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敏++++鐘正平
“少教多學”是為了適應發(fā)展性教學,將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教得多轉變?yōu)閷W生自己探知的一種新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真正成為教與學這對矛盾的主要方面,讓學生成為教師指導下學習的主人,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出更廣闊的進步空間,鍛煉他們的自學能力,從而培養(yǎng)其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
具體來說,“少教多學”要最大限度地減少教師的“教”,不講廢話,將教精縮到關鍵處,把關鍵處講深講透;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教師該扶就扶,該放就放。從課前的預習、讀書、借助工具書和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來解決生字新詞、初步讀懂課文,質疑并解疑,后將這一系列的活動體會帶到課堂當中,與其他同學交流討論,最終依靠大家的力量解決問題。
這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繼新加坡在全國范圍內實施該項措施后,在我國的不少學校也在嘗試使用并初見成效。這些實踐表明,“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實施,大幅度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樹立起一種學習的責任感。對教師和學生來說,學習不再是教師教,學生被動地學,而是“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互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了樂趣,教師也因此而達到了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目的,有效提高了語文教學質量與效率。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做到:
一、改進教學方法,營造語文學習新環(huán)境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學習的興趣,就無法很好地掌握知識,這就要求教師采取多種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松鼠》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向學生展示一些關于松鼠的圖片或者視頻,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松鼠這一動物上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順利引入《松鼠》這一篇課文。
(二)建立新的評價觀念
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同時,也需要教師的肯定和認可,才能更好地學習。因此,這就要求教師改變語文學習中非對即錯的簡單化評價,對學生的表現做更有助于學生發(fā)展的評價。例如,給學生的作文寫評語時,應在指出學生文章不足之外,善于發(fā)現學生文章中的閃光點,給予學生更多積極正面的評價。
(三)允許不同觀點的存在
學生作為一個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獨立個體,因受到多種主觀因素的影響,他們的認識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就要求教師要允許不同見解、不同觀點的存在,而不強求統(tǒng)一。例如,在閱讀最經典的道德兩難故事《海茨偷藥》時,開放性問題:海茨該不該去偷藥?為什么?有的學生認為海茨應該去偷藥,因為人的生命價值遠遠大于藥劑師財產的所有權,有的學生則認為海茨不該去偷藥,因為偷竊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這樣,允許不同觀點的存在,使得學生們敢于說出心中所想,這樣做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積極性。
二、把學生的學習權利還給學生
(一)把課本研讀權還給學生
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基本學習方式是研讀課本,要做到“少教多學”,就必須把課本研讀權歸還到學生手中,將語文課堂教學的模式由“以教師講讀為主”轉變?yōu)椤耙龑W生自主研讀為主”,要給予學生充分閱讀課本的時間,讓學生在閱讀中逐步深入了解課文,形成屬于學生自己的認知。
(二)把自主學習的時間權還給學生
學生要達到“多學”的目的,聽講很重要,但是比聽講更為重要的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學”和“訓練”。要做到“少教多學”,就必須把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權還給學生。
為了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自主學習時間,教師需要牢固樹立以下幾點意識:第一,要有“先學后教”的意識。有效的教學,應該是讓學生先自主學習,而后,教師再根據學生自主學習中產生的問題進行教授并補充;第二,要有“以學為主”的意識。所謂學習,應是學而習之,突出的重點是學而非教。有效的教學,應是“以學為主”,而不是“以教為主”。第三,要有“學然后會”的意識。有效的教學,要達到的目的是學生的“會”,這種“會”不是教師所教的,而是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自我主觀意識上的學習所獲得的、印象深刻的知識。例如:
魯迅《阿Q正傳》這篇文章,每一個小部分都大有文章可做:魯迅、阿Q的形象、中國的阿Q、阿Q的文化意義、傳記、中國的傳記、辛亥革命、小說的寫作手法等等。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多個合作小組,指導學生自我閱讀,尋求課題方向,利用圖書館、網絡等各種信息資源,充分獲取所需信息,最后再以小組形式展示學習成果。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合作能力、獨立思考和綜合分析能力、以及占有資料能力和讀寫能力都會得到大大增強。
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媒體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用于傳遞教育教學信息的教學媒體日益豐富和發(fā)展,充分地利用媒體也成為教育教學信息傳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每個單元、每個課題、項目都有一定的教學目標,即具體的教學要求,比如要使學生知道某個概念,或明白某種原理,或掌握某項技能等等。為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常需使用不同的媒體去傳輸教學信息。這就需要教師仔細斟酌,根據現代多媒體的不同特點加以取舍。
對現代教學媒體的綜合利用,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信息的傳遞效率,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通過設計增加多媒體課件的交互性,方便資源共享,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參與教學活動的平臺。計算機模擬和虛擬仿真技術還能給學生提供一種接近真實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如身臨其境般進行學習,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不斷深化,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的弊端在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深入下日益顯露,教師占據課堂中心,學生主體性得不到發(fā)揮,教學模式固守死板,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得不到實質性提高,這就要求有新的教學理念來改變這一狀況,而“少教多學”這一教學理念成為新課程改革教育浪潮中一個極具特色的教學模式,通過改進課堂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新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把學生應有的學習權利還給學生,充分合理利用現代教育媒體技術等一系列的方法,來改變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缺點和不足,使得語文課堂不再枯燥,而是使課堂充滿樂趣性與創(chuàng)造性。
參考文獻:
[1]吳新英.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快樂教學法[J].科技信息,2010,(1).
[2]黃鳳群.“少教多學”的課堂模式[J].師道·教研,2012,(3).
[3]朱紅明.構建“少教多學”語文課堂的意義與策略[J].青年文學家,2012,(10).
[4]寇平平.論“少教多學”[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1(第9卷),(4).
[5]韓建華.“少教多學”的教學策略[J].中華少年,2012,(8).
[6](美)肯尼斯·莫爾著,劉靜譯.課堂教學技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強敏 揚州市竹西學校 225100
鐘正平 寧夏師范學院 756000)
現代語文(教學研究)2015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