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晚期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正確臨床處理方法。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89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89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中11例經陰道分娩,78例行剖宮產分娩,其中剖宮產同時行肌瘤剔除術69例,剖宮產同時行肌瘤剔除術出血量和手術時間無明顯增加。結論 剖宮產同時行肌瘤剔除術并沒有增加手術的風險,具有可行性。
關鍵詞:晚期妊娠;剖宮產;肌瘤剔除術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是較為常見的妊娠合并癥,是產科常見的高危妊娠。它的發(fā)生率約占子宮肌瘤的0.5~1.0%,占妊娠的0.03~0.1%[1],我國妊娠期發(fā)病率為0.3~7.2%[2]。近年來我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發(fā)病有明顯上升趨勢。由于子宮肌瘤生長部位不同,可對妊娠(早、中、晚期)、分娩及產褥期都可造成不同的影響,故處理是否合適直接影響到母嬰健康?,F(xiàn)對我院2005年1月~2014年6月晚期妊娠合并子宮肌瘤89例住院病歷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5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89例,年齡19~45歲,平均28歲。初產婦74例,經產婦15例,分娩孕周為37~42w。
1.2子宮肌瘤發(fā)現(xiàn)時間 妊娠前發(fā)現(xiàn)10例,妊娠期發(fā)現(xiàn)41例,其中孕早期發(fā)現(xiàn)30例,孕中期發(fā)現(xiàn)9例,孕晚期發(fā)現(xiàn)2例,剖宮產術中發(fā)現(xiàn)38例。
1.3肌瘤的類型和部位 漿膜下肌瘤33例,占37.1%;肌壁間肌瘤42例,占47.2%;黏膜下肌瘤8例,占9.0%;宮頸肌瘤6例,占6.7%;單發(fā)肌瘤60例,占67.4%;多發(fā)性肌瘤29例,占32.6%。子宮肌瘤直徑0.5~9cm,平均(3.2±0.5)cm。
1.4分娩方式 89例中11例經陰道分娩,由于肌瘤小或少,不影響產程,對肌瘤未處理;78例行剖宮產分娩,其中剖宮產同時行肌瘤剔除術69例。
1.5剖宮產指征 78例孕婦剖宮產的指征:合并子宮肌瘤40例,產科其他因素例,其中胎位異常38例,胎兒窘迫12例,產程異常14例,剖宮產史6例,胎盤早剝4例,前置胎盤3例,高齡初產3例。
2結果
2.1手術時間及手術失血量 9例單純剖宮產的平均手術時間(45±5.85)min, 失血量(200±20)ml;69例平均手術剖宮產同時行肌瘤剔除術時間(50±6.35)min,失血量(230±35)ml。經過統(tǒng)計學處理,比較兩組手術時間及失血量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肌瘤病理檢查 69例剔出的肌瘤均進行病理檢查,均為子宮平滑肌瘤,其中紅色變性8例,玻璃樣變2例,1例子宮腺肌瘤,均為良性肌瘤。
2.3產后隨訪 產后42d復查,陰道分娩及剖宮產分別在子宮恢復、陰道惡露持續(xù)時間和產褥期無明顯差異。其中未剔除肌瘤的20例患者有6例因肌瘤增大而在剖宮產手術后3~5年行子宮肌瘤剔除術。
3討論
3.1診斷 孕前有子宮肌瘤病史的患者容易明確診斷。在孕早期,子宮增大不明顯,通過婦科檢查及B超較易發(fā)現(xiàn)子宮肌瘤。到妊娠中、晚期,子宮、胎兒明顯增大,子宮肌瘤與胎兒頭部、肢體容易混淆易導致漏診,而且B超檢查時因子宮肌瘤變平、變軟與周圍組織界線不清易導致漏診[3]。通常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無明顯臨床癥狀,當子宮肌瘤發(fā)生紅色變性、子宮肌瘤蒂扭轉等情況時,臨床上有相應癥狀發(fā)生。因此剖宮產術中應仔細探查子宮,能防止部分子宮肌瘤的漏診。由于妊娠時肌瘤的軟化及子宮肌層肥厚,即使直接在子宮上排摸,不是較大的肌瘤也可能漏診。
3.2肌瘤對妊娠的影響 與肌瘤大小及生長部位有關。黏膜下肌瘤、宮頸肌瘤及宮角肌瘤常影響精子或受精卵通過、著床,引起不孕或早期流產。肌壁間肌瘤突出宮腔,粘膜下肌瘤占據宮腔,使宮腔變形,宮腔壓力增大及內膜供血不足,易造成流產、早產、胎位異常、胎盤低置或前置、胎膜早破及產道梗阻等,同時胎兒娩出后易影響子宮收縮,導致宮縮乏力和產后出血。故因子宮肌瘤導致胎位異常、胎盤早剝及前置胎盤等病理情況為手術指針的發(fā)生率較高,使剖宮產率升高。
