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杰,高朝陽
(攀枝花學院 外國語學院,四川 攀枝花617000)
學習風格是指學習者在思維活動和信息處理中的偏好方式和思維模式,或是個體獲取、保留和恢復信息的方式[1]。就外語學習而言,學習風格指學生在學習一門外語時選擇學習途徑的主要傾向。具體到大學英語的學習來說,就是指在學習英語時主要選擇的學習途徑和傾向。一些外語教學理論研究者認為,學習者學習外語有其固定的路徑,而且這一路徑不受課堂教學的影響[2]。研究如何學習英語遠比研究如何在課堂中教授英語重要的多,更加具有實際的意義。對學習者的英語學習風格進行研究是外語教學與研究者們關注的熱點之一。近年來我國有不少專家學者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風格進行研究,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
在對學生的外語學習風格研究的基礎上,有學者認為,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學習風格差異,在教學和學習指導中應進行針對性教學,因材施教[3]。有學者對學生學習策略和學習風格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風格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4]。有學者對不同學科專業(yè)的學生的學習風格進行專項調查研究,吳麗林等[5]就曾經專門就理工類大學生的英語學習風格進行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的教學策略和學生的學習風格存在多方面的沖突,存在學生“不適應”教師課堂教學的現(xiàn)象。還有學者對本科、碩士、博士階段英語學習風格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層次的英語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和學習策略存在明顯的差異[6]。但是專門針對大學生英語學習風格與四級考試成績之間的相關性的研究還沒有,本文就專門對此進行探討。
本研究的對象為某理工類普通本科院校大學英語三個教學班的學生,共173人,其中女生80人,男生93人。在大二第一學期時開展了英語學習風格問卷調查,學生沒有被告知問卷調查的目的,隨后把問卷數(shù)據(jù)輸入電腦,運用SPSS17.0社會科學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
語言學習風格的測量工具種類繁多,目前還沒有被普遍接受的研究工具,不同研究工具得出的結論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對學生學習風格的研究應從不同層面進行把握,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Felder和Soloman根據(jù)多元智能理論并結合其自身的課堂教學實踐,深入研究了學習風格內涵,設計出一套學生英語學習風格測量問卷表,這套問卷調查表在外語教育界具有一定的影響,在大量的相關研究中得到了運用,本研究就是運用了他們的這套問卷調查表進行研究。該問卷將學習風格分成四個維度,具體表現(xiàn)為:活躍/沉思型、感悟/直覺型、視覺/言語型、序列/綜合型,每個維度均有11個問題,每個問題后有兩個選項,受試根據(jù)自己情況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在問卷之后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中,每一個問題的兩個選項中前面一個風格標記為1,后面一個風格標記為0,若相加大于或等于6分,表明標記為1的風格較明顯,則視為屬于前一種風格,相加小于6則后一種風格較明顯,視為屬于后一種風格,最小值為0,最高值為11。得分越高表明前一種風格傾向性越大,越低則說明后一種風格的傾向性越大。
研究的第二個測量工具為受試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受試者在大二第一學期期末第一次參加四級考試。根據(jù)研究需要,筆者從學校教務部門拿到了受試者的四級成績,同時將四級考試成績總分和各部分的成績數(shù)據(jù)與學習風格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各種分析。
筆者對173名學生的學習風格的最后計分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結果顯示:在活躍沉思型維度方面,得6分以上的人數(shù)為67人,占38.7%,這說明受試的這一維度風格中沉思型占大多數(shù),這也與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實際情況比較切合。中國學生往往不善于表達,口語等技能相對薄弱。通過觀察這一維度的平均得分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是全體學生,還是男生,或者是女生,在這一維度方面的平均得分都在6分以下,其中總體平均為4.8標準差為1.73,男生平均為4.6標準差為1.88,女生平均為5.1標準差為1.50,女生平均值稍微高于男生。這一得分也與男女生之間各自英語學習的特點相切合,即女生的活躍程度稍稍高于男生。感悟/直覺型維度中6分以上人數(shù)為115,占66.5%。男女生之間的相差不大,男生均分為5.9,女生均分為6.3,總體偏向于感悟型風格,這也與其它研究的結果一致,即在英語學習方面,大學生對于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緊密的東西比較看重,而對于與生活現(xiàn)實無關的東西則不太關注。在視角言語維度方面,得6分以上的人數(shù)為146人,占到84.4%,說明學生傾向于通過視覺感官輸入知識和信息,這也與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現(xiàn)實情況相切合,更和語言學習實際相切合。
語言的學習需要大量的輸入和輸出,在目前中國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下,輸出的機會總是顯得很少,大量的輸入,特別是視覺的輸入不失為一個好的學習方法。王初明曾對英語學習優(yōu)秀的同學進行調研,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都喜歡在空閑時間觀看英語電影或聽英語歌曲,這說明視聽輸入是有較大作用的[7]。最后一個維度,序列綜合型維度方面,得6分以上的人數(shù)為93人,占到53.8%。男女生之間沒有明顯的差異。
