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宇 宋美霖
摘要 隨著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快速發(fā)展,我國高等職業(yè)院校數量已占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加快構建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的背景下,保持并持續(xù)擴大高職院校數量規(guī)模對于實現(xiàn)這一目標具有重要意義。高等職業(yè)學校的數量,決定了高等職業(yè)教育的規(guī)模,了解中國高等職業(yè)院校整體在數量特征方面的發(fā)展態(tài)勢和資源配置情況,有助于從整體上對高等教育宏觀調控的把握。
關鍵詞 高職院校;數量規(guī)模;高化趨勢;分類比較
中圖分類號 G71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4)23-0063-04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4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而其中作為占據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職業(yè)院校情況尤其受到社會關注。目前,中國高等職業(yè)院校整體在數量特征方面呈現(xiàn)怎樣的發(fā)展態(tài)勢?各省的高職院校資源配置是否公平?哪個省份的高職示范校最多?本文將對此進行簡要分析。
一、2014年高職院校整體數量變化趨勢
自2011年以來,全國高等學校數量逐年增加,與此趨勢相一致,高職院校數量也逐年增加,但增速明顯下降。截至2014年7月,全國高職院校共計1327所,占全國高等學校(不含獨立學院)2246所的59%,僅比2013年增加6所,增長率為0.45%,比2013年下降1.32個百分點,比2012年低0.87個百分點。其中,2014年民辦高職院校共計307所,占全國高職院校的23%,但總數為近3年以來的最低點,較2013年減少22所,比2012年減少11所。2012-2014全國普通高校與高職院校增長趨勢見圖1、圖2。
二、各省高職高專院校數量具體比較
(一)總體數量比較
2014年,以各省市擁有的高職院校數量為指標,江蘇省擁有83所排在第一,占1327所高職院??倲档?.25%,廣東、河南、山東和安徽分列第二至第五,分別擁有79所、77所、76所和74所,各占全國高職院??倲档?.95%、5.80%、5.72%和5.58%。全國各省市擁有高職院校數超過60所的共有7個,江蘇、廣東、河南、山東、安徽、湖南和河北,與普通高校相一致,上述7個省也是擁有普通高校數量最多的教育大省。全國擁有高職院校數量最少的三個省是西藏、青海和寧夏,分別僅有3所、8所和10所學校,占比分別為0.23%、0.60%和0.75%。2014年各省高職院校數量及占比情況見圖3。
(二)與本省全部高校占比比較
2014年,如果以各省市擁有的高職院校數占本省普通高校總數情況來看,內蒙古全部48所高校中有35所高職院校,其高職院校與本省高??倲嫡急冗_到72.92%,排名第一。緊隨其后的是青海、福建、安徽和山西,占比分別為72.92%、69.62%、69.61%和67.61%。高職院校數占本省全部高校數比例排在后五位的是北京、吉林、陜西、上海和遼寧,分別為29.76%、40.38%、46.25%、46.96%和49.04%。與本省全部高校占比情況見圖4、圖5。
(三)高職示范校占比比較
2006年11月,為了提升高等職業(yè)院校的辦學水平,教育部啟動了被稱為“高職211”的“百所示范性高等職業(yè)院校建設工程”。包括三批建設和重點培育院校在內,截至2014年,全國共有109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yè)院校,分別分布在31個省市。從各省市擁有的高職示范性院校數量看,江蘇擁有7所居首位,浙江、山東和四川均擁有6所而居第二位,緊隨其后的是上海、湖南、廣東均擁有5所高職院校。海南、貴州、西藏、青海則均只有1所示范性高職院校,處于末位。示范性高職院校分布情況見圖6。
2010年,教育部和財政部聯(lián)合下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yè)院校建設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在原有已建設100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yè)院校的基礎上,新增100所左右國家骨干高職院校,以此繼續(xù)推進“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yè)院校建設計劃”。至2014年,啟動國家示范骨干高職立項建設的院校共有100所,分別分布除西藏之外的30個省市。從各省市擁有的骨干校數量看,江蘇擁有8所居首位,山東和廣東各擁有6所而居第二位,緊隨其后的是浙江、四川、安徽和湖北均擁有5所高職院校。吉林、云南、寧夏、海南、貴州、青海均只有1所骨干高職院校。骨干高職院校分布情況見圖7。
如果以示范性高職院校及骨干校的總體數量占當地高職院校數量的比例為指標,西藏僅有3所高職院校,而其中1所為示范校,占比高達33.33%,排名第一位;寧夏和甘肅分別占比為30%和27.27%排在第二和第三;天津和上海占比分別為26.92%和25.81%,排在第四和第五。值得注意的是,河南高職院校數量為77所,可是示范校只有7所,占比僅為9.09%,因而排在倒數第三位;貴州、云南占比分別為6.89%和8.11%,排在最后兩位。具體情況見圖8。
(四)萬人擁有高職院校數比較
從各省市人口數量與高職院校數量的比例來看,人均擁有資源差距巨大。以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為依據,廣東省為我國第一人口大省,其總人口為10505萬人,擁有79所高職院校,平均132.97萬人才擁有1所高職高專院校。而作為第四位人口大省的四川省,則平均141.22萬人才擁有1所高職院校。緊隨廣東之后的是吉林和山東,分別是130.91萬人和126.81萬人擁有1所高職院校。作為人口排名為21位的吉林省則130.91萬人才擁有1所高職高專院校,則明顯說明其高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相對滯后。而天津只要52.12萬人就能擁有1所高職高專院校,這也印證了天津作為我國職業(yè)教育重鎮(zhèn)的地位。擁有1所高職院校平均人數情況見圖9。
三、總體結論
總體而言,高職院校數量的變化主要是由于一些學校升格、裁撤或合并造成。鑒于國家政策對高職升本的不鼓勵態(tài)度,公辦學校數量增長態(tài)勢趨于平穩(wěn),但是民辦學校數量明顯縮小,在國家近年來大力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支持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導致這一趨勢變化的是學校的內生因素造成,還是制度性、政策性等外生因素造成,其中原因值得深入研究。
與普通高校發(fā)展相一致,擁有普通高校數量最多的江蘇、廣東、河南、山東、安徽、湖南等教育強省,其擁有高職院校的數量也位居全國前列,同時這些省份擁有示范校的數量也明顯靠前;如果以高職院校數量占本省全部高校數量的比例來看,上述省份均處于中游。這說明上述省份高等教育的整體態(tài)勢發(fā)展良好,且普通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相對均衡,省域間“馬太效應”明顯。
單以吉林省情況而言,就各省市人口數量占有高職院校資源情況看,人口排名第21位的吉林省擁有1所高職院校平均人數高居第三位,僅次于人口第四大省四川和人口第一大省廣東省,則說明吉林省高等職業(yè)教育資源的嚴重不足。同時,吉林省高職院校數占本地全部高校數量的比例也位于倒數第三名,則說明吉林省高等教育發(fā)展的相對不平衡,相比普通高校而言,高等職業(yè)教育處于弱勢。上述兩點對于吉林省高等教育宏觀調控具有重要的指標意義,教育部門應對此予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