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童 王若瑤 劉鳳霞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發(fā)展,以及教育的不斷摸索改革。從2010年開始,北京相繼經歷了3次大規(guī)模的打工子弟小學“關門潮”,從鼎盛時期的200余所降至現在的117所。打工子弟小學的定位非常尷尬,其教育水平一般,無法在升學方面與重點小學,甚至無法與普通小學競爭。其次打工子弟小學多以民辦為主,沒有政府補貼,所以往往在學費方面卻比公辦小學多出幾倍。而今的情況是,我國還未放開戶籍制度,導致大部分非京人士的子女還無法就讀于北京的民辦高校。比起北京民辦小學繁瑣的入學手續(xù),打工子弟小學在入學條件和手續(xù)這些方面卻是十分簡單。打工子弟小學多處于城鄉(xiāng)結合部地區(qū),與進京打工者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十分接近,從宏觀上面解決了這一地區(qū)打工子女的教育問題。
與本市兒童一樣,農民工子女同樣是祖國的花朵,他們的教育應當受到重視 。但是由于打工子弟的父母的自身經濟狀況較差,自身受教育水平比較低,社會對其的關注度也很低,所以打工子弟的教育問題一直被忽視。因此,當前打工子弟小學的現狀正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也只有在深入了解了打工子弟小學的現狀的前提下,我們才有可能真正解決這一問題。
一、北京市打工子弟小學現狀調查
1、調查內容與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訪談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其中總共發(fā)出問卷200份,收回195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19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95%。本次問卷發(fā)放人群為:北京市打工子弟家長和北京市居民。目的從這兩個不同的角度調查打工子弟小學的真實現狀。
另外,對安民學校、弘善小學等十幾所打工子弟小學相關人員進行了深度訪談。涉及了學生情況、教師人數、學費、教學情況、就餐等問題。
2、調查結果分析
(1)分布現狀
通過數據整理和實地走訪,發(fā)現北京現有打工子弟小學108所,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北京市打工子弟小學朝陽區(qū)占28%,昌平區(qū)占23%,海淀區(qū)占9%,通州區(qū)占8%,房山區(qū)占4%,石景山區(qū)和順義區(qū)分別占3%,豐臺區(qū)占2%,西城區(qū)、豐臺區(qū)和延慶縣分別占0.90%。
上述數據顯示打工子弟小學的分布并不均勻。打工子弟小學子女是否能接受合格、合適的教育,不僅關系到他們個人的發(fā)展、家庭的依托,更關系到城市的健康和社會的和諧,關切到城市中的每一個人。
(2)周邊環(huán)境現狀
通過走訪,我們發(fā)現一個“巧合”,幾乎每所打工子弟小學周圍都有一條臭水溝。起初我們并沒有在意,但隨著調查走訪的深入,這個問題慢慢凸顯出來。由于打工子弟小學多處于城鄉(xiāng)結合部地區(qū),該地區(qū)排污設施不健全,易出現隨意傾倒污水,垃圾等現象,久而久之就出現了一條條臭水溝。對于這些正處于青春活潑年齡的孩子,每天所處的環(huán)境不是鳥語花香而是垃圾如山,陣陣惡臭。不僅嚴重影響孩子感知美,欣賞美的能力,更影響了孩子們的健康和安全。
(3)硬件條件現狀
根據走訪得知,打工子弟小學大多環(huán)境簡陋,甚至有些教室就是一些紅磚平房,安全系數極低,室內沒有配備滅火設備,一旦發(fā)生火災,后果不堪設想。而這些民辦的小學為了利益最大化,便將學校的使用面積最大化地利用在容納更多孩子就學這方面,所以很多學校里并沒有配備操場等體育設施,一塊水泥板子就算是乒乓球臺子,地面多是坑洼不平的水泥地,稍有不慎就會摔倒。黑板,課桌,多是愛心企業(yè)捐助的,老化,損壞現象比較嚴重。課堂教學必要的粉筆、三角尺、電教設備等資源比較匱乏。部分學校要求孩子在學校就餐,但食品安全問題卻十分堪憂,飯菜也很普通,甚至根本無法滿足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期孩子的必要營養(yǎng)。而有的學校則干脆不管孩子的就餐問題,但是由于家長多是來京務工人員,工作繁忙沒有時間為孩子做午飯,學生大多是早上從家裝好午飯帶到學校,但由于學校資源匱乏,并沒有冷藏和加熱設備,因此,這部分學生無論春夏秋冬每天只能吃這些生冷的飯菜。尤其是夏天,食品變質的問題十分令人擔憂。
(4)北京市打工子弟小學師資配備現狀