表1是把受試的英語四級成績數(shù)據(jù)和學習風格得分數(shù)據(jù)通過SPSS17.0分析軟件進行分析后得出的相關系數(shù),從表中可以看出,學習風格和四級成績之間沒有達到顯著相關,這表明學習風格不是決定四級成績的關鍵因素。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無論什么風格的學生都是可以把英語學好的。另外,不同風格與四級成績的不同部分之間的相關性是不一樣的。視覺/言語型的學習風格和聽力成績之間的相關性比較大,結合上文所提到的,學生的視覺型學習風格占比較大,由此可知學生在試聽方面的學習投入較多,故與聽力成績關系密切。
表1 學習風格與四級成績相關性(整體)173人
表2是男生的學習風格與四級成績的相關性數(shù)據(jù),各部分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也沒有達到顯著相關,說明四級成績和男生的學習風格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但是與總體學生的學習風格一樣,男生在視覺/言語型與聽力成績之間相關系數(shù)也是達到了0.1水平上的相關。從四級考試分數(shù)來看男生的成績要比女生的相關項目的分數(shù)低一些,這說明考試分數(shù)上的差異和風格之間的差異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
表2 學習風格與四級成績相關性(男生)93人
表3是女生學習風格相關數(shù)據(jù)與四級各部分得分之間的相關性系數(shù)。與男生一樣,女生在視覺言語型方面也達到了在0.1水平上相關。在寫作成績部分,女生的各部分都達到了負相關,男生只有一部分達到了負相關。
表3 學習風格與四級成績相關性(女生)80人
數(shù)據(jù)分析表明,大學生在4個維度8種學習風格方面都有體現(xiàn),具體得分中沒有極端的11分或者0分出現(xiàn)。學生的學習風格是有一定傾向性的,其中感悟/直覺型學習風格中,感悟型風格達到了66.5%,占被試中的多數(shù)。感悟型學習風格的學習者喜歡學習簡單的事情,不喜歡復雜情況或突發(fā)情況,不喜歡與現(xiàn)實生活沒有明顯聯(lián)系的課程。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每個人都有時候是感悟型的,而有時候又是直覺型的,只是傾向度不同。在視覺/言語型風格維度方面,視覺型風格占到了84.4%。視覺型學習者很擅長記住他們所看到的東西,如圖片、圖像、影片等。當通過視覺和聽覺同時呈現(xiàn)信息時,每個人都能獲得更多的信息。這就對我們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提出了要求,即如何采取更多的視覺和聽覺輸入,讓學生獲取更多的信息。男女性別之間的學習風格沒有明顯的差異,只有在活躍/沉思型維度上有較小差異,男性表現(xiàn)沉穩(wěn)與此有一定關系。
從上文的相關表格可以看出,學生的四級考試成績和學習風格之間沒有顯著關系,這說明學習風格對英語學習效果沒有決定性的作用,不能說那一種學習風格就一定會導致學習成績或效果的好與壞。就像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外語學習上的表現(xiàn)一樣,有一定關系,但并不存在著決定性的關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盡管沒有決定性的關系,但大學生學習風格與英語四級考試之間的相關性也是不能被忽視的。了解不同性別學生之間學習風格的特點,以及學習風格與學習成績之間的相關性,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學習,并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選擇適合不同風格學生的教學方法和學習資料,從而展開針對性指導。
研究者認為,學習風格的形成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共同影響,學習風格既體現(xiàn)先天特征又反映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學習風格一旦形成,就不可能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尤其是在短時間之內。外語教學已經從關注“教師如何教”轉變?yōu)殛P注“學生如何學”。這就必然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比較深入的研究,比如:學生的學習有什么特點,哪些是可以改變的,哪些是不可以改變的?研究學生的學習風格,就是為了做到更好地以學生為中心,針對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實行差別化指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根據(jù)自身學習風格特點進行自主學習。
[1]Felder R M&Henriques E R.Learning and teaching styles in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J].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95,(28):21-31.
[2]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6.
[3]李冬耕.學習風格與外語教學研究芻議 [J].外語教學與外語研究,2005(10):22-25.
[4]李燕.外語學習風格與學習策略及其相關性實證研究報告[J].山東外語教學,2009(4):54-58.
[5]吳麗林.理工科大學生英語學習風格與教學策略關系研究[J].外語界,2009(5):50-59.
[6]姚孝軍,陳靜,楊亞敏.英語學習者學習風格的實證研究[J].外語界,2010(3):43-50.
[7]王初明.影響外語學習的兩大因素與外語教學[J].外語界,2001(6):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