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內容摘要】根據(jù)中職學生學習機械制圖的現(xiàn)狀和培養(yǎng)目標,改進教學方式,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運用恰當?shù)牟呗?,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1.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2.教學內容要簡明實用;3.教學中要堅持以“識圖”為主;4.教學中用例題來講解理論知識的方法;5.把機械制圖學習與計算機繪圖相結合;6.把機械制圖的學習貫穿在實訓過程中。
【關鍵詞】中職學生 ?簡明實用 ?“識圖”為主 ?學以致用
我在課堂教學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于要加工的機械零件圖看不懂,每次講到數(shù)控編程題目的時候,要花費很多的時間講解零件圖。因為在中等職業(yè)教學中,機械制圖課程是一門很重要的技術基礎課,是為學生后續(xù)學習專業(yè)課程鋪路的基礎課程。所以我萌發(fā)了對中職學生學習機械制圖課程現(xiàn)狀的情況調查。通過對學生個別交談、全班問卷調查,了解了學生參差不齊的學習現(xiàn)狀,也發(fā)現(xiàn)了以下這些問題
一、現(xiàn)狀分析
1.學習難度比較大
通過調查,有30%的學生認為學習機械制圖難度較小,可以接受;有45%的學生表示機械制圖的有些內容聽不懂;有23%的學生認為自己學不會;有2%的學生準備放棄學習。雖然所有的中職學生都認為學習機械制圖很重要,但由于在初中階段沒有接觸過類似課程,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理解能力也不夠好,中職課程與初中課程的內容差別較大。教師講課方式與初中老師的講課方式也有差別,導致學生學習一時不能適應。學習專業(yè)課的方法,是要求學生根據(jù)理論指導,靈活應用到具體生產當中去,學生沒有實踐經(jīng)驗,學習難度自然很大。
2.學生入門較快
我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好壞,決定了接受能力的快慢。在學習機械制圖入門較快的同學中,約80%的學生是其它功課學習也是比較好的。這些學生各方面的素質相對都好:老師上課認真聽講,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習積極高,發(fā)言踴躍,善于思考,課堂上所學知識能舉一反三,課后作業(yè)、實踐任務完成較好。學的不夠好的學生,大部分是學習態(tài)度不好,也有小部分同學學習比較認真,但是接受能力偏差。
3.學生基礎較差
眾所周知,中職學生相對普通高中的學生來講,文化基礎差,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都不是太好,所以學習機械制圖有很大難度。我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結合本次試卷調查分析,有85%左右的學生剛開始學習機械制圖時,積極性較高,興趣較濃,但是隨著學習內容的加深,知識難度的增加,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前面基礎沒打好,后面更是跟不上,很想放棄學習。
4.項目教學有難度
根據(jù)課程改革要求,項目教學法在專業(yè)課中已普遍采用。它的中心理念是:“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提高技能,培養(yǎng)符合工廠需要的實用技能人才。”但是,機械制圖課有它的特殊性,識記的東西比較多,理論的知識也比較多,還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從與學生個別談話及問卷調查中發(fā)現(xiàn),好多學生學習習慣不好,接受能力太差。課堂布置的任務完成不了,課后的練習更是不會。所以,用任務驅動法、項目教學有一定難度。
二、策略實施
1.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起輔助作用,在機械制圖的學習中,同樣如此。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所謂自學能力,是指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假如學生自學能力提高了,那么他們的學習效果就會顯著加強,遠非注入式教學所能相比。當前機械制圖教學中,普遍存在老師一個人講、學生聽,老師黑板上畫、學生下面看,老師畫多少、學生看多少,老師問什么、學生思考什么,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課后,學生連教材都不去打開。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依據(jù),老師講的內容都是書上的。老師把書上的知識重新組織之后教給學生,光教學生,不讓學生自己去看書,自己去動手畫圖,造成學生知識學得死,題目稍有變化就不會;依賴性很嚴重,離開老師,什么圖都不會畫,不會看。要讓學生提前預習功課,把自學中遇到的問題記下來,在老師講課的時候,就會有重點的去聽,在老師的講解下,會很好的掌握知識,解決問題。
2.教學內容要簡明實用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以基本理論夠用、基本知識廣而不深、基本技能貫穿其中為原則。例如在講述相貫線時,要突出學習簡化畫法,淡化一一求點的畫法幾何的解釋方式。對必不可少的知識點,要采取深入淺出、點到為止的教學方式。對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要采取設置梯度、反復訓練、貫穿始終的教學方式。