對北京市打工子弟小學師資配備現狀調查結果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打工子弟小學的教師學歷29.54%為高中學歷,20.47%為中專學歷,18.30%為大專學歷,14.35%為初中學歷,11.02%為本科學歷,只有0.10%為研究生學歷,還有6.22%為不了解情況。
由于北京市對于打工子弟小學的態(tài)度是“分流一批,規(guī)范一批,取締一批”導致很多民辦打工子弟小學的投資人不知道自己開辦的學校被歸屬于哪一類,不愿多投入資金改善校舍。加之有的投資人就是純粹的商人,只考慮謀利,不做長遠打算。根本不為這些學生的升學著想,為了節(jié)省開支,學校的老師大多都是??埔韵聦W歷,甚至有一些學校的老師都不具備教師從業(yè)資格證。由于教師自身并沒有系統(tǒng)學過應該如何進行教學,所以這些“老師”在上課的時候的講課內容也非常簡單,這些“老師”不會提前備課,每節(jié)課只是按照書本上的內容教學生們朗讀,背誦,認生字,僅此而已。這樣的教學質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知識水平,更不要說通過學校來認識社會,開闊眼界了。基礎課都是如此,一些比如音樂,體育,美術等藝術課程則干脆處于荒廢狀態(tài),缺少專業(yè)的藝術老師,只是簡單地放放音樂,讓學生們自由活動。對于正處在青春活潑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喪失了對藝術的欣賞和認知,這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孩子們享受藝術的能力。
打工子弟小學的老師大多也是帶著夢想來到北京打工的人,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為了更好的前程,只能暫時在打工子弟小學教書。把原本神圣而光榮的人民教師的工作,當做一個跳板,當尋找到更好的工作以后就果斷跳槽。正是因為學校教師的流動性非常大,很多老師并不按教學大綱的計劃來進行教學,每一個老師想講什么便講什么。但是為了短期提高成績,應付政府和家長的檢查,經常體罰學生并采用暴力管理班級的方法,使得有些打工子弟的小學生們有苦說不出,有話不敢問。
根據上述調查結果顯示有50.27%的居民認為北京市打工子弟小學社會關注度一般,21.03%的居民認為社會關注度不太高,8.54%的居民認為打工子弟小學完全不被關注,相反,只有13.34%的居民認為社會關注度比較高、6.82%的居民認為社會關注度非常高。
因為缺少政府教育補貼,很多學校的運行只能靠著學費和一些愛心企業(yè)的捐助。很多企業(yè)并不能持之以恒,只要短期收獲了社會的認同,這些企業(yè)便轉身走人。雖然有一部分企業(yè)能夠堅持定期給學校一定的資助,但是由于學校自身的原因,這些錢也只是腳疼醫(yī)腳,頭疼醫(yī)頭,缺乏長遠的使用規(guī)劃。我們很少能夠在新聞上看見每年的開學典禮報道的是打工子弟小學,一般都是某某重點小學。媒體部門對于弱勢群體報道的力度并不強,無法提升社會對打工子弟小學的關注度。更無法讓更多的愛心人士給予學校幫助。
少年強,則中國強,教育乃百年大計,但當你瀏覽每個地區(qū)的教委網站時,很難發(fā)現本區(qū)域內的打工子弟小學數目,聯系方式。只能靠民間調查團隊進行走訪、統(tǒng)計、核實,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信息溝通不暢,還導致打工子弟小學經濟狀況貧富不均。
(6)北京市打工子弟小學家長態(tài)度的現狀
根據調查發(fā)現,由于學生家長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工作繁忙等原因。他們沒有時間陪伴孩子,關心孩子在學校的成績和表現。更不會抽出時間來監(jiān)督或輔導孩子完成作業(yè)。再加之家長工作或住所流動性非常大的這一特點。這些打工子弟也會跟隨之一起流動并且不斷地更換學校,這些孩子無法在一個學校接受連續(xù)的教育,這對孩子的學業(yè)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二、對策建議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認為:教育的公平和質量是育人為本這一核心問題的重點 。
從這點可以看出國家還是有決心、有信心改革教育中所遇到的不公平現象。孩子是無辜的,雖然他們無法像同齡的北京孩子那樣,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無法享受到優(yōu)秀教師的授課,甚至還面臨冬天穿不暖,午飯吃不飽的問題。但是當我們走訪時,往往能看見孩子們眼神中傳達出的對學習的向往。通過不斷地走訪,調查,我們對以上遇到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議,希望盡我們的綿薄之力,呼吁社會和有關部門關注打工子弟小學和那里的孩子們。
