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國華,宮研娟,張淑敏
(牡丹江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護理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157009)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工作性質相近或相關的人共同組成一個圈,本著自動自發(fā)的精神,運用各種改善手法,啟發(fā)個人潛能,透過團隊力量,結合群體智慧,持續(xù)從事各種問題的改善,使每位成員都有參與感、滿足感、成就感,從而認識到工作的意義和目的[1]。目前,品管圈已成為護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護理教學培訓等方面取得了較為矚目的成效[2-3]。2013年,牡丹江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以下簡稱醫(yī)院)護理部將品管圈的工作模式引進臨床護理質量管理工作中,突破了原有的護理質量管理瓶頸,取得了良好成效,現報告如下。
醫(yī)院護理部率先在2013年7月開展“品管圈”活動,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由護理部成立醫(yī)院QCC推動委員會,對全院護士進行品管圈相關知識培訓;第二階段在內、外科率先成立8個QCC試點科室,全體圈員每周對活動主題討論1次,1個月為一個質量反饋管理階段,進行階段效果評估,制定6個月為1個品管圈活動周期;第三階段從2014年1月在全院推廣QCC活動,至2015年1月醫(yī)院42個護理單元全部開展品管圈活動。本研究對實施QCC活動前后全院42個護理單元護理質量管理效果進行評價,QCC活動前隨機選取2013年1—6月醫(yī)院收治的840例患者,其中男性426例,女性414例,年齡為18~74歲,平均(38.6±9.7)歲;QCC活動后隨機選取2015年1—6月醫(yī)院收治的840例患者,其中男性437例,女性403例,年齡為18~79歲,平均(39.2±9.1)歲。使用相同的評價標準對兩組護理質量管理效果進行評價,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種類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理論培訓。醫(yī)院成立QCC推動委員會,其由護理部垂直領導,對全院護士進行品管圈相關知識培訓,使全院護士接受QCC教育,轉變護理質量管理觀念、更新理念、開拓思路,提高質量改善能力。培訓內容豐富充實,主要涉及品管圈的相關概念、發(fā)展現狀、新舊七大手法及應用技巧、實施步驟、關鍵點等方面[4]。運用品管圈進行質量管理的要求是強調領導、技術人員、員工的三結合,因此在對全院護士進行品管圈相關知識培訓后,采取全員培訓與個別培訓相結合[5]的方式,又重點對全院42個護理單元的護士長、護理骨干進行培訓,同時采取“走出去”的培訓模式,在活動前期,先后選派36人參加國內、省內進行的QCC專業(yè)護理培訓,深化品管圈實施的意義。
1.2.2 成立QCC試點科室。QCC相關知識培訓后,QCC推動委員會制定了QCC的運行程序、組織框架、管理細則、人員組成要求及職責。將品管圈工作模式運用在臨床護理質量管理工作中先進行試點后全院推廣,在內、外科率先成立8個QCC試點科室。活動具體要求:(1)小組人數4~10人,由輔導員、圈長、圈員組成,確定圈名、圈徽;(2)開展步驟包括選定主題、擬定活動計劃書、現狀把握、設定目標、分析原因、制定對策、對策實施、檢查效果、標準化、總結經驗;(3)以科室為單位成立QCC小組后,各QCC小組要定期向委員會匯報本圈工作開展情況,遇到的問題以及是否需要QCC推動委員會在人力、物力、或與其他部門協調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4)QCC推動委員會要與各小組經常溝通,對試點病房進行指導和監(jiān)管,雙方共同探索,使QCC活動規(guī)范運行;(5)每個QCC小組活動結束后,在全院對本次QCC活動作評價并總結介紹經驗,以利于在全院推廣QCC活動時借鑒。
1.2.3 各品管圈活動。試點科室按照“自愿參加,多層次組合”的原則組建QCC小組,投票選出圈長、圈名、圈徽,明確QCC人員組成要求及職責。全體圈員通過頭腦風暴法分析目前科室在護理質量管理上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環(huán)節(jié),根據存在問題的重要性、迫切性及圈能力、上級政策,確定活動主題,并上報QCC推動委員會審批登記備案;用品管工具“甘特圖”擬定活動計劃書;運用柏拉圖并根據80/20原則分析主要原因,確定本圈需改善的重點內容;按照品管圈的相關公式:目標值 =現狀值-改善值 =現狀值-(現狀值 ×圈能力 ×改善重點)計算出目標值[6];圈長組織全體圈員每周對活動主題討論1次,1個月為一個質量反饋管理階段,進行階段效果評估,圈員針對護理質量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對策及下一步護理工作的重點;圈員們按照已制定的可提高臨床護理質量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具體實施工作,實施過程中圈長和輔導員要加強指導和檢查,確保制定的改進對策有效實施;每一個對策在實施后要進行效果確認,通過收集數據分析其是否有效,對實施有效的對策,制定成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形成長效的護理質量管理機制;QCC活動結束后,制定“品管圈活動成果報告書”,全體圈員客觀評價本次活動優(yōu)缺點,及時總結經驗教訓。
1.2.4 全院推廣QCC活動。8個試點科室開展QCC活動結束后,護理部組織在全院召開QCC成果報告,QCC的“自動自發(fā),團隊合作,品質管理,持續(xù)改善”的管理理念,以及試點科室開展QCC活動所取得的成果得到大家的高度肯定。為進一步擴大QCC活動的開展和實施范圍,提高全院護理服務質量,護理部要求從2014年1月在全院推廣,將品管圈工作模式應用在護理質量管理工作中,至2015年6月全院組成了65個QCC活動小組?;顒又黝}涉及基礎護理、健康教育、護理文書書寫、危重病人管理、護理技術操作、患者滿意度以及安全管理等內容。
