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前元
【摘 ? ?要】新時期,小學數學這門課程在傳遞知識的同時,也重視學生能力的發(fā)展、習慣的養(yǎng)成和學習態(tài)度的積極轉變。而小學數學教師要想真正在以上方面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果,就要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解題思維水平以及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習慣三個方面下工夫。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習積極性 ?邏輯思維水平 ?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077
單純傳遞知識的數學課堂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還極容易演變?yōu)榻處熯^分主導的“一言堂”。新的時期,教師要想通過數學教學幫助學生實現知識、能力、習慣與態(tài)度的全面進步,就需要認真思考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基礎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知識、增長能力的關鍵時期。但是,如果學生在上數學課或者做數學作業(yè)的時候,沒有積極性的話,就很難真正有所成長和進步。所以,發(fā)揮自身的教學機智,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我們順利展開數學教學的基礎。
1.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語言上,教師要注意多使用一些有趣、吸引學生的語言。比如,在講解質數這個概念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這樣對學生說:“在眾多的數字中,有這樣一些數字,它們是很特別的,為什么特別呢?因為它們非常孤獨,只有1和它自己兩個約數。除了它自己,就只有1這一個朋友。比如說,2、3、5、7等等?!苯虒W語言生動有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不斷高漲。其次,在講授具體知識點的時候,要盡可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拿學生經常接觸、眼前可見的實物舉例子。這樣子,學生就會覺得知識一點都不枯燥,因為它與自己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
2.組織多樣的活動游戲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階段的課程節(jié)奏不是特別快,因此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活動和游戲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開展算術小能手競賽的時候,將學生的好勝心激發(fā)出來,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游戲??傊?,游戲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形式,也是課堂氣氛的調味劑,一般而言,它也是最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
3.給予學生一些獎勵,也不失為一個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理想方法。實踐證明,這些外部的獎勵對小學時期的學生是比較有影響力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事先要了解學生想要的獎勵是什么,學生喜歡些什么等等。否則的話,也不能取得滿意的調動效果。
二、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水平是重難點
一方面,小學階段,是學生吸收知識水平最高的時期,也是學生發(fā)展思維的關鍵期。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上,就是因為單純講成績、忽略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問題,才導致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的難度增大。所以,小學數學課堂上,我們要努力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水平。另一方面,思維水平作為學生能力中相對穩(wěn)定的一部分,提升起來著實不易,既需要時間,也需要教師掌握正確的方法。
1.引導學生學會遷移知識。奧蘇貝爾曾說過:“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大多數教師都明白,要想提升教學效率,就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開展新的教學工作,其實,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需要認識到這一點。簡言之,學生要學會遷移知識,為什么遷移知識對學生的思維水平發(fā)展這么關鍵呢?因為學生在遷移新舊知識的過程中,更容易比較出新舊知識的異同點,進而建立比較系統(tǒng)的知識網絡。學生的知識網絡越是完善,在作答題目的時候,提取有效信息越方便,進而解題思維更加開闊。所以,我們每給學生講解一個新的知識點的時候,就要將其與已學的知識聯系對比,學生見得多了,自然就知道怎么進行知識的遷移了。有的教師認為,小學階段就讓學生學習遷移知識,似乎太為難學生了,其實,學生的思維已經具備這一潛力,因此,教師只要循序漸進,學生就不會在遷移知識的時候感到吃力。
2.講解試題的時候盡可能尋求多解,以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大多數的數學題,都不止一個解題思路或方法。學生掌握一題多解的過程,也是一個鍛煉自身發(fā)散思維的過程。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在班上組織一些類似于頭腦風暴的活動,以推動學生發(fā)散性思維水平的提升。
3.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另外一個重要途徑,就是了解學生現有的思維水平中,最薄弱的方面是什么。了解了學生相對薄弱的部分之后,我們才可以因材施教、對癥下藥。比如說,有的學生最薄弱的就是舉一反三的能力,也就是類比的思維。那么,在教學的時候,我們要多做出一些舉一反三的示范,幫助學生掌握這方面的技巧。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關鍵
小學時期的學生可塑性是很高的,教師就可利用這一特點來培養(yǎng)學生建立起數學學習的好習慣。事實證明,小學時期,學生習慣建立得好,他們以后的求學生涯就更加平穩(wěn)順暢;習慣建立得不好或沒有建立一定的學習習慣,學生在之后的數學學習就容易陷入無序茫然的狀態(tài)。
1.養(yǎng)成做完題目再檢查一遍的好習慣。小學數學的難度其實并不高,只要學生認真學習都是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績的。但是,很多學生就是因為不夠細心和認真,失去了一些本不應丟失的分數,粗心大意可不是小問題,這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有不容忽視的影響。而做完題目再檢查一遍,就是一個克服學生粗心大意的好習慣。學生再檢查一遍,就可以發(fā)現一些因粗心犯下的錯誤,學生真正建立起這一習慣其實并不難,關鍵是學生要有這樣一個意識。作為教師,我們的任務就是告知學生建立這一習慣的必要性。
2.養(yǎng)成規(guī)律溫習已學知識的好習慣。古人云:“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遺忘是一個基本的規(guī)律,學生只有在規(guī)律的溫習中,才可以將知識記得更加牢固和扎實,所以,建立溫習的習慣很必要。教師一方面可以以布置作業(yè)的形式,要求學生溫習知識。另一方面可以用表揚溫習功課的學生的方式,引導學生們都積極效仿。
3.養(yǎng)成互相幫助、交流合作的好習慣。以上兩個習慣都是以學生個體為標準討論的,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合作交流也是一個需要建立的好習慣。比如說,學生在遇到一些難題的時候,鼓勵學生與同桌或周圍同學合作探究,就是很好的習慣。一來,學生可以學習到其他同學的解題思路、有所啟示。二來,學生之間還可以增進感情,進而使整個班級的學風更加和諧、氣氛更加溫馨。
四、結語
總而言之,只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才會真正向自主學習不斷轉變,才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而不是學習帶來的壓力;才能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學生才會真正找到數學學習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只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才會改變粗心大意等毛病,從而真正領悟嚴謹細致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