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燕
【摘要】“減元”思想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對解決多變元問題非常有效,同時它又有很多種形式,所以運用非常靈活.本文中主要是通過x1x2減元,最后升華為x1-x2減元,問題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貫徹了“一題多變”的思想,從而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思維素質.
【關鍵詞】減元;構造;變
說到“減元”思想,大家都非常熟悉.顧名思義,所謂“減元”,就是當題目中出現(xiàn)的變量元素較多的時候,我們會通過各種途徑來消去某些元,以簡化我們解題的過程.從廣義來講,降低變元的次數(shù),減少變元出現(xiàn)的頻率等等,都可以看成是“減元”.
數(shù)學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減元”,“減元”思想在數(shù)學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比比皆是.在今年各地的高三模擬卷、綜合卷中,很多都出現(xiàn)了同一種“減元”方法,變成了同一個函數(shù)y=lnx-2(x-1)x+1.下面就這類問題舉例說明,以期拋磚引玉.
1.函數(shù)的特征
函數(shù)y=lnx-2(x-1)x+1,不是基本初等函數(shù),也不是我們要求學生掌握的常見函數(shù),所以,它并不起眼.但是,今年高三它出現(xiàn)的頻率非常高,學生也就自然而然地熟悉了.它的定義域為(0,+∞),對它求導可得y′=1x-4(x+1)2=x-12x(x+1)2,因為x>0,所以y′>0,所以函數(shù)在(0,+∞)上單調增.這是這個函數(shù)的特殊之處,也正是“減元”構造這個函數(shù)的關鍵之處.
2.奇妙的演變
曲線上的點滿足曲線方程,而函數(shù)零點就是對應方程的根.將模型稍作改變,就成了下面這一題.
例1 (2014.5南京模擬19):已知函數(shù)f(x)=lnx-mx(m∈R),(1)若點P(1,-1)在曲線y=f(x)上,求曲線y=f(x)在點P處的切線方程;(2)求函數(shù)f(x)在區(qū)間1,e上的最大值;(3)若函數(shù)f(x)有兩個不同的零點x1,x2,求證:x1x2>e2.
解 (1)(2)略.(3)不妨設x1>x2>0,因為f(x1)=f(x2)=0,所以lnx1-mx1=0lnx2-mx2=0,所以lnx1+lnx2=m(x1+x2)lnx1-lnx2=m(x1-x2).要證明x1x2>e2,即證lnx1+lnx2>2,即證m(x1+x2)>2,因為x1≠x2,即證lnx1-lnx2x1-x2(x1+x2)>2,即證lnx1-lnx2>2(x1-x2)x1+x2,即證ln(x1x2)>2x1x2-1x1x2+1.令u=x1x2>1,即證lnu>2(u-1)(u+1),u>1(),同上可證,()成立.所以原題得證.
此題中,將函數(shù)的兩個零點轉化成方程的兩個不同的實根,然后通過兩式相加,兩式相減,分析法得到只要證式子lnx1-lnx2>2(x1-x2)x1+x2,眼熟的式子,特有的構造,原題輕松獲證.
3.適當?shù)耐茝V
例2 設函數(shù)f(x)=alnx+bx(a>0),g(x)=x2,設G(x)=g(x)+2-f(x)有兩個零點x1,x2,且x1,x0,x2成等差數(shù)列,G′(x)是G(x)的導函數(shù),求證:G′(x0)>0.
解 因為G(x)=x2+2-alnx-bx=0有兩個不等根x1,x2,所以x21+2-alnx1-bx1=0x22+2-alnx2-bx2=0,兩式相減得:
(x1+x2)(x1-x2)-a(lnx1-lnx2)-b(x1-x2)=0,
即(x1-x2)(x1+x2-b)=a(lnx1-lnx2).因為x1,x0,x2成等差數(shù)列,所以2x0=x1+x2.
不妨設x1>x2>0,則
G′(x0)=2x0-ax0-b=(x1+x2)-2ax1+x2-b=a(lnx1-lnx2)x1-x2-2ax1+x2
=ax1-x2lnx1x2-2x1x2-1x1x2+1,同上可證,lnx1x2-2x1x2-1x1x2+1>0.又因為a>0,x1-x2>0,所以G′(x0)>0,所以原題得證.
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對于同一類型的題目,若學生能夠將一題徹底弄清楚,然后自己探索、研究,對變題融會貫通,那就真正達到了新課程教學的目的.很多題,萬變不離其中,抓住題目根源,解題真的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那種成就感,真是妙哉!
數(shù)學題目靈活多變,很多題目往往既考查知識點,又考查數(shù)學思想方法,同時考查學生的各種能力,所以就成為了所謂的“難題”.但是,很多難題都是在常規(guī)題的基礎上變化而來的,仔細審題、認真分析、抓住本質,往往就會一擊而中.“減元”思想對于解決多變元的數(shù)學問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解題方向更加明確,使解題方法更加明朗,使學生思維更加明了,從而有效地提高解題的正確率.在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去學習、探索和總結,從而以不變應萬變,使自己的解題能力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主編/嚴士健 張奠宙 王尚志.普通高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