對醫(yī)院實施QCC活動前后護理質量管理效果進行綜合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基礎護理、護理文書書寫、危重病人管理、患者滿意度、患者安全管理等。對42個護理單元的日常工作考核、抽樣檢查、評比記錄、管理效果和其他相關統計資料進行對比分析;患者出院時填寫醫(yī)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觀察實施QCC前后患者對護理工作質量的評價,調查問卷共有20項,總分100分,每項劃分標準分為3個等級,即非常滿意5分,滿意3分,不滿意0分;統計開展QCC活動前后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開展品管圈工作模式2年時間,全院42個護理單元患者基礎護理、健康教育、護理文書書寫、護理技術操作、危重病人管理質量明顯高于活動前,65個圈中完成QCC活動設定的目標值有62個,達標率為95.38%,形成標準化措施和流程47個;患者滿意度為92.5%,顯著高于活動前的89.0%;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由活動前的1.31%降至0.36%,降低0.95個百分點;對實施QCC活動前后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與護理安全管理進行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1、表2、表3。
表1 開展QCC活動前后護理質量比較 例(%)
表2 開展QCC活動前后患者滿意情況比較
表3 QCC活動前后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對65個QCC活動小組的所有圈員進行評估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實施QCC活動前、后每位圈員的責任感、工作積極性、發(fā)掘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與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品管手法8個方面的自身評價,每項1~10分,8項共計80分,計算所有圈員的每項得分均數,繪制實施QCC活動前、后圈員評價的雷達圖(見圖1)。
圖1 圈員無形成果評價雷達圖
開展品管圈工作模式后,各護理單元根據護理工作實際情況制定標準化措施、工作流程和操作規(guī)范,規(guī)范護理行為。注重對護士服務態(tài)度、護理技術操作水平、基礎護理、健康教育、住院環(huán)境和護患溝通等方面的培訓及考核,加強對患者的舒適護理,增進護患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滿足患者對健康的需求。該研究患者滿意度為92.5%,顯著高于活動前的89.0%,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得到提高。
品管圈活動強調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品管圈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大力培養(yǎng)護士的工作能力,要求每位圈員能及時發(fā)現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并制定解決措施。本次活動中圈員的責任感、發(fā)掘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8個方面都有提高,如圖1所示,護士的臨床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醫(yī)院在品管圈工作模式的運行過程中,按照PDCA循環(huán)進行持續(xù)性質量改進,全體圈員通過頭腦風暴法分析目前本科室在護理質量管理上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環(huán)節(jié),確定活動主題,用品管工具及80/20原則分析主要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對策,將PDCA循環(huán)貫穿于護理工作的全過程,形成長效的護理質量管理機制,全院42個護理單元護理質量顯著提高,同時降低了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因此,品管圈工作模式可提高護理質量與患者的安全管理,使護理質量得到持續(xù)性改進。
[1] 李紅,余春華,吳洪美.品管圈管理在晚期腫瘤患者壓瘡預防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 志,2013,19(10):1201 -1203.
[2] 錢湘云,謝幸爾,沈娟,等.品管圈在臨床護理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13):1605 -1608.
[3] 劉庭芳,劉勇.中國醫(yī)院品管圈操作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197.
[4] 許晨耘,符林秋,陳克妮,等.以點帶面全面推行醫(yī)院護理品管圈活動[J].護理學雜志,2013,28(13):4 -6.
[5] 倪棟梅.“品管圈”活動在健康教育質量改進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97 -98.
[6] 張志娟.ICU患者深靜脈置管非計劃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1):15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