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怎樣讓課堂的主人——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獨到見解,敢于質疑,敢于挑戰(zhàn)老師和教材?怎樣能讓所有學生都主動參與課堂,展露自己的才華,展現(xiàn)自己獨特的個性,讓人感受到課堂中煥發(fā)出的生命活力?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課堂;活力;情感需要
中圖分類號:G622.42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13-052-2
請在乎學生的情感需要
在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上老師往往講的很多,怕學生學不好,聽不懂,把知識恨不得全部灌給學生。殊不知這樣反而害了學生。最近,筆者在一次聽課時,覺得兩位老師在教學《確定位置》這一內容時,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結果就體現(xiàn)了不同的教學理念,也獲得了不同的教學效果?,F(xiàn)選取其中的一些片段,讓我們一起來思考一下:
[案例1] 師直接出示游樂場示意圖。問“你們想玩不想玩”學生只能被動選擇喜歡。師輕描淡寫地說游玩需要認識方位。我把方位講解一下東南西北東北西北。然后讓學生貼旅游景點,這本是一個好的設計,可老師只讓兩三個學生參與,大多數(shù)同學成了可有可無的看客,成為配合老師上課的工具,而不是具有探究意識的主體。在說游戲路線時,教師又不顧學生的心理實際人為地加大難度,用東北西南東北選兩個詞說行的路線。學生無從下手,發(fā)言寥寥無幾,教師很費力地講解確定位置,從課堂效率來看,不是成功的。
[案例2] 師先做游戲,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結合揚州地方的旅游景點引出:“你最喜歡到什么地方玩?”生很自然地說到瘦西湖去玩。老師想去怎么辦呢?請同學們當導游。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出示問題:“該乘哪一路車到瘦西湖?”學生紛紛獻計獻策,說出自己的想法,最終統(tǒng)一思想,站在路的這邊乘車,就是確定位置。到了瘦西湖,打算看哪些景點呢?學生迫切想知道到哪些景點玩。師順水推舟地出示瘦西湖平面圖,講解一下圖標。讓學生自己選擇,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在選擇景點旅游路線時,讓學生上臺當導游,其他學生評價。隨著學生的介紹,其他學生一目了然地知道了旅游景點應注意方位,確定好自己的位置。學生的選擇旅游景點方案,正好讓學生掌握知識,展示自己的個性。學生通過自己設計,小組合作,很快掌握了確定位置。此時,他們急需嘗試應用自己的知識,師適時出示邵伯船閘游覽平面圖,讓學生及時應用知識,化為能力。這節(jié)課最后通過小象請客,巧妙地掌握了知識,并把知識充分運用于自己的生活中。整節(jié)課學生興趣盎然,效果很好。
[反思] 為什么兩節(jié)課的內容相同,而學習效果大不一樣呢?在內容相同的情況下,學生的情感需要直接決定了學習活動的效果!兩個案例都提到了合作學習,但是第一位老師忽略了一個原則:合作學習任務的難度應該大于個人的學習能力,同時應該小于群體的合作能力,而且還應該注意學生是否有合作的情感需要。
上面案例中的第二位教師不僅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更善于激發(fā)學生對學習任務的認同感,巧妙地把學習任務變成了學生自己的情感需要。
引意外之水,澆思維之花
在教學中,我們追求預設的精彩生成,但總有預設之外的“意外”出現(xiàn),因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而產(chǎn)生更多的信息和創(chuàng)新的火花,盡管是奇談怪論、異想天開,甚至還有錯誤。但其中很多的信息是有價值的,對師生的今后思維發(fā)展是有巨大作用的。這些意外的發(fā)生在情理之中,卻又在老師的意料之外。那怎么在教學中,有哪些原因可能導致意料之外的生成?如何讓意外變一點不意外,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教學片段] 師:估計一下,買一個電話機和一輛自行車,大約需要幾百元?在小組里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1:需要800元,206約等于200,604約等于604,206+604≈800元。
師:如果媽媽帶了800元錢,能買回這兩件東西嗎?
