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師樂器教學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但是,其教學現(xiàn)狀以及具體的教學模式還是存在很多令人擔憂的地方,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一是教學偏離了示范教育的軌道,通常情況下教師會用音樂院校的培養(yǎng)模式進行教學;二是樂器教學并沒有得到普遍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諸如無視學生個體專長以及用上大課的形式進行教學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那么,要如何扭轉這一現(xiàn)狀呢?這時候人們廣泛認可的、有效的教學方式就是樂器分級教學。
關鍵詞:高師 樂器教學改革 分級教學 目的 意義
21世紀的今天,高師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必須是復合型、高素質、高技能、綜合性的人才,如果只是傳統(tǒng)的“書呆子”,那這樣的教學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那么,教師在教學中要如何培養(yǎng)綜合性強的學生呢?筆者指出,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廣大的高師教師必須要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這樣大家才能潛下心來,才能做一些相關的社會調研,從而明確社會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而不是所謂的“閉關鎖國”、“唯我獨尊”。由此可見,樂器教學是高師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系到的不僅是中國人才培養(yǎng)的千秋大業(yè),還有中國經(jīng)濟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
一、高師樂器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長期以來,中國高師樂器教學改革都得不到人們的重視,在很多人看來,樂器教學改革可有可無,它對促進學生發(fā)展沒有任何的意義,也正是這種錯誤的看法,使得高師樂器教學效率異常低下。在個別學校領導以及教師看來,高師音樂只需要鋼琴、聲樂以及相關的其他樂器就可以了,完全不知道樂器在高等師范學院音樂專業(yè)教學大綱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地位。本文指出,樂器教學不僅包括聲樂、鋼琴以及相關的其他樂器,還包括對理論的教學。就時代發(fā)展的需要而言,高師培養(yǎng)出來的必須是比較綜合性的人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適應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進一步促進高師樂器教學的發(fā)展,最終培養(yǎng)具有全能素質的師范生。
(二)缺乏統(tǒng)一的教材以及量化標準
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人們所能接觸到的、看到的樂器書籍可謂是琳瑯滿目,但真正意義上的適應高師樂器教學需要的書籍少之又少,甚至沒有。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不同的學校就會變現(xiàn)出不同的做法,但是他們的做法有離不開一個標準:根據(jù)自身專長以及所好,選擇適應學生發(fā)展的教材,給予各樂器教師更多廣闊的空間。這樣,學校在選擇教材的時候就會表現(xiàn)出很大的隨意性,有時候,學校選擇的教材會嚴重偏離師范教育的軌道,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目前,我國高師樂器教學教材的使用仍舊源于以下兩種情況:一是使用某個出版社或者是某個學校在20世紀60、70年代甚至是50年代的教材,選擇這些教材的學校只能是限制自身發(fā)展。
二、高師樂器教學中樂器分級教學的具體方法
針對分級教學,我們把學生基本上分為零起步的學生以及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對這些不同級次的學生,則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
(一)針對零起步的學生
零起步的學生對樂器沒有科學的認識,很多學生在期末的考核中甚至不能過關,這些就要求教師要注重對零起步學生的教學,要能夠從學生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切實提高教學效率,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基礎班教學
在基礎班教學中,教師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生初步了解所學樂器的基本演奏常識、基礎的理論以及與兩手有關的演奏技巧,在具體學習中,還要了解常用的調演奏練習曲、小樂曲5-7種,這既有利于學生較好地演奏篇幅較為短小的獨奏曲,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相關樂曲的鑒賞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2.應用班教學
經(jīng)過第一個階段也就是基礎班的學習,學生已然具備了基本的學習以及演奏能力,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學習就可以進入第二個階段,也就是應用級的學習了。在第二個階段,學生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fā),展開對學生的教學:首先,不斷加大學生信息量以及對知識的儲備量。在這個階段,學生學習主要是以各地方的民族民間樂曲以及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曲目為主;其次,在具有相關基礎之后,教師就可以將著力點放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上,在相關理論知識指導的前提下,對樂曲做一些簡單的編排,更好地促進自身的發(fā)展。
3.提高班教學
經(jīng)過一系列的考核,學生已經(jīng)達到了應用班教學的要求,這時候學生就會進入提高班的學習,在這個階段,著重強化的是學生的技能技巧以及演奏能力。那么,怎樣提高學生的技能技巧以及演奏能力呢?這就要求教師要為學生選擇作品面廣的樂曲,向學生傳授一些具有技術性以及地方性的音樂作品,當然,教師不可忽視的還有一些優(yōu)秀、經(jīng)典的傳統(tǒng)曲目,科學選擇作品的同時,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適量的讓學生了解一些外國作品,這既有利于提升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也有利于提高學生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以及審美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演奏水平。
(二)針對有一定樂器基礎的學生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樂器基礎,在進入學校之后,由于個體差異以及基礎等一系列原因,學生已經(jīng)不適合小組課的教學了,這時候,教師如果能夠采用小課的形式(一對一教學)進行教學的話,教學就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習中,我們?nèi)耘f可以將學生分為三個階段完成教學任務。第一階段為調整期,在這個階段,教師要做的就是糾正學生以前具體學習中的一些錯誤,然后才去行之有效地措施,切實解決這些存在的錯誤,進而不足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沒有接觸過的東西,這能夠為學生更好地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二、三階段主要介紹的內(nèi)容與上文所說的應用班教學、提高班教學的內(nèi)容相吻合,本文就不一一論述。
三、樂器分級教學的目的以及意義
樂器分級教學在學生的學習以及發(fā)展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使得今后的樂器教學目的會越來越明確,具體教學中,它會將傳統(tǒng)的那種口傳心授的教學方法納入到較為科學、系統(tǒng)并具有一定衡量標準的軌道上來,這能夠切實克服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隨意性;同時,這種教學方法還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它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傳統(tǒng)大鍋飯的形式,使那些真正熱愛音樂、喜愛音樂的人能夠進一步提高自身,得到繼續(xù)深造以及施展自身才華的機會,更為學生的就業(yè)等提供了良好幫助。
基金項目:
本文為唐山師范學院2013年教改立項,課題編號:2013001029。
參考文獻:
[1]吳曉慷.論高師器樂教學改革的思路與設想[J].藝術百家,2012,(S1).
[2]胡小龍.音樂課堂中的小樂器教學研究[J].北方音樂,2014,(05).
作者簡介:
張欣,唐山師范學院音樂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