過主題班會來解決。主題班會就像是一個萬能的工具,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問題,都可以通過主題班會的開展來解決。那么作為高校輔導員,應該如何開好主題班會呢?
一、端正態(tài)度,充分認識主題班會的重要意義
提到主題班會,很多人第一印象是一言堂,是總結(jié)會、布置會、訓斥會。開主題班會都是老師一個人在臺上說,學生們在下面聽。其實這是對主題班會的一種誤解,是對主題班會的認識不到位。主題班會是以班級為單位的全體學生的會議或活動,是在老師指導下根據(jù)教育目標,針對班級學生狀況選擇合適的內(nèi)容確定主題,并圍繞主題設計組織全班學生共同參與的教育活動。所以,主題班會是一項非常有教育意義的活動,需要輔導員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組織好班會活動的開展。這樣不僅可以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也可以提高輔導員的工作效率。
二、發(fā)揮好輔導員的主導作用
主題班會應該是師生共同的事,不是輔導員一個人唱獨角戲,而是全體學生充當主角,通過主題班會這個舞臺展示自己,而輔導員充當?shù)氖菍а莸慕巧?。在主題班會中,學生是主體,輔導員是主導,活動是載體。主題班會的最終受益者是學生,所以我們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主題班會建成一個學生學做人、學做事的陣地。
輔導員在主題班會中起著主導的作用,就是在開主題班會的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最后把主題班會的討論主題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如果僅憑學生自己組織開展主題班會活動,那么在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就得不到很好的解決,開主題班會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筆者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班里開一個關于愛情的主題班會,因為筆者臨時有事參加不了,于是就讓班委成員組織班會活動,并交代他們把當天開主題班會的情景錄了下來,過后筆者一看,發(fā)現(xiàn)好多問題,于是抽時間把自己的一些看法告訴學生,但是這個效果卻大不如在主題班會現(xiàn)場的效果好。教育是一種場,而非技術(shù)。有人說學校是思維場、情感場、活動場、生命發(fā)展場。如果在那樣的場合里,輔導員不在現(xiàn)場,那么就錯過了教育的最好機會。所以輔導員既不能大包大攬,又要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正如有些高校的社團的活動,為什么大一的學生對社團有強烈的興趣,但是到了大二、大三卻熱情全無?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在社團當中找不到持續(xù)的動力。
三、善于調(diào)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
既然在主題班會中學生是主體,那么就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把主題班會建成一個展現(xiàn)學生自我風采的平臺,讓學生樂于在主題班會上展示自己。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自我表現(xiàn)能力是大學生的必備能力。如果一個大學生在校期間沒有在公眾面前做過一次演講,沒有參加過學校的任何活動,那么其大學生活一定不是完整的。很多來自農(nóng)村的學生在這方面顯得差一些,所以要多給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有機會通過主題班會展現(xiàn)自我。有一些學生不愿意展現(xiàn)自己,可以讓其他同學協(xié)助他一起參加活動,經(jīng)過多次的鍛煉,學生在這方面會有很大的提高。那么,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呢?首先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能夠放得開的場所,這樣學生才會無拘無束,才會在活動中勇敢地展現(xiàn)自己。其次輔導員要積極參與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輔導員的真誠和熱情。
四、主題班會要有計劃、有組織
主題班會的開展不是一時興起或者臨時起意,而是要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一般來說,要結(jié)合學校和班級的具體情況制訂一個學期的主題班會計劃,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學校每個學年都會有工作計劃和工作重點,我們可以根據(jù)每一學年的工作計劃和班級具體情況在每個學期初召集全體班干部策劃班會的主題(固定),主題確定以后安排時間表,大概每兩周一次。此外,還要確定主題班會的具體負責人,這樣相關的組織人員就可以早準備、早安排。
五、主題班會要有內(nèi)容,精選材
主題班會需要有素材的支撐。素材的選取一定要貼近學生,貼近社會,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比如在愛國主義主題班會中,我們選取了當時點擊率比較高的帖子《沒有了祖國,你將什么都不是》,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給大學生的兩封書信、《最后一課》、美國中情局對華10條誡命等內(nèi)容供學生討論。這些材料都是很容易引起大家共鳴的,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有感而言,都體會到了個人與國家的密切關系。如果沒有這些材料的支撐,關于愛國主義的主題班會可能就會空洞無物,流于說教。在信息量如此巨大的今天,可利用的材料只有想不到,沒有找不到。如果沒有合適的資源,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準備,比如讓學生自己拍攝一些與班會主題相關的視頻。學生在拍攝視頻的過程中,不但鍛煉了自己,而且還可以將這些視頻留作今后的教學素材,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六、善于總結(jié)、反思及反饋
主題班會開完以后,要善于進行總結(jié)和反思。這項工作的好處有二:一是對于主題班會的組織者來說,總結(jié)組織過程當中的優(yōu)點、不足,提出優(yōu)化方案,這樣對于下一次開好主題班會有很好的借鑒意義,還可以提高組織者的組織管理能力;二是對于主題班會當中暴露出來的一些學生的問題,輔導員要進行跟蹤反饋。
七、主題班會形式的拓展
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中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的一種心理輔導的形式。團體輔導有教育功能、發(fā)展功能、預防功能、矯治功能。我們運用團體輔導主要側(cè)重于前三個功能,最后一個功能需要專業(yè)的人員去做。團體輔導之所以被學生認同就是因為這種形式是在某種情景下進行的,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會有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促進學生采取行動。所以主題班會的開展完全可以借鑒團體輔導的方式開展。
八、總結(jié)
我們傳統(tǒng)文化講“道、法、術(shù)、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主題班會只是一個“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個“器”怎么用,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才可以用好。用好了,它才可以成為我們所掌握的一門技術(shù)。所以高校輔導員在工作過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來開展主題班會。我們還有句話講“以道御術(shù)”,每個輔導員都有自己的個性、風格特點,主題班會的最高境界就是輔導員能夠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班內(nèi)的每一個學生。所以,輔導員們還需要在學生管理工作的實踐當中多學習、多修煉,通過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文化水平來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 參 考 文 獻 ]
[1] 刀波.高校輔導員班會工作指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覃侶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