1、改善環(huán)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對于學校周圍環(huán)境差,基礎設施薄弱,校舍安全堪憂等現狀,打工子弟小學應聯合政府機關和社會公益群體。積極爭取讓政府給予用地的審批、租用。校舍應加強防火措施,對危房進行抗震加固等措施。對于那些辦學環(huán)境惡劣的學校、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學校,予以取消相關負責人的辦學資格的處罰,甚至給予相關責任人終身不得從事教育事業(yè)的處罰。將相關不合規(guī)的學校托管于政府部門,通過整合現有資源,在原校址周圍審批新的教育用地,并選拔優(yōu)秀教育專業(yè)方向畢業(yè)生,任命代理校長。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孩子們能夠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面學習,還能利用專業(yè)人才來規(guī)范學校相關制度,解決大學生就業(yè)等諸多問題。取代原有的暴力取締學校的方式,防止孩子們無學可上。從根本上杜絕黑小學,無證小學,黑心校長等情況的出現。將原有“分流一批,規(guī)范一批,取締一批”政策更加明確解釋為“解決一批,分流一批;公示一批,規(guī)范一批;落實一批,取締一批”確保每一個孩子有學可上后再取締原有的小學。
如果有可能,可以成立教育幫扶資金,解決學校硬件設施,降低學費,并給予困難家庭相應的補貼,讓每一個孩子上得起學,落實公民接受教育的權利。
2、提高師資隊伍水平
對于學校師資水平不高,從業(yè)人員不具備相關知識等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由于社會普遍對于打工子弟小學并不了解,使得很多持有教師上崗資質的老師,為了自己前程并不愿意屈身于打工子弟小學。造成優(yōu)秀小學教師資源飽和,打工子弟小學老師缺失這一不對等現象。解決這一問題,應將打工子弟小學的教師納入教師職稱評定體系,給予調研培訓機會,吸引應屆畢業(yè)生, (下轉第120頁)(上接第65頁)為年輕教師提供廣闊的平臺。教師是一個光榮而神圣的職業(yè),在這些學校缺少教師的同時,還有很多處于退休狀態(tài)的老教師依舊想在教學一線發(fā)光發(fā)熱,學??梢云赣眠@些老教師,對年輕教師起到傳幫帶的作用。其次教師的薪資問題也是困擾打工子弟小學優(yōu)秀教師稀缺的一大原因。根據走訪調查發(fā)現,這些教師的平均薪資大約只有1500元左右,只對于這些在北京打拼的年輕人來說實在是食不果腹。很多年輕教師在工作一段時間后為謀求更好的薪資只好辭職選擇別的職業(yè),這也導致了教師流動性大的這一問題。為了緩解這一現象,教委有關部門應該提高打工子弟小學的薪資水平,社會愛心組織在提供學校必要硬件的同時,應成立優(yōu)秀教師資金,這樣不僅可以緩解教師因工資問題選擇辭職的現象,還能提高教師工作的勁頭。給予教師參加培訓,購買書籍方面的優(yōu)惠,不僅是讓打工子弟兒童與本地兒童享有相同的權利,更要讓這些在艱苦環(huán)境下工作的教師們享有與優(yōu)秀小學教師相同的待遇,教師作為傳播知識的媒介,只要教師在自身生活上有了保障,免去了后顧之憂,自然會讓孩子們學到更多知識。投資人也同樣需要反思一下,建設打工子弟小學究竟是為了什么,如果單純只為投機獲利,那請不要再繼續(xù)傷害這些孩子。政府機關及愛心公益組織在幫助這些學校進行建設的同時,也需要進行必要的監(jiān)管,讓每一分錢、每一本書都能用到孩子身上。
3、加強社會關注
對于解決打工子弟小學未來的出路問題則是重中之重。以北京市新公民計劃為例,就是比較有持續(xù)性的一種模式。新公民計劃是南都基金會探索的一種新公益教育模式——新公民計劃支持下的打工子弟小學,其非營利性保障了社會公益資源的參與,并通過公開透明的制度吸引更多的民間公益組織加入 。面對北京市超過100所的打工子弟小學,想要短時間一次性解決是很難落實的。所以如何將現有較為規(guī)范的學校,打造成具有可持續(xù)性的示范類打工子弟小學是有必要的。因此像北京市新公民計劃這種模式是值得推廣的。
三、結束語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打工子弟小學現狀中的種種問題,離不開社會上的每一個人。既有決策者對于打工子弟小學在政策上的傾斜和補貼;也要有學校投資人的一份熱忱和一線教師的無私奉獻;同樣離不開愛心公益人士的不斷捐助;更需要媒體人給予這些學校更多的關注;當然還需要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對于這些學校,這些孩子少一點排斥,多一點關愛?!吧倌曛莿t中國智,少年強則中國強”祖國未來的建設離不開每個人,讓我們?yōu)閷崿F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一同努力!
【作者單位:北京聯合大學生物化學工程學院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