3.教學中要堅持以“識圖”為主
這里所說的識圖的“圖”不能片面地理解為識讀組合體的三視圖,而要最終落實到對零件圖、裝配圖的識讀能力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較好的安排和處理識圖與畫圖之間主次分明的相輔相成關系。以讀圖識圖為目的,畫圖為手段,“讀畫結合”“以畫促讀”,從整體上以“識圖”為主的教學方案。要經(jīng)常給學生看這一類零件圖,譬如軸類、螺栓、箱體等等,配合用三維建模軟件來教學,畫出三維圖,然后生成截面圖,有助于識圖。學生開始的時候,可能因為想象能力不足,那就要多練習,用身邊的小物體,畫畫投影圖。如果比較復雜的圖,可能零件是非標的,那么這時候識圖要和原物進行比較,給學生看多了就會了,比如看工廠加工的工件,有助于識圖。
【內容摘要】根據(jù)中職學生學習機械制圖的現(xiàn)狀和培養(yǎng)目標,改進教學方式,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運用恰當?shù)牟呗?,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1.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2.教學內容要簡明實用;3.教學中要堅持以“識圖”為主;4.教學中用例題來講解理論知識的方法;5.把機械制圖學習與計算機繪圖相結合;6.把機械制圖的學習貫穿在實訓過程中。
【關鍵詞】中職學生 ?簡明實用 ?“識圖”為主 ?學以致用
我在課堂教學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于要加工的機械零件圖看不懂,每次講到數(shù)控編程題目的時候,要花費很多的時間講解零件圖。因為在中等職業(yè)教學中,機械制圖課程是一門很重要的技術基礎課,是為學生后續(xù)學習專業(yè)課程鋪路的基礎課程。所以我萌發(fā)了對中職學生學習機械制圖課程現(xiàn)狀的情況調查。通過對學生個別交談、全班問卷調查,了解了學生參差不齊的學習現(xiàn)狀,也發(fā)現(xiàn)了以下這些問題
一、現(xiàn)狀分析
1.學習難度比較大
通過調查,有30%的學生認為學習機械制圖難度較小,可以接受;有45%的學生表示機械制圖的有些內容聽不懂;有23%的學生認為自己學不會;有2%的學生準備放棄學習。雖然所有的中職學生都認為學習機械制圖很重要,但由于在初中階段沒有接觸過類似課程,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理解能力也不夠好,中職課程與初中課程的內容差別較大。教師講課方式與初中老師的講課方式也有差別,導致學生學習一時不能適應。學習專業(yè)課的方法,是要求學生根據(jù)理論指導,靈活應用到具體生產當中去,學生沒有實踐經(jīng)驗,學習難度自然很大。
2.學生入門較快
我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好壞,決定了接受能力的快慢。在學習機械制圖入門較快的同學中,約80%的學生是其它功課學習也是比較好的。這些學生各方面的素質相對都好:老師上課認真聽講,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習積極高,發(fā)言踴躍,善于思考,課堂上所學知識能舉一反三,課后作業(yè)、實踐任務完成較好。學的不夠好的學生,大部分是學習態(tài)度不好,也有小部分同學學習比較認真,但是接受能力偏差。
3.學生基礎較差
眾所周知,中職學生相對普通高中的學生來講,文化基礎差,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都不是太好,所以學習機械制圖有很大難度。我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結合本次試卷調查分析,有85%左右的學生剛開始學習機械制圖時,積極性較高,興趣較濃,但是隨著學習內容的加深,知識難度的增加,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前面基礎沒打好,后面更是跟不上,很想放棄學習。
4.項目教學有難度
根據(jù)課程改革要求,項目教學法在專業(yè)課中已普遍采用。它的中心理念是:“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提高技能,培養(yǎng)符合工廠需要的實用技能人才。”但是,機械制圖課有它的特殊性,識記的東西比較多,理論的知識也比較多,還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從與學生個別談話及問卷調查中發(fā)現(xiàn),好多學生學習習慣不好,接受能力太差。課堂布置的任務完成不了,課后的練習更是不會。所以,用任務驅動法、項目教學有一定難度。
二、策略實施
1.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起輔助作用,在機械制圖的學習中,同樣如此。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所謂自學能力,是指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假如學生自學能力提高了,那么他們的學習效果就會顯著加強,遠非注入式教學所能相比。當前機械制圖教學中,普遍存在老師一個人講、學生聽,老師黑板上畫、學生下面看,老師畫多少、學生看多少,老師問什么、學生思考什么,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課后,學生連教材都不去打開。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依據(jù),老師講的內容都是書上的。老師把書上的知識重新組織之后教給學生,光教學生,不讓學生自己去看書,自己去動手畫圖,造成學生知識學得死,題目稍有變化就不會;依賴性很嚴重,離開老師,什么圖都不會畫,不會看。要讓學生提前預習功課,把自學中遇到的問題記下來,在老師講課的時候,就會有重點的去聽,在老師的講解下,會很好的掌握知識,解決問題。
