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腦梗死二級預(yù)防藥物治療依從性。方法 采取回顧性研究2013年1月~12月在本院住院腦梗死患者248例,應(yīng)用抗栓、他汀類藥物,并根據(jù)患者血壓、血糖水平應(yīng)用降壓、降糖藥物。比較患者在發(fā)病1月時及1年時服用抗栓藥物、降壓藥、降糖藥物、他汀類藥物的情況指標。結(jié)果 抗血小板藥物的使用情況,卒中后第12個月抗血小板治療比例65.7%明顯低于于卒中后1個月比例95.2%;他汀類藥物,卒中后第12個月他汀類藥物治療比例50.8%明顯低于卒中后1個月比例91.9%;降壓藥物的使用情況,卒中后第12個月降壓藥物治療比例82.9%低于卒中后1個月比例91.9%;降糖藥物使用情況,卒中后第12個月降糖治療比例71.8%明顯低于卒中后1個月比例92.3%。通過χ2檢驗我們證明抗栓藥物、他汀類藥物、降糖藥物用藥比例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與1月時相比1年時患者服用降壓藥物比例雖然有所降低,但比較未見有統(tǒng)學差異。結(jié)論 患者發(fā)病后1年抗栓藥物、降糖藥、他汀類藥藥物使用率均明顯下降,將導致患卒中再發(fā)風險明顯增加。
關(guān)鍵詞:腦梗死;二級預(yù)防;依從性
腦梗死是指局部腦組織因各種原因引起的循環(huán)障礙,從而導致相應(yīng)供血區(qū)的腦組織軟化壞死,具有致殘率、復(fù)發(fā)率、病死率高及經(jīng)濟負擔重的特點[1]。2004年~2005 年全國第3 次死因調(diào)查顯示,腦卒中已躍升為我國第一位死因[2]。而腦梗死是最常見的腦卒中類型,占全部腦卒中的43%~79%,我國復(fù)發(fā)率約11.2%[3],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腦梗死后二級預(yù)防對預(yù)防腦梗死復(fù)發(fā)至關(guān)重要,長期堅持二級預(yù)防可減少腦梗死的復(fù)發(fā)。本研究通過2013年1月~12月我科住院診治的腦梗死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了解本地區(qū)腦梗死患者二級預(yù)防狀況,以便更好地指導患者規(guī)范化預(yù)防。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2013年1月~12月我科住院診治的腦梗死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4],并經(jīng)顱腦CT和(或)MRI 確診。排除標準: 有意識障礙者;有吞咽困難者;有消化道潰瘍及出血者;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者;有癌癥者及疑血障礙疾病者;隨訪時死亡者;患者及家屬拒絕或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者。符合上述標準的入選者248例,男135例,女113例,男:女=1.19:1,年齡45~86歲,平均(65.46±8.73)歲。
1.2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一般資料性別、年齡、吸煙史,卒中家族史,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史,房顫史,高血壓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高血脂史,服藥史,血脂,血糖,凝血功能,心電圖,心臟彩超,頭顱CT、MRI。由神經(jīng)內(nèi)科醫(yī)生進行登記、電話隨訪患者卒中后1個月、12個月二級預(yù)防情況,并進行分析。
1.3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患者腦梗死后第1 個月、12 個月二級預(yù)防情況見表1。
2.1抗血小板藥物的使用情況 在248例腦梗死患者中,卒中后第12個月抗血小板治療比例65.7%明顯低于于卒中后1個月比例95.2%,通過卡方檢驗我們證明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cχ2=86.29,P﹤0.001)。
2.2他汀類藥物的使用情況在248例患者中, 卒中后第12個月他汀類藥物治療比例50.8%明顯低于卒中后1個月比例91.9%,通過卡方檢驗我們證明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cχ2= 102.66,P﹤0.001)。
2.3降壓藥物的使用情況 在248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壓者152例, 卒中后第12個月降壓藥物治療比例82.9%低于卒中后1個月比例91.9%,通過χ2檢驗我們證明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cχ2=3.41,P=0.065)。
2.4降糖藥物使用情況 在248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78例, 卒中后第12個月降糖治療比例71.8%明顯低于卒中后1個月比例92.3%,通過χ2檢驗我們證明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cχ2=11.14,P=0.001)。
3討論
研究證實抗血小板藥物能預(yù)防腦梗死的復(fù)發(fā)及降低病死率[5],可使再發(fā)風險平均下降22%[6],是腦梗死二級預(yù)防的重要手段。REACH研究[7]中,中國入組患者服抗血小板的比例為87.3%;PRESS-China協(xié)作組研究[8]顯示國內(nèi)門診患者服用抗血小板的比例為75.6%。在本研究中,抗血小板的1個月時使用還是令人滿意的,腦梗死后12個月時比例明顯降低,患者對長期治療的依從性明顯下降。
歷時5年的強化降脂治療預(yù)防缺血性腦卒中再發(fā)研究(SPARCL)[9]肯定了他汀類藥物預(yù)防腦卒中再發(fā)的作用,為增強腦梗死二級預(yù)防提供了重要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在本研究中,他汀類藥物1月時使用同樣是令人滿意的,腦梗死后12個月時比例明顯降低,患者對長期治療的依從性明顯下降。
高血壓史是公認的腦血管病最重要和獨立的危險因素,與腦梗死的發(fā)生率密切相關(guān)[10],有研究顯示,規(guī)律服用抗高血壓藥可使卒中風險減少24.0%[11]。然而美國一項調(diào)查[12]顯示,在卒中二級預(yù)防中,高血壓患者接受降壓治療為86%,本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腦梗死高血壓患者的降壓比例與此水平相當,且依從性維持在較高水平。
糖尿病是再發(fā)腦卒中的的獨立危險因素[13],已有研究顯示北京腦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出院3個月控制達標率為96.1%[14]。本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我區(qū)腦梗死患者出院時血糖控制比例較高,但患者長期依從性低。
