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然
(西安航空學院 體育部,陜西 西安710077)
武術是高校體育運動中不可或缺的項目,在塑造學生強健體魄,培養(yǎng)學生意志品質、尚武精神和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等方面有著其它體育項目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然而,武術在高校開展的不溫不火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一方面,武術題材的影視和武打明星受到大學生的強烈追捧,另一方面大學生又對武術課堂疏離倦怠,使得這項古老的民族體育項目在校園的發(fā)展境地十分尷尬。2014年,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印發(fā)了 《武術段位制推廣十年規(guī)劃(2014-2023)》的通知,作為統(tǒng)領武術發(fā)展的“頂層設計”,《規(guī)劃》明確指出武術段位制進校園是規(guī)劃的重點[1]。武術在政策層面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那么,在高校教學層面如何激發(fā)大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如何探索更加適合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武術教學?是值得武術教育工作者進一步探討與研究的問題。本文就普通高校武術選項課“攻防體驗”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設計與實踐進行探析,以期為武術在普通高校的開展提供參考。
武術“攻防體驗”教學是體驗式教學在武術課上的應用。體驗式教學主要的教育哲學及理論架構是取義于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學”,社會心理學家黎溫的“經驗學習圈”和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論”等教育理論[2]。體驗式教學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進入教師所設置的場景中去,用心去體驗教師在課堂中所敘述的內容。
武術攻防體驗教學是在武術課堂上,教師根據武術技術動作,從學生感官、情感、思考、行動、關聯等五個方面,精心設計武術攻防情景,使學生結合攻防體驗來感受武術動作的技擊內涵,在攻防體驗中學習武術動作的運動方式、運動路線、運動幅度以及運動方向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緒、體力、智力甚至精神上的美好體驗,進而將武術套路動作融入到攻防實踐的一種武術教學方法。
武術攻防體驗教學,要求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guī)律,通過創(chuàng)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攻防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武術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武術技術動作、發(fā)展綜合能力、產生情感,理解掌握武術技術動作[3]。
表1 武術攻防體驗教學步驟
根據體驗式教學模式的特征和內涵,將其基本流程分為五個步驟(如表1所示):第一,教學目標分析。不僅僅局限于培養(yǎng)學生對武術套路的記憶、武術技擊的運用,還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集體、團隊配合、創(chuàng)造發(fā)揮等能力。此階段主要分析學生需求、學生特點、預定教學目的,為武術課堂教學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第二,教學方案設計。在教學方案設計階段主要是根據教學大綱確定武術課教學內容,并且與同行討論方案的可行性,同時征求學生意見,及時修正方案;第三,情景空間創(chuàng)設。武術攻防體驗教學是在一定的空間中,讓參與者產生思想上的觸動,在創(chuàng)設的空間范圍里產生與空間相一致的感覺,所謂觸景生情就是這個道理。要恰當地運用角色扮演、直觀的音像或者相關的故事案例等形式和手段來創(chuàng)設情境空間,以激起學生相應的直覺體驗;第四,師生參與體驗。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下選擇模擬角色,對情景體驗內容進行實踐,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親身經歷、親身感受認知周圍的事物,主動探究問題解決之道;第五,教學評價與反饋。教學評價要注重過程評價、參與程度、理解溝通等,學生進行自我評估,以便反饋、追蹤與改進。武術攻防體驗教學基本流程,每一步都有具體的目的,保證中心內容的落實和教學活動的科學、合理。通過以上步驟,保證武術攻防技擊主題的思想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上,體會不同角色的技術動作和參與心理變化[4]。
