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涉外經(jīng)濟學院 青 麗
我校教學改革招標項目,和省教育廳設立的一般項目有所不同,是根據(jù)我校實際情況來設計和操作的,有自己的突出特點:
(1)研究的宗旨:是針對現(xiàn)有課程課堂教學內容、方式發(fā)法以及教學手段的改革。
(2)改革的目標:是更好地實現(xiàn)課堂教學,實現(xiàn)我校的教學目標——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
(3)項目的內容:2013年校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立項評審方案中就招標項目立項就嚴格規(guī)定,必須是以“課堂教學改革”為主題。重點推進研討式課堂教學改革,加強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和參與式的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重點支持學生受益面廣的課程教學改革項目。
各學院的教師基本都參與了招標項目的立項研究。各學院招標項目立項指標及通過評選后立項數(shù)目分布如附表。
通過電話聯(lián)系,了解到該15個招標項目的主持人中實際上有2名屬于行政管理人員,并非一線教學老師;剩下的13名教師中有2名在本學期因課程開課的原因暫無法在所授課程上進行項目的研究。共計11名教師目前正用立項的課堂教學改革方法進行授課。
根據(jù)教務系統(tǒng)課表安排,隨機隨堂聽了正在進行課堂改革研究的主持人的授課情況。根據(jù)教師講授的方法、學生上課情況,結合主持人的項目研究內容,實地考察其改革的實施情況。
課后,對學生進行了采訪。就老師上課的情況,讓學生如實地評價教師的授課情況,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改革是否能夠接受,并提出相關意見。
采訪項目主持人,了解其項目進展情況,項目研究方向、內容以及遇到的困難和疑難問題。
所有老師上課都非常認真,隨堂聽課的11名授課教師均采用電化PPT教學。從教師的講授來看,所有老師都準備充分,精心設計課件、講授內容也大都結合當前、聯(lián)系實際。
(1)11名項目主持人中有8名老師采用了現(xiàn)研的改革方式進行講授。
(2)所采用的改革方式基本是討論式,大大增加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調動學生利用課外的時間查閱相關資料進行預習或課后練習。
(3)進行改革后的課堂教學大部分都能結合實際,增加了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尤其是文法學院劉毅老師的課堂教學采用的是辯論的形式展開,這要求學生需要查閱大量的知識內容,并自行整理,同時也要求老師具有很強大的駕馭能力和強大的知識體系來支撐。
(4)對學生的評價,劉毅老師均能很簡練地作出總結。大部分課堂授課學生基本能做到認真聽講,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
課堂情況的不足之處:
(1)有些課堂出現(xiàn)嚴重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聽得懂的學生表現(xiàn)積極活躍,聽不懂的學生態(tài)度消極;
(2)學生坐的普遍靠后,很多課堂前兩排基本無人就坐;
(3)個別學生有(尤其是后排)睡覺、聊天、吃東西、玩手機的現(xiàn)象。
大部分學生覺得老師講授得非常好,學不好的原因歸因于自己。希望老師能講授的慢一點,更能結合實際一些,在課堂上讓學生練習的時間能更多一些。
(1)項目開展情況。
所調研的11個項目中,大部分是由團隊一起研究的,有4個項目是由主持人一人來進行具體的課堂教學改革實踐,其他成員負責調研等其他任務。
(2)項目開展遇到的情況。
被聽課的11個教師均是一直以來從事此類教學的一線教師,項目的開展均在立項之前就已經(jīng)有所啟動,課堂教學的改革也是一步一步慢慢進行變革,并不是在立項后再采取的新的教學方式。
所有項目主持人均更新了教學大綱,增加了教學內容,自制了教學課件。項目研究所采用的手段基本是改革授課方式、方法,增加了老師自己設計的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
項目開展以來,遇到的困難一是資金問題。因為校級教改項目的資金是結題后撥發(fā),所以開展項目研究時需要主持人先自己墊付費用;二是學校的基礎設備差,導致很多需要電化的東西無法展現(xiàn);三是課堂人數(shù)多,想分組進行展開比較困難,因為畢竟課堂教學時間短,想要面面俱到很難。
所有項目主持人都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教學大綱的更新、教學課件的設計。大部分老師均已在省級及以上的刊物公開發(fā)表論文1篇以上,除2名主持人以外,其他主持人均表示擬今年結題。
(3)對教務處項目管理的建議。
對于項目管理方面,統(tǒng)一提出的是報賬問題?;静恢涝撊绾螆筚~,希望報賬程序及要求能更明晰。有些也對結題的要求不是很明了。
綜合上述統(tǒng)計、分析結果,得出以下結論:
2011年以來,我校就依據(jù)省教育廳的《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管理辦法》結合我校實際校情,重新修訂出臺了《湖南涉外經(jīng)濟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管理辦法》(湘外經(jīng)院教字[2012]30號)。管理文件是指導我們開展招標項目管理工作的基本遵循,所有項目主持人很少查閱管理辦法。這需要我們在每年立項后召開項目主持人會議進行學習。