3.3分娩方式 根據孕婦年齡,胎齡,肌瘤大小和部位,有無產科并發(fā)癥而決定。如果檢查確定中小型子宮肌瘤不影響產程,不阻礙產道可試行陰道分娩??稍诋a前經B超檢查進一步明確子宮肌瘤情況,一般直徑<5cm且子宮肌瘤位于子宮前壁、后壁或宮底,孕婦無子宮收縮乏力者可試陰道分娩,但應防止第二產程延長及產后出血。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者如果還其他并發(fā)癥,如胎位異常、胎盤早剝、前置胎盤、產程異常等產科情況應放寬剖宮產術指征。
3.4剖宮產術中子宮肌瘤的處理 對于剖宮產術中是否同時剔除子宮肌瘤,一直存在著爭議,目前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認為:剖宮產術中除了帶蒂的漿膜下子宮肌瘤、靠近子宮切口容易剔除的子宮肌瘤和比較小的漿膜下子宮肌瘤外,不認可在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如果要切除子宮肌瘤患者,可在產后月經來潮后行手術切除。理由是:①妊娠時子宮肌壁血供豐富,術時易出血增多,增加產后出血量和感染的幾率。②胎兒娩出后,子宮收縮變形,子宮肌瘤于周圍界限不清,增加手術難度。③產后子宮肌瘤可能會縮小。另一種認為:剖宮產同時剔除子宮肌瘤可行。其與單純的剖宮產比較,出血量及手術難度增加不明顯,若留下子宮肌瘤不處理可影響子宮收縮,使出血量增加,產褥感染率也增加,可能再次手術剔除子宮肌瘤或行子宮切除[4]。隨著臨床上多年來對剖宮產分娩時肌瘤處理的大量討論和實踐,以及各種縮宮素和血管阻斷技術的及時應用,大多數(shù)學者支持術中同時行肌瘤剔除術。本組資料顯示,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與單純剖宮產相比,手術時間、出血量情況及術后恢復情況無明顯差異,并且不增加術后感染率。
3.5剖宮產同時剔除子宮肌瘤注意事項 ①先行剖宮產術,除粘膜下子宮肌瘤經宮腔切除外,其余均應先縫合子宮切口,然后再子宮肌瘤剔除術。②剖宮產切開子宮時應盡量避開子宮前壁肌瘤,必要時行\(zhòng)"T或\"S\"形切口。③子宮肌瘤位于子宮下段時,可在子宮體部行縱切口。④剝出子宮肌瘤前應在肌瘤四周及基底注射縮宮素,待敏感后在行子宮肌瘤切除,這樣可使出血量不會增加。⑤在找到子宮肌瘤與子宮壁的分界后予以分離,可采用邊分離邊結扎包膜血管的方法,以減少出血量。⑥術后用卡前列甲酯栓(卡孕栓)2mg置肛,避免產后出血??傊?,剖宮產術中行子宮肌瘤剔除,要嚴格掌握手術指征,要選有經驗的醫(yī)師手術,術中要權衡利弊,避免處理不當導致子宮切除,給患者帶來身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以及不必要當然經濟負擔。
4結論
剖宮產同時剔除子宮肌瘤是可行的。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在孕期和產褥期易發(fā)生變性或加劇原有變性,子宮肌瘤可能會影響分娩及產褥期子宮恢復,子宮肌瘤在生育年齡段不可能自行消退,而可能會逐漸增大,因此在剖宮術同時剔除子宮肌瘤可減少分娩期及產褥期并發(fā)癥,確保母嬰健康,又減少子宮肌瘤再次手術的幾率。剖宮產術中是否剔除子宮肌瘤始終存在爭議,尤其是較大的子宮肌瘤。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增加,目前多主張在剖宮產術中同時剔除子宮肌瘤,可避免分娩后子宮肌瘤影響子宮恢復,減少產后出血,降低產褥感染率,同時又終止了子宮肌瘤繼續(xù)發(fā)展及惡變。剖宮產同時剔除子宮肌瘤是安全可行的,不增加患者痛苦,有利于產后恢復,降低二次手術率及子宮切除術的發(fā)生率,具有長遠現(xiàn)實的意義。
參考文獻:
[1]Chen YH,Lin HC,Chen SF,et al.Increased riak of preterm births among women with uterine leiomyoma:.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J].J Hum Reprod, 2009, 24(12):3049-3056.
[2]楊蕾,侯紅瑛,范建輝,等.剖宮產術中子宮肌瘤的處理與手術方式探討[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7,23(22):3601-3602.
[3]陳桂紅,董鳳群,張愛紅.超聲對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監(jiān)測的臨床價值[J].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06,7(4):309-311.
[4]楊英.妊娠合并子宮肌瘤235例臨床分析[J].腫瘤學雜志,2008,2(14):141-142.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