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要了解幼兒告狀的原因與特點,正確認識、看待幼兒的告狀行為,科學引導與教育幼兒,使幼兒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交往,學會解決矛盾,從而提高交往的技能與水平。
關鍵詞:告狀;態(tài)度;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2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13-017-1
在幼兒園里,幼兒愛告狀的現(xiàn)象十分突出。處于學前階段的幼兒其心理發(fā)展水平表現(xiàn)出極大的差異,在發(fā)生矛盾時,開始尋找心理保護,自覺不自覺地向成人“告狀”。其實幼兒的“告狀”動機很單純,大多沒有一般意義的“告狀”內(nèi)涵,不具有“告發(fā)”的意思。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們也常常會遇到。以下我通過自己的案例進行分析。
一、幼兒告狀行為與原因分析
有一次餐后活動時,我組織孩子們折紙,許多孩子都在認真地折著。突然戴正宇來告狀,“汪潔在打周欣怡”,于是我叫上了汪潔和周欣怡,教育她們要團結友愛。過了一會兒,張昱鋮也來告狀:“徐祥博在說話”,“饒?zhí)鞓窙]在折寶塔”,看到老有人來告狀,我就隨口說了一句:“噢,老師知道了?!北銢]有馬上作出反應。當戴正宇告狀以后,發(fā)現(xiàn)老師“反應冷淡”,于是他也坐不住了,開始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起話來了。
幼兒的告狀行為指幼兒在他們自己認為受到同伴侵犯或發(fā)現(xiàn)某種行為與幼兒園集體規(guī)則、老師的某項要求不相符時,向教師發(fā)起的一種互動行為,或3~7歲的幼兒將自己或別人受到的欺負向教師陳述的過程。
幼兒告狀行為也是有原因的。第一,為宣泄緊張的情緒。第二,幼兒對周圍人和事物的評價多依賴于成人的態(tài)度。第三,幼兒愛告狀受老師評價標準影響。第四,幼兒為了讓人關注、受人承認而產(chǎn)生的告狀行為。第五,幼兒愛告狀還源于一些家長的教育觀念沒有擺正。第六,一些客觀或人為因素增加了幼兒間的摩擦,引起幼兒告狀。
皮亞杰認為3~7歲的幼兒在道德發(fā)展上處于他律道德階段或道德實在論階段。他律的道德判斷具有客觀性,是早期兒童道德發(fā)展水平的本質(zhì)特點。由于幼兒的這一年齡特點,當同伴的行為與教師制定的規(guī)則不符時,往往會引發(fā)幼兒的告狀行為,這是孩子們愛告狀的原因之一。
二、如何正確對待幼兒的告狀行為
看到這個情況,我知道我的處理方式有問題了,于是,我走到他身邊,說:“你剛才坐得很好,要保持呀!饒?zhí)鞓房赡懿粫蹖毸?,你去教教他好嗎?”“好的?!贝髡盥牭轿业谋頁P顯得非常高興,樂顛顛地去教小朋友了。
幼兒大多愛告狀,告狀的次數(shù)多了,老師便覺得心煩,有時對幼兒的告狀,心不在焉地說聲:“好”便敷衍了事。
其實,幼兒的告狀就是一種變相的詢問,或是想引起老師的注意。當她告訴老師“××坐得不好時”,其實也是告訴老師“我坐得很好”,如果老師這時不及時表揚、批評,幼兒便認為老師可能允許此種行為;告訴老師“××沒在折寶塔”,表示她在認真地做老師教的事??墒沁@時老師的冷淡讓她感覺到失落,于是表現(xiàn)為故意說話,從而引起老師的注意。
(一)對幼兒的告狀行為進行正確處理
不管孩子告狀的原因是什么,此時教師在孩子心目中就是至高威望的大法官,任何簡單敷衍的態(tài)度對孩子都是不禮貌、不尊重的。
1.要重視幼兒的告狀行為,對幼兒的告狀持歡迎態(tài)度。幼兒愛告狀是他們這個年齡階段普遍的現(xiàn)象,老師不要怕幼兒告狀,從積極意義上說,幼兒告狀正是他們親社會的一種表現(xiàn)。因此,教師對幼兒的告狀應持歡迎的態(tài)度,在工作中遇到幼兒告狀,可以先停一停別急著打斷或不耐煩,微笑會讓自己與幼兒都得到放松,要耐心指導,幫助幼兒。只要教師能重視幼兒告狀,并以恰當?shù)姆绞郊右灾笇?,相信幼兒的這些良好心理品質(zhì)會得到發(fā)展。
2.認真傾聽幼兒的告狀,要了解原因“對癥下藥”。遇到幼兒告狀,教師應耐心傾聽,細致、全面地調(diào)查爭吵、控告的原因,詳細地弄清告狀的原因,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對癥下藥”,選擇適合的處理方法。
3.要教育幼兒看到別人的長處。教師要從生活中讓孩子體會到寬容的樂趣。教育孩子多看別人的長處。讓孩子學會公正、客觀地看待別人,多學習別人的長處,多發(fā)現(xiàn)別人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找出自己的不足,而不是處處找別人的碴兒。
4.兒童發(fā)展的方向是由依賴走向獨立,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處理好自信和自我的關系。孩子依賴性強,遇事總想依賴別人幫忙解決,通過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可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在遇到問題時,先自己想辦法解決,這樣也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和處事能力,并且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能學會分享與合作。
5.讓求助告狀的幼兒樹立信心。教師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組織各種不同形式的活動,培養(yǎng)幼兒獨立處事的能力和良好的品質(zhì),減少幼兒的告狀行為。要教育孩子有什么事、有什么話要敢于直說,要讓孩子相信父母和老師對于直話直說的孩子是很贊賞的。如果孩子以后說話還是“彎彎繞”則可采取佯裝聽不懂的方法,使孩子有話非明講不可。
6.冷處理。冷處理即是對幼兒的告狀行為不予馬上回應。視情況而定是否要在幼兒情緒平復后跟幼兒聊聊告狀的原因,以充滿理解與平靜的口吻和他們對話。
因此,我們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告狀,從孩子的告狀中教師可以了解到其他孩子的活動情況,如果我們教育方法得當,還會提高教育效果。這時,老師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觀念:正確的規(guī)則意識。事實上,大班孩子已經(jīng)有了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也可以讓孩子做小老師,互相監(jiān)督、互相提醒,或讓孩子自己制定規(guī)則要求,這樣不但有利于規(guī)則習慣的養(yǎng)成,也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