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科學探究活動是一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課外活動,但是大量的研究調查表明,我們的學生課外自主進行科學探究的時間少得可憐,許多學生幾乎為零。本文著重從根本入手,首先分析了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主要體現(xiàn)在:“學業(yè)負擔太重,沒有剩余時間進行課外探究”、“ 思想上不夠重視,沒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等,并結合實例進行分析,進而通過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探索,尋求解決的方法,主要體現(xiàn)在:“正確引導,激發(fā)興趣,探究有價值的科學活動”、“ 充分感受,有效實施,注重探究方法的
指導”等。望這些方法對有效開展農村小學科學課外
探究活動有所幫助。
【關鍵詞】科學課外活動;探究方法
“科學課外探究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開放的現(xiàn)實生活和學習情景中,從生活和學習實踐中選定和確定喜愛的研究專題,通過親身經(jīng)歷進行解決問題的自覺學習,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F(xiàn)實中有一部分科學教師卻認為既然這個探究活動是課外的,就理所當然是學生自己的課外行為,忽視了這個活動應當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從學生的年齡特點看,學生的行為有很大的不自覺性,他們的經(jīng)驗是有限的,興趣是易變的,如果教師對學生“科學課外探究活動”不予以檢查、不予以指導,不予以鼓勵,學生很容易半途而廢或者就是不加以理睬。面對這些困惑,我開始探索如何有效開展科學課外探究活動的方法。
一、正確引導,激發(fā)興趣,探究有價值的科學活動
我們的科學探究活動為什么激發(fā)不起全體學生的參與熱情?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老師在設計活動時沒有照顧到全體學生。我們一旦擅自拔高了他們原由的知識和探究能力,那探究活動就不能順利進行。所以說,我們在設計科學活動時,首要考慮的就是我們學生的興趣和接受能力,畢竟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是探究的實踐者,設計出與他們實際能力相符的活動方案,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證科學探究活動的順利開展。
作為科學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探究前,首先應該對學生所要探究的問題進行篩選,從中選出比較容易完成的、確有價值的問題,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有效的探究。例如在上完了《溫度與水的變化》這一單元后,教師讓學生提出自己還想在課后研究的問題。于是學生提出了很多問題:多少度的水洗澡比較合適?一杯開水變涼是怎么變化的?白天的時候幾點鐘最熱?一杯冷水變成開水到底膨脹了多少?南極和北極的冰川會融化嗎?……對于這么多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顯然有些問題是學生有能力完成的,但根據(jù)實際條件,有些問題學生要完成是相當困難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的。在這個時候,教師就要充分發(fā)揮其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合理選擇課外探究的問題,以達到真正有效的課外探究活動。
二、充分感受,有效實施,注重探究方法的指導
學生作為課外探究活動的主體,在探究性的科學學習過程中,必須充分體現(xiàn)他們的主動性,發(fā)揮他們的能動作用,自己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或計劃,自己動手搜集資料,開展課外探究活動。當然作為小學生,尤其作為剛學習科學的小學生來說,剛開始進行課外探究時,必然會遇到很多困難,這時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幫助,此時教師的角色應該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親密的合作者和協(xié)助者,而不是探究活動的主導者。
1.“由扶到放”,逐步培養(yǎng)
學生課外探究活動的引導是一個慢慢從扶到放、逐步培養(yǎng)的過程。剛開始時,教師應當為學生的探究活動奠好基石,指導多一些,也可以確定較容易的課題,讓多人合作或單獨探究同一活動。等到學生適應了課外探究的過程以后逐步放手,再讓他們各自進行探究活動。
2.“由生到熟”,制定計劃
在進行探究活動前,都需要制定具體、可行的計劃。在課堂上,由于有教師的指導,學生每次的計劃都較詳細、合理。但是離開了教師,學生能否較全面地制定可行的計劃呢?實踐證明,剛開始時,學生不知道該如何著手,但經(jīng)過幾次的探究,他們漸漸掌握了課外探究的套路,開始能事先制定可行的計劃,并對探究中的某些情況有所預測。某同學在剛上科學課時,課外觀察大樹,他只是到大樹邊,自認為是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可是課上許多情況都說不上來;而后來動物單元中,他去探究校園里的小動物前都制定了計劃,所以探究起來就輕車熟路。在了解了學生探究的問題后,幫助、引導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是取得課外探究成功的前提。
3.“由獨立到合作”,成立協(xié)助
即便學生已能較獨立地進行課外探究活動,但教師要花的精力還是不少,像獲取反饋信息,指導改進的方法,探究成果的寫作、展示……這就必須在班中或小組中成立一定的協(xié)助人員,將可行的任務交由他們去完成。
4.“由校到家”,家校聯(lián)合
對于學生課后的探究,教師要給予極大的關注,時不時地問問學生,你們研究得怎么樣了?讓他們知道老師一直關注他們的行為。其次要給予及時的幫助,有的孩子就是因為碰到了難題而沒有及時得到幫助最后喪失了信心。學生課外探究中可能會遇到許多的問題:查資料缺少電腦和書籍,做實驗缺少器具,家長不夠支持……這就要求教師發(fā)動各方力量,創(chuàng)設學生進行課外探究的良好環(huán)境。
三、有效整理,及時反饋,注重探究活動的實效
學生的談及活動的實施只是探究活動的一部分,在探究活動之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及時進行整理和反饋,為學生搭建交流的平臺,因為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必然會產(chǎn)生和發(fā)現(xiàn)許多新的問題,此時教師要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xiàn)象的理解,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分析他們這些想法的由來,鼓勵學生間的交流和質疑,引導、啟發(fā)學生尋求解決的方法。
1.認真傾聽,搭建交流平臺
我們的科學課堂應當培養(yǎng)學生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與結果,進行交流,并參與評議;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能對自己和他人的研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并與他人交換意見。在探究之后,教師應當提供學生交流的平臺,在課堂上營造氛圍、創(chuàng)設空間,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讓每個同學都有提問、發(fā)表、展示的機會,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目的。科學教師及時督促檢查,鼓勵評價,給學生提供可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品位課外探究活動的成功感。
2.形式多樣,展示探究成果
對于探究活動,小學生只有三分鐘熱度,這是小學生的天性,因為他們的恒心是有限的,即使大人,要想持之以恒也是比較困難的。為了讓學生能持之以恒地進行課外探究,必須充分重視學生的課外探究成果,讓他們產(chǎn)生一種科學家發(fā)現(xiàn)奧秘似的成就感。所以,應盡量通過多種形式,來展示學生課外探究的成果。
關于小學科學課外探究活動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和摸索的地方,也是我們專職科學教師不斷努力和發(fā)展的方向!
(作者單位:浙江省長興縣和平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