總體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相對于抗血小板、降糖、他汀類藥物治療,降壓治療的依從性較高,但長期依從性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明顯下降,可能的影響因素有:患者缺乏對腦梗死二級預(yù)防知識的了解,對長期服藥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擔心藥物的相關(guān)副作用,長期服藥的醫(yī)療費用較高,也與醫(yī)生對于腦梗死二級預(yù)防指南的掌握不足,患者及家屬對于疾病的認識和重視不足有關(guān)。
本研究局限性:①本研究通過門診及電話隨訪,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大多數(shù)來源于患者及其家屬,存在信息偏倚;②雖然隨訪時只對患者進行登記或調(diào)查,沒有涉及對患者用藥行為或認知的干預(yù),但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服藥依從性;③本研究僅限于單中心的住院后患者,存在選擇偏倚,需進一步行多中心研究。
腦梗死的二級預(yù)防對于患者及社會都是極其重要的任務(wù),患者發(fā)病后1年抗栓藥物、降糖藥、他汀類藥藥物使用率均明顯下降,將導致患卒中再發(fā)風險明顯增加,需提高醫(yī)務(wù)人員對腦梗死二級預(yù)防的重視,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依從性,減少卒中再發(fā)風險,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活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Qian YR,Lee MJ,Hwang S et al. Neuroprotection by valproic Acid in mouse models of permanent and transi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J]. KoreanJ Physiol Pharmacol,2010,14(6):435-440.
[2]Zhu C. The Third National Survey on the cause of death[M].Beijing: Peking Union Medical University Pres, 2008: 14-52.
[3]Liu L, Wang D, Wong KS,et al. Stroke and Stroke Care in China : huge burden, significant workload, and a national priority. [J]. Stroke,2011,42(12):3651-3654.
[4]中華神經(jīng)科學會,中華神經(jīng)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379-380.
[5]Antithrombotic Trialists'Collaboration.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prevention of death,myocardial infarction,and stroke in high risk patients [J]. BMJ, 2002,324( 7329) : 71-86.
[6]Willems R,Exner DV.Do population studies confirm the benefit of oral anticoagula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 demonstrated in clinical trials[J].J Interv Card Electrophysiol, 2004, 10(Suppl)1:9-16.
[7]Touz6 E,Mas JL,RGther J,et a1.Impact of carotid endarterectomy Oil medical secondary prevention after a stroke or a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results from the Reduction of Atherothmmbosis for Continued Health(REACH)registry[J].Stroke,2006,37(12):2880-2885.
[8]PRESS-China協(xié)作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抗栓藥物的使用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七城市門診連續(xù)病例的橫斷面調(diào)查[J].中國卒中雜志,2007,2(4):301-307.
[9]Amarenco P, Bogousslavsky J, Callahan A 3rd et al. High-dose atorvastatin after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J]. N Engl J Med,2006,355(6):549-559.
[10]Diener HC, Weimar CU.pdate of secondary stroke prevention. [J].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9,24(6):1718-1724.
[1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J].高血壓雜志,2005,13(Suppl):5-41.
[12]Holloway RG,Benesch C,Rush SR.Stroke prevention:narrowing the evidence-practice gap[J].Neurology,2000,54(10):1899-1906.
[13]Selvin E, Marinopoulos S, Berkenblit G, et al. Meta-analysis: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diabetes mellitus. [J]. Ann Intern Med,2004,141(6):421-431.
[14]張茁,王力,何曉芬.北京地區(qū)缺血性腦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二級預(yù)防的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2010,12(4):329-332.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