到目前為止,我校的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工作的主要程序或流程基本是這樣的:
(1)發(fā)布通知。每年9月,由教務處在省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的通知的基礎上,結合我校校情,進行研究和設計選題,發(fā)出校級項目研究通知,正式部署項目申請工作。
(2)立項評審。我們接收項目申報時間一般為半個月。由學院根據(jù)《通知》和《管理辦法》要求,初步確定入圍名單。再由教務處初審申報人資格后交由校學術委員會進行嚴格的評審。
(3)批準立項。校學術委員會將評審結果報負責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審定,最終確定正式立項的名單。每個項目根據(jù)評審專家的意見,對其項目申請書完成必要的修改后,教務處公布項目立項文件。
(4)中期檢查。在每年立項的同時對已立項一年以上的在研項目進行中期檢查、督促、指導。
(5)結項驗收。教務處組織專家評審,對已具備驗收基本條件的且申請結題的項目進行結題驗收。對通過驗收結題的項目,下文并撥發(fā)配套經(jīng)費。
應提及的是,我校實行的管理原則是:公正公平,評審小組對項目的質量負責。教務處教研教改科主要是做好服務和資格初審工作,主要內容包括規(guī)劃、指導、檢查、監(jiān)督。
首先,招標項目基本是以研究課堂教學改革為主,所以參與奪標的項目主持人必須是一線教師,而非其他行政管理人員。所有研究的課題也必須緊密結合課堂教學的改革而非其他方面的研究。2013年的招標項目就有2名行政人員立項,還有一名未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教師。
其次,最好突出精品課程和示范課程的帶頭和輻射作用。以項目研究帶動教學工作的改進,包括非試點專業(yè)的教學以及教學管理方面的改革。改革重點是課程體系的整合,難點是對傳統(tǒng)觀念的突破。觀念轉變了,共識形成了,操作起來就容易了。
對以往的項目,立項后均由主持人自行研究,中期檢查也只是查看其上交的中期報告,結題的形式基本以公開發(fā)表論文為主,未仔細檢查監(jiān)督過項目的實際進展情況。這次采訪老師,有幾個項目主持人均反映項目基本由主持人一人具體實踐研究,其他項目組成員只是掛名,或者僅僅只是給點建議,并為做任何具體事務,更別說是改革研究上的實踐。
教學研究和改革實踐是一項費時、費力、短時間內難見成效的事情。要使廣大教師自覺自愿地投入精力,除了建立相應的政策環(huán)境還必須堅持教改課題研究的團隊作用,使主持人所在的教研室真正體會到要做好教學工作,教學研究和改革是必須的。只有這樣,教改才不再是教師主業(yè)之外的事,研究成果的可行性也才能得到及時廣大的驗證。項目的團隊性需要進一步加強。
我校的招標項目基本是針對教師課堂教學改革的研究,其研究成效也應主要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情況的收效如何。而用傳統(tǒng)的以發(fā)表論文來結題的項目成果形式來作為項目結題的唯一檢驗標準似乎有些違背招標項目的立項初衷,需加以課堂教學成效來進行檢驗。擬建議結題時,招標項目主持人需公開錄制一堂公開課,來具體檢驗其研究成效。
我們始終認為,教學改革能否深化并且有可持續(x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參與的深度和廣度,如果沒有廣大教師特別是既有教學經(jīng)驗又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師積極投入,再好的改革愿望也難以成為現(xiàn)實。由于大部分的教師直接反應經(jīng)費的報賬難度之大,所以學校財務需加大投入,全面推進對項目經(jīng)費的支持力度。公開報賬程序及所需發(fā)票的有效性,為教學改革的全面推進提供必要的條件。
以上關于我校改革招標項目的想法,有些可以施行,有些實行起來有些難度,需要創(chuàng)造條件。對我校教學改革研究招標項目的管理,是學校教學管理的基礎性工作之一,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學校必須給予充分的重視才能切實地推動學校教學改革的進程,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1]白風.對于校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管理的幾點思考.科教文匯
[2]雷蕾.精細化管理在高校教改項目及成果管理中的應用.四川警察學院
[3]王芳.建立項目管理機制促進教改不斷深化.中國高等教育
[4]胡國林.加強教研項目管理,推動教學改革深入發(fā)展.中國輕工教育
[5]于永華.提高教改項目管理實效性和研究與實踐.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附表:
單位名稱 招標項目指標 報送數(shù)目 立項數(shù)目商學院 4 3 2外國語學院 4 4 1管理學院 2 2 2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4 4 2機械工程學院 2 2 2文法學院 2 2 2藝術設計學院 3 3 2音樂學院 3 3 1體育學院 2 2 1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學部 1 1 /指標合計 27 26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