生2能,因為大約需要800元,媽媽正好帶了800元,夠了。
生3:不同意。實際比800元還多10元,媽媽只帶了800元,所以不夠。
生4;覺得能?,F(xiàn)在買東西可以還價,810元可還到800元,所以能。
師:你們真會動腦筋!如果我們從數(shù)學的角度來考慮,800元到底夠不夠呢?請同學們再想一想。片刻以后,大部分學生舉手回答。
生:知道了,大約需要800元,可能比800元多一點,也可能比800元少一點,可以很快估算出,我們覺得夠。
……
[教學反思] 讓我感到慶幸的是,沒有給學生的思維套上枷鎖。學生的認識的偏差,課堂的不確定因素,教師的到位的點撥等都會造成我們所認為的“意外”。如何對待學生的意外,筆者認為:
1.教學中應該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
教師應該記?。喝魏螘r候都不要追求任何一種強制的統(tǒng)一,應該允許學生以自己的眼光“看”數(shù)學,以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想”數(shù)學,讓不同的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案例中生1從估算的角度得到了問題的答案。生2從精確計算的過程中有了自己的理解。而生3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給出自己的結論。無論結果是否正確,答案多么希奇古怪,出人意料。教師都不應該指責,應態(tài)度誠懇,這樣可能將出現(xiàn)的問題轉化成新的教學資源,把原先可能成為缺憾的問題轉化成教學亮點,從而使生成閃亮起來。
為人師者,對于策略和結果,應該允許多樣化,只要在一個“相對合理的”范圍之內都是對的。
2.引領學生充分思考、探究。
教師要為學生思考、探究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使每個學生有機會自己去探究和思考問題,而不是輕易將答案告訴學生。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使學生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來理解和解答問題,即使是學生錯誤的想法也要讓其充分說出自己的思維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自己多種理解轉變?yōu)椤皵?shù)學化”的思考。“學生知道了,大約需要800元,可能比800元多一點,也可能比800元少一點,可以很快估算出,我們覺得夠?!边@是在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識別、矯正的過程中,運用自己的所學來證明,在過程中彰顯策略,對比差異,進行適當?shù)膬?yōu)化。突出估算的方法,彰顯估算的價值。
3.營造合作交流的課堂氛圍。
在設計課堂教學計劃和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可以讓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習他人的方法和想法,鼓勵學生對自己的看法進行反思和說明,面對學生的課堂思維意外,引導學生在爭辯中進行思維碰撞,完善學生的思維品質。既然“意外”無法避免,我們該怎樣在意外之處造就更多的精彩?那么引意外之水,澆思維之花是我們每個老師所應該做的。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數(shù)學教育應該“在學生的認識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上”“初步學會運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在教學百分數(shù)的意義和寫法時,我進行了以下的嘗試:
1.從生活中來。
先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百分數(shù),由于課前學生收集了不少百分數(shù),學生積極匯報自己如何收集的,有的說在報紙上找的,有的說在電視上聽到的,有的說在網(wǎng)上查的……這樣把知識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明白知識來自于生活。
我引導說生活中有這么多的百分數(shù),說明了什么?生說百分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運用。此時學生習百分數(shù)的欲望被激發(fā)出來,如何讓百分數(shù)的學習目標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呢?我適時引入:①學校舉行投籃比賽,每班只能派一名選手參加比賽?,F(xiàn)在六(1)班有三名選手,六(1)班的學生犯愁了,選誰去呢?你認為按什么標準確定這名選手?學生由趣而疑、由疑而思,知識在交流中增強,思維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學生有的說看誰投中的次數(shù)多,有的說看誰投中的準。學生的學習不只是“文本課程”而是“體驗課程”,充分把學生放在一個主體的位置,促進了學生價值觀的綜合發(fā)展,很自然地引入百分數(shù)。教師真正做到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是為學生提供環(huán)境條件刺激的創(chuàng)造者,同時又是一個積極的鼓動者。學生自己感悟了百分數(shù)的意義,讓學生緊貼生活,說說你收集的百分數(shù)的意義。學生爭相發(fā)言;課堂氣氛熱烈,讀寫百分數(shù),本是枯燥無味的,喚不起學生的興趣,但通過讓學生自學寫自己喜歡的百分數(shù),教師不再指派,而是自主選擇。求異的心態(tài),又驅使學生選擇各具特色的百分數(shù)來解說:小于100%的,等于100%的,大于100%的,分子是整數(shù)的,分子是小數(shù)的……
2.到生活中去。
在學習了百分數(shù)的意義和寫法后,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生活,到生活中去,從學生的近視率入手,學生觀察、分析,情真意切,很自然地明白了保護眼睛的重要性,怎樣保護眼睛?再引入到我國的耕地和人口,通過對百分數(shù)意義和理解,知道了我國人多地少,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有的講計劃生育,有的講保護耕地……
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感油然而生,從而活用了知識。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不正是體現(xiàn)了我們苦苦探索的課程新理念嗎?
綜上所述,我們在數(shù)學教學中必須讓課堂變成一個富含詩意和創(chuàng)造的理想天堂,使教學過程富有獨特的生機和鮮活張力,讓學生感到課堂是學習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