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
【摘 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洗禮下,社會各界都把目光聚焦在教育上,進而導致對當今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進行了反思和改革。在新課程理念詮釋下,高中地理教學顯露出諸多的問題,基于教學實踐的需要,本文針對在新課程理念下優(yōu)化高中地理教學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地理 教學策略 問題 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7.036
地理是一門與人的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學科,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能夠產生重大的影響,高中地理的學習不僅是高考的需要,同時也為學生的人生提供有用的知識和技能。高中學生應該具備一定的地理知識,滿足成長發(fā)展的需要。因此高中地理的學習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尤為重要,然而傳統(tǒng)的高中地理教學模式不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教育工作者經過研究發(fā)現(xiàn)了諸多問題,這些問題都對地理教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進而導致學生地理學習水平難以提升。在新課改下,高中地理課堂出現(xiàn)了許多變化,教師逐漸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高中地理教學改革得到了全面地深化。教師要將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貫穿地理教學的始終,運用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優(yōu)化高中地理教學的策略,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進而促進學生的學習,達到新課標和社會的要求。
一、當前高中地理教學現(xiàn)狀及問題分析
新課改實施之后,在新課程理念的洗禮下,高中地理教學進行了諸多有效的轉變,高中地理教學煥發(fā)出新的活力,教師和學生都給予了肯定,在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提高了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學生參與度,相對于以往的課堂情況而言,使得課堂變得更加活躍愉快。在教學模式上,教師的角色進行了轉變,學生成為地理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進行地理學習。同時,高中地理教學還采用多種科學的教學方式,如將多媒體技術引進地理課堂,以此來輔助學生的地理學習。在新課改后,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重視,引進大量的科學設備,進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的技能和獲取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前的高中地理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學生不得不面臨高考和應試教育的沖擊,導致素質教育并未完全得到落實,新課程改革沒有得到全面的實施,流于形式。本人針對高中地理教學現(xiàn)狀的研究總結出以下問題:
(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仍舊存在,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
部分教師未能從根本上轉變教育理念,仍舊控制著地理課堂,“滿堂灌”式的講授沒有改變,導致學生只能一味的被動學習,使得地理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學生學習興致低,地理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學生的地理學習方法不科學,有效性差
高中學生誤認為地理就是“背多分”的學科,高中地理的學習只需要死記硬背。其實不然,高中地理有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其特有的學習思維方式,部分高中學生不能認識到地理學科的性質。地理是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相結合的綜合性學科,在地理學習過程中既需要學生的記憶,更需要學生的理解。
(三)學生實踐能力差,不能學以致用
在高中地理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是在表面上掌握了全部知識,在具體實踐操作中仍然不知所措。學生學習只注重知識的積累,而忽略了在聯(lián)系生活中進行實際運用。當今,高中地理越來越強調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地理考試中也更加注重這方面的考查,許多地理題都是從現(xiàn)實生活中提取,因此,學生應該將知識結合生活,增強實踐能力。
二、優(yōu)化方法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新課程理念的內核的體現(xiàn)。在新課改下,教師必須轉變角色,牢記課堂的主角應是學生,切勿“喧賓奪主”。教師的作用就是組織課堂教學,積極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在學生遇到無法自主解決的問題時,教師應適當?shù)倪M行點撥。
教師只有明確了自己在課堂教學中所應扮演的角色和發(fā)揮的作用,才能真正實現(xiàn)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教師要敢于放權,多給學生提供廣闊的自由發(fā)揮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不僅要相信學生的能力,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使學生更加自信,學生的潛能也能得到全面的展現(xiàn)。部分教師擔心把課堂交給學生,會導致教學無序混亂。然而并非如此,教師只要善于組織,積極引導和輔助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和體驗學習,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就能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偠灾?,教師應盡力營造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馳騁、愉悅學習。
(二)知識聯(lián)系生活,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高中地理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課堂教學內容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應該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連。如針對當今生態(tài)問題亟待解決、環(huán)境污染日趨嚴重,教師可以結合地理教材,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環(huán)保意識,講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環(huán)保小經驗或小竅門。這樣一來既體現(xiàn)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要求,又使學生獲得更多的課外知識。因此,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件,不但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致,還不至于孤立片面地學習知識,使知識與生活經驗相結合,有利于促使學生將知識運用于生活,促進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提升。
(三)強調課堂教學有效性
針對地理課堂的計劃教學內容方面,教師應該抓重點,進行精講。避免課堂內容過多,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教師應有重點的講解,化抽象為具體,在教學中不斷總結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教師在備課時,應該認真的鉆研教材,積極歸納總結知識點的規(guī)律和特點,引導學生高效的學習。適當留出一定的課堂時間回顧本堂課的所學知識、測試鞏固,使學生能夠充分的消化吸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教師在課前就需要下足工夫,才能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既保證了教學質量,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注重探究式教學
所謂的探究式教學,就是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自主探索、研究的教學方式,與新課改理念不謀而合。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學生的思考、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在進行高中地理探究式學習時,教師應展開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激勵學生大膽發(fā)問,敢于質疑,引導學生體驗地理學習過程,領會地理學習的意義和價值。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注重鼓勵平時成績較差或上課積極性不高的學生參與到教學中。探究式教學,不但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還使學生能夠在快樂中學習地理。
(五)教師應不斷“充電”,充實和完善自己
當今學生的學習渠道越來越多,教師要對自身的能力和水平進行不斷的提升,也是對學生負責的表現(xiàn)。教師只有不斷的充實和完善自己,在課堂教學中才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