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來綱
【摘要】新課改實施已久,但語法課堂中依然存在教學程式化、效率低下等問題。本文從新課程標準精神出發(fā),倡導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從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實踐發(fā)現法教學、書面練習與口語活動相結合以及合理使用多媒體等方面闡述了提高語法課堂實效的策略,希望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興趣,同時提高英語教學效率。
【關鍵詞】語法教學 語法功能 語言情境 發(fā)現法教學
新課程標準要求打破高中英語教學傳統(tǒng)模式的束縛,擺脫固定思維的禁錮,倡導學生主動探索和發(fā)現英語學習的奧秘,提出自己有關學習英語的獨特見解,教師不再包辦整個課堂,而是以學生為主體,去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通過聯系舊知識學習新知識,滿足學習英語的好奇心,消除學習英語的焦慮,通過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足夠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從而提高整體的語言能力。
一、提高高中英語語法教學實效的必要性
1.實現英語語法功能的需要。英語的語法功能包括結構功能和交際功能,結構功能就是指英語的結合詞造句的功能,就是整合句子的功能,交際功能是實際生活中的交際表意作用,也就是句子內涵的顯示功能。這兩者功能的出現不僅會將英語詞匯組合在一起,也可以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合理的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注重語法的結構功能,注重語法形式的準確性,任務型教學的語法課堂偏重與語法的交際功能,強調語言的使用。要提高語法教學的實效,必須加強語法教學研究,充分實現語法的各種功能。
2.提高高中英語語法教學實效的需要。語法是英語學習的敲門石,只有正確地認識到英語語法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教師才能研究分析語法的教學,從而改變自己對語法教學的偏見,適當地調節(jié)語法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有關語法教學的實驗研究表明,任務型教學使得學生的聽和讀的能力上升,但是有關語法的知識與能力卻下降了,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就是教師并沒有把語法知識的教學和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由此不難看出語法教學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提高高中英語語法教學實效是有必要的,它不僅僅關系到學生的英語成績問題,對學生以后的英語學習也存在著一定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不能偏重技能的教學,也不能淡化語法的教學,應該使兩者相輔相成,使得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全方位地發(fā)展。語法教學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無可否認的,問題的關鍵在于怎么教。
二、當前高中英語語法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語法教學課堂程式化,重演繹,輕發(fā)現。所謂語法的程式化是指教師在講解語法的教學中,使用直奔語法主題+講解+例句+練習的固定模式。這種模式中,教師講的太多,使得教學的效率降低,使得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降低。這樣的學習模式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完全沒有顯示,完全處于被動狀態(tài)中,他們很難真正地理解語法的含義,而是死記規(guī)則,不能應用到實際的學習中,使得學生成為學習的工具。
2.語法練習單一化,重規(guī)則,輕運用。很多教師會無意識地淡化語法的教學和練習,語法課堂教學主要聚焦語法規(guī)則,語法鞏固練習主要圍繞選擇題和翻譯句子完成,注重語法規(guī)則準確性的掌握,很少布置交流性和以語法項目為主導的書面練習,這種重規(guī)則學習而輕視語言運用的課堂必然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法意識和交際能力。
3.語法教學不尊重規(guī)律,重體系,輕積累。語法中心論困擾著許多教師,他們的教學大多圍繞語法展開,每次出現語法現象,必將大張旗鼓,總結加拓展,把所有相關語法體系知識“傾囊相授”,殊不知學生根本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消化,也沒有關注學生語法知識的積累。教的太多,教的超前也是目前語法教學的一個問題。
三、提高高中英語語法教學實效的策略
1.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教學促教學實效。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直奔主題,缺少語言情境,難以讓學生了解語言的真實使用。新課程標準要求語言課堂要創(chuàng)設真實的、直觀的情境,讓學生感覺更加親切和自然,從情境中獲得經驗。創(chuàng)設情境要充分利用教材,從文本中去學習與發(fā)現,不能離開文本談語法。創(chuàng)設情境要充分借助多媒體素材,多媒體可以調動多種感官,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語法的興趣,從而達到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提高的目的。創(chuàng)設情境要必須要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效地結合起來,要結合學生的反饋及時地調整。情境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有諸多優(yōu)點,可以使得課堂的氣氛變得輕松,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來學習英語語法,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效率;讓學生采用自主、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語法。正是由于情境教學具有上述的優(yōu)點,所以筆者認為語法教學應大力創(chuàng)設語法情境。
2.以寫作練習加交際活動促教學實效。新課程標準倡導教學采取任務型教學模式,但是教師必須要正確地理解什么是任務型教學,它強調的是不要過分地重視語言的形式,不是單純地語言運用,不能忽視英語語法和基礎知識的教學。任務型教學是讓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合作和交流的方式來學習教學內容。教師在教授語法時,應該將語法教學和交際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達到兼顧語法的學習和語言的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新課程中的英語教材選材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課文更加符合真實的語境,這就為教師實施任務型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的語法點來設計出不同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發(fā)展語言的能力。當然教師設計的任務要貼近實際的生活,這樣學生在運用學習過的語法來完成任務就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掌握了學習的內容。
3.以歸納發(fā)現教學為主導促教學實效。歸納和演繹是教學中常用到的兩種教學方法。在歸納發(fā)現法教學中,學生通過閱讀對語言材料形成了解語法,形成認識,然后歸納出語法規(guī)則。歸納發(fā)現法教學是從實踐到理論,讓學生和語言接觸,然后歸納總結出語法規(guī)則,學生對語法的用法有親身體驗,而且是讓學生在語言的環(huán)境中學習,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演繹法教學強調語法準確性,在一些復雜語法項目學習,或者時間有限時運用也具有合理性。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發(fā)現式學習模式應該成為主導。
4.合理使用多媒體素材促進教學實效。多媒體素材廣泛,包括PPT課件、圖片、視頻、動漫等,多媒體的語法課堂可以調動學生全身感官參與學習,改變英語語法課堂枯燥的現狀,提高課堂的參與性。比如,多媒體教學時教師可以將課文中的對話找到相對應的視頻影響,在學習時播放給學生,在視頻的播放中講解課文,更有利于學生的記憶。教師在語法講解時,可以利用軟件編制概念圖,讓語法系統(tǒng)和規(guī)則直觀易學。
新課改的核心理念要求學生不僅僅要掌握語言基礎知識,還要學會運用語言,因此英語教師應該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加強語法教學研究,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來進行選擇相應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英語的語法、熟練的運用語法,以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鄧毅群,錢芳.中學英語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法教學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8(5).
[2]何書利.高中英語教師怎樣適應任務型教學[J].中學外語教與學,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