2.教學內容要簡明實用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以基本理論夠用、基本知識廣而不深、基本技能貫穿其中為原則。例如在講述相貫線時,要突出學習簡化畫法,淡化一一求點的畫法幾何的解釋方式。對必不可少的知識點,要采取深入淺出、點到為止的教學方式。對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要采取設置梯度、反復訓練、貫穿始終的教學方式。
3.教學中要堅持以“識圖”為主
這里所說的識圖的“圖”不能片面地理解為識讀組合體的三視圖,而要最終落實到對零件圖、裝配圖的識讀能力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較好的安排和處理識圖與畫圖之間主次分明的相輔相成關系。以讀圖識圖為目的,畫圖為手段,“讀畫結合”“以畫促讀”,從整體上以“識圖”為主的教學方案。要經(jīng)常給學生看這一類零件圖,譬如軸類、螺栓、箱體等等,配合用三維建模軟件來教學,畫出三維圖,然后生成截面圖,有助于識圖。學生開始的時候,可能因為想象能力不足,那就要多練習,用身邊的小物體,畫畫投影圖。如果比較復雜的圖,可能零件是非標的,那么這時候識圖要和原物進行比較,給學生看多了就會了,比如看工廠加工的工件,有助于識圖。
4.用例題來講解理論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對容易出錯的誤區(qū),要給出正誤對比圖例;對復雜的作圖題,要采用分解圖示或者輔以三維圖方式講解;對新概念采用簡單實例來講解;講解理論基礎知識要融入例題,結合例題,理解學習。在舉比較有代表性的例題之前,要做分析引導,或者讓學生先討論一下。在做例題的過程中,也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并結合一定的問題進行提問,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的學習興趣。
5.把機械制圖與計算機繪圖相結合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繪圖方式漸漸發(fā)生了改變,漸漸被計算機繪圖所替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培養(yǎng)目標,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案,將它們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相輔相成,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學習平面繪圖的內容時,可以先進行手工繪圖,了解作圖順序,方法及國標要求,然后再放在計算機繪圖中進行,讓學生們了解、體會兩種不同的繪圖方法的特點。例如,軸測圖畫法也可以放在計算機繪圖中進行介紹,在計算機繪圖中畫橢圓很方便,并且可設置等軸測追蹤,打開正交模式等,在繪制軸測圖時很方便,這樣就能節(jié)省一些課時。其次,組合體視圖的識讀為次重點,零件識讀為重點,要圍繞這兩個重點進行教學,組合體識圖是入門知識,以手工繪圖為主,計算圖繪圖為輔,著重培養(yǎng)的是空間想象能力,有了這個基礎,后面的內容就好學了。零件圖的識讀包括標題欄、視圖選擇、尺寸標注、技術要求等,可以把零件圖制作成課件進行講解。在計算機繪圖中標題欄有樣板文件可以調用;視圖可以用計算機制圖三維造模;尺寸可以結合計算機制圖中的尺寸標注樣式的設置和尺寸標注命令的使用進行講解;技術要求有對應的模塊選擇。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有的放矢,學習效率可以提高很多。
6.把機械制圖的學習貫穿在實訓過程中
我校學生,在學校學習過程中,有大量的實訓課程。譬如:鉗工實訓、普通車床實訓、數(shù)控車床實訓等。在實訓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用到機械制圖的知識。這個時候,實訓老師可以針對實際情況,把相關的制圖知識再復習一遍。例如,鉗工實訓的時候,學生要在工件上劃線,那么劃線之前肯定要先識讀圖紙,這也就是一個重溫機械制圖知識的時候,再次了解直線度、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圓跳動等形位公差的含義。同樣在車床實訓中,學生也要識讀軸類零件圖。通過一次次的實訓,一次次的識讀加工圖紙,就可以一次次加深對機械制圖知識的 積累、鞏固,達到“學練結合”、“學以致用”的目的。
我通過以上的改進措施,對以后的機械制圖教學有一定的啟發(fā)。在課堂上,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學以致用,對今后的工作學習有更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機械制圖》,機械工業(yè)出版,2012年6月第一版.
[2] 陳桂芬.《關于機械制圖課程改革方向的調查報告》.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