武術攻防體驗教學過程由課前準備、起始環(huán)節(jié)、中心環(huán)節(jié)、評價環(huán)節(jié)和課后總結等組成。課前準備需要對整堂課有一個前期的整體設計,對語言組織,隊形組織等進行預設,同時準備好器材、用具等實物資料;起始環(huán)節(jié)需要對所講武術內容進行技術動作的挖掘整理,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攻防動作進行演示和講解,講解示范應注重武術動作的功防含義,重點是對攻防情景進行創(chuàng)設和敘述;中心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進行攻防角色的扮演,在進入角色后進行攻防體驗,對教師所教動作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評價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對學生攻防技術動作的掌握、角色扮演、演練配合、創(chuàng)新能力、團隊合作等方面進行評價,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需讓學生互相評議,讓他們指出同學課堂表現及攻防動作的優(yōu)劣;課后教師要對整堂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總結,成熟之處繼續(xù)發(fā)揚,不足之處及時反饋,在下次教學中進行糾正。
圖1 武術攻防體驗教學過程
任何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的構建都是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而成的,新教學模式的運用不能完全代替或者否定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本文探討的武術攻防體驗教學相比較于其他武術教學模式,雖然有很多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但同樣存在其局限性,如單位課時內的知識傳授量比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少,武術技術的系統(tǒng)性和知識的結構性相對來說較弱。因此,針對不同的武術動作、教學任務、教學內容和重點難點,應采取合適的教學模式或方法。在武術課堂教學中應采用多種教學模式,相輔相成,互相補充,持續(xù)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處理好攻防體驗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關系,將他們有機統(tǒng)一于武術教學過程中。
武術攻防體驗教學是一種基于模擬實戰(zhàn)的情景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會有踢、打、摔、拿等一系列對抗性的動作。學生在了解武術動作的攻防技擊后,總想一試身手,但是由于對于力度的把握不好,不能完全控制出手的輕重。為了杜絕教學中發(fā)生傷害事故,必須在課前對學生進行武德教育和安全教育,正所謂“未習武,先學禮;未習武,先學德”,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素質和優(yōu)良的學習風氣。教師要把學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置,要對武術的技擊特點對學生進行詳細的講解,讓安全教育和武德教育成為武術教學的第一堂課,用武德觀念規(guī)范技術技法。唯如此,才能在武術攻防體驗教學中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同時也能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認識到一些動作的技擊攻防作用。
武術攻防體驗教學的特點是學生參與、民主自由、開放性強,但是這些特點并不等于放任自由,沒有教學秩序和紀律。為了保證教學的安全和教學內容的順利進行,教學活動必須在嚴格的秩序下進行,教師要把握好適度緊張的課堂氛圍。教學活動進行之處,教師要明確教學指令和信號,如,聽到哨聲或口令學生應作出相對應的反應。告知學生課堂紀律和教學要求,明確攻防體驗與嬉戲打鬧的界限,循序漸進的進行動作力度和速度的提升。在武術攻防體驗教學中,教師應密切觀察學生情況,對于不遵守紀律和攻防要求的學生,應嚴厲禁止,避免其他學生受到不良影響。
武術技術動作的掌握,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必須嚴格遵循由簡入繁、循序漸進的原則。武術攻防動作是一系列復雜動作的嚴謹結合,它包含了進攻和防守雙方的動作編排。武術攻防體驗教學從基本動作的掌握到攻防情景下的模擬實戰(zhàn),分為三個層次,層層遞進、由簡入繁。在學習體驗過程中,第一層級,學生首先必須掌握基本步行、手型、基本技法、簡單組合等基本動作元素,此階段主要是掌握動作技術要領,包括動作銜接和難度動作。學生在此階段主要是熟練準確地掌握每個動作的實用攻防含義;第二層級,熟練攻防動作,攻防雙方配合緊密。此階段,將動作與實際結合,體現出應有的攻防含義,使學生增強對每個動作的攻防意識;第三層級,進入情境,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將所學攻防動作結合所創(chuàng)設的情景,進行更為深入的動作攻防體驗,感悟攻防的意境,達到能隨時隨地都能將所學武術攻防動作運用自如。整個教學過程中,模擬實戰(zhàn)的動作力度、速度也要注意循序漸進,不得用蠻力、暴力,在對動作、情景逐漸熟練后,不斷更加速度、力度、難度,逐漸接近實戰(zhàn)。
武術套路是對實戰(zhàn)技術的總結和升華,在其源遠流長的發(fā)展過程中,攝養(yǎng)生之精髓,集技擊之大成,形成了較為系統(tǒng)的技術體系。因此,技擊也是中國武術的核心思想。武術課堂攻防體驗教學“明法知理,突出攻防”,并不是要擯棄套路,不學不練套路,而是把每一個武術動作的攻防意圖、攻防方法講解清楚,在此基礎上對套路進行理解記憶和演練。把攻防體驗的培養(yǎng)作為武術教學的主要內容,與武術套路動作的教學同步進行。
武術教學內容的選擇對于教學效果至關重要,教師要根據教材,安排適當的比例的武術技術動作與攻防體驗教學結合,加以應用。在選擇時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一定要了解學生關心什么,哪些武術技術動作是技擊性比較強的?!巴怀龉シ馈钡氖滓蝿帐窃谖湫g攻防體驗教學中注重運用情景模擬、分組對抗等體驗手段,對武術動作進行“說招、解招、拆招”,深入剖析組合動作的攻防含義,加強學生攻防自衛(wèi)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防衛(wèi)的能力[5]。
配對和分組對于武術攻防體驗教學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配對和分組要考慮性別、身體素質、技術強弱等各種因素。分組時每小組要有一個比較突出的學生,起到“傳、幫、帶”的作用;配對時,由于男女生身體素質、生理的差異,不適宜相互配對練習。可以考慮學生的組合意愿,在學生自主結合后根據實力、身高、體重等情況進行微調。
分組和配對后,要求學生慢速體會攻防動作技術,并按照攻防先后的順序,一方采用“喂招”的方法,給搭檔體會動作運用。在此基礎上,引入特定情景,進行角色扮演,通過角色發(fā)揮所掌握的攻防技擊動作。在雙方學生都能連貫完整地掌握各自的攻防技術后,進行角色互換,雙方互學對付動作,此時,學生之間采用互教互學的辦法,教師巡回到各組進行指導和糾錯。
教師要對武術教材和武術套路中的攻防素材進行二次開發(fā)和挖掘,將其中的實戰(zhàn)價值較為突出的技術動作和組合,經過教學設計在武術攻防體驗教學中呈現在學生面前。依據教材和套路,但又不囿于其中。在師生互動的武術課堂教學中及時開發(fā)有價值的武術課程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加豐富的課堂情景。教師需將將教材中的文本情景和套路中的具體動作,轉化為武術課堂中模擬的具體任務情景。把武術課堂演化成“一定攻防場合”的情景,讓學生成為扮演“一定身份”的角色,使學生在置身于這種模擬的攻防情景中,運用攻防動作開展互動活動,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6]。
普通高校武術選項課“攻防體驗”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有助于轉變大學生對武術學習的態(tài)度,吸引他們重回武術課堂。在釋放兒時武術情懷的氛圍中,感悟“尚武崇德、自強不息”的文化張力,使學生在博大精深的武術文化天空中自由翱翔。當然,“攻防體驗”教學模式并不能解決高校武術選項課教學中的所有問題,我們需要對教學模式的運用、課堂安全、教學秩序進行嚴密的控制,讓學生在張弛有度的情境中增長知識技能,增強體質心智?!敖虒W有法,但無定法”,靈活運用上文提出的武術“攻防體驗”教學實施策略進行教學,在“突出攻防,體驗技擊”理念的指導下,總結運用符合于大學生身心特點的武術教學方式方法。唯有如此,武術這枝民族奇葩才能在高校這塊陣地上大放異彩。
[1]國家體育總局,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武術段位制十年規(guī)劃[Z].2014-5-6.
[2]徐偉.體驗式教學在高中體育與健康課中的教學效果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0:3.
[3]王學東.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樂山師范學院,2009(6):131.
[4]徐偉.體驗式教學在高中體育與健康課中的教學效果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0:13.
[5]蔡仲林,施鮮麗.學校武術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強調應用[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7(1):63.
[6]張紅.情景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運用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