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的地理教學中,教學方法尤為重要,由于知識面的廣泛,知識難點較多,需要一個正確有效的教學方法作為教學質量的支撐和保證。利用觀察學習法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通過觀察學習能夠更為直觀的詮釋地理學習中的各種內容,使學生更為深刻直觀的接受地理知識,加強了血紅色呢過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激發(fā)了學生對地理課堂的興趣。
關鍵詞:觀察學習;高中地理教學;應用研究;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0(b)-0000-00
隨著教學改革的進行和深入,傳統(tǒng)教學理念逐漸被遺棄,現(xiàn)代教學要求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還要在知識運用及各方面素質能力上具有顯著提升,這需要學生能夠將學習代入生活,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中事物的理解,加強對學科知識的認識,培養(yǎng)應用能力。
1高中地理教學中的觀察學習
觀察學習是地理學習的特色方法之一,通過觀察能夠更直觀的了解地理教學內容中的多個重點要素,更好的學習和把握知識點,從感官刺激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1學習方法
普遍的方法有圖片觀察法、實物觀察法、課外實地觀察法、多媒體演示觀察法等。
圖片觀察法是由教師指導,讓學生通過與課堂內容相關的地圖、實景圖或其他示例圖作為觀察對象,對相關的地理知識進行探討和分析,得出知識的規(guī)律和具體應用方法。
實物觀察法往往應用在地質類知識的教學中,觀察對象一般是模擬實驗或者展示的形式,例如通過模擬流沙試驗示范河流的沖積作用,或者通過礦石標本的展示,引導學生對地質運動產生更為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培養(yǎng)一定辨認礦石的能力。
多媒體觀察法一般應用于天文方面或難以用實驗來表現(xiàn)出來的自然規(guī)律,通過多媒體軟件的應用,用生動形象的動畫效果還原天文地理中的宇宙系統(tǒng)運動,解釋宇宙中的結構,幫助學生認識到其中的規(guī)律。
課外實地觀察的方法需要一定的現(xiàn)實基礎,由于需要教師帶領學生脫離課堂,在校外進行實地觀察,近距離了解地理知識的規(guī)律和應用,一方面需要有符合教學內容的實地環(huán)境,另一方面也需要從學校到家庭各個方面的一致協(xié)調,觀察活動存在一定的開展上的困難。
1.2具體作用
通過觀察法的應用,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觀察學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相當重要,首先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地理學習是一個需要探究的課程,不僅是在課堂上,很多內容由于較為抽象,需要長時間分析、比較,得出其中的規(guī)律,這需要學生有較好的探索精神和邏輯能力,通過觀察方法的培養(yǎng)和觀察習慣的建立,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這一習慣。
運用一定手段幫助觀察法的進行,能夠在很多情況下幫助學生直觀認識到現(xiàn)實中難以展現(xiàn)出來的地理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升知識格局,豐富眼界,還能通過這些新鮮的知識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學習知識內容,增強學習效果個教學質量。
觀察法的進行,是由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獨立自主進行觀察和理解,這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觀察法的應用同時也使一種對學生學習能力和方法的一種培養(yǎng),學生需要在觀察后結合生活中的規(guī)律,有效整理出實際理論,一定程度上也具備了對知識技能實際應用的能力,這也符合了現(xiàn)代教學理論中對于學生多方面素質培養(yǎng)的標準,滿足了教學要求。
2觀察學習目前存在的問題
觀察學習也存在一定開展上的阻力和實際應用中的誤差,在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上都可能存在一些問題,影響最后的學習情況和教學質量。
2.1學習方法的問題
學生進入高中學習之初,往往會因為高中與初中學習內容的差異,產生一種學習方法上的不適應。地理也是如此,與初中相比,高中地理的學科內容涵蓋更廣泛,對邏輯性要求更高,講解也越來越抽象,對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由于課堂內容越來越接近科學體系,這也需要學生能夠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多聯(lián)系實際生活來理解,保持一定的學習積極性。
2.2教學方面的問題
目前的地理教學往往缺乏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許多學校因為輔助工具的不足導致了師生互動貧乏,教學方式單一,在課堂上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沒有好好把握教學中將學生作為主體的要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觀察教學方法優(yōu)化措施
觀察法的教學優(yōu)化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個是對學生的指導方向,另一個是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
3.1確定觀察主體
確定觀察主體是觀察法教學的第一步,通過對教學目的研究,確定最佳的觀察對象,是保證觀察效果的重要基礎。觀察對象要求主體鮮明、效果突出,最好是能夠讓學生一目了然。在觀察前可以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先具備一定的認識,為觀察打下基礎,保證觀察能偶落到實處,具備良好的教學效果。
3.2維護觀察過程
在觀察過程中同樣要講究方式方法,例如通過分組的方式讓觀察效果更好,通過小組的討論能夠讓學生能夠自主解決更多認知上的問題,分享知識和經驗,培養(yǎng)了團隊協(xié)作的能力。觀察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意外情況的發(fā)生,尤其是在課外實地觀察,老師應該注重教導學生建立安全意識,在觀察中尤其注意安全第一,在組織去戶外時要注意不能單獨行動,聽從指揮并服從調配。
觀察過程的維護效果直接影響到教學結果,是否能夠達到教學目的。通常情況下,教師應當事先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觀察,明確觀察的方向和目的,通過提問的方式也可以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開闊學生的思路,使學生在觀察中更多的應用對比和分析,加深觀察印象。由于地理內容較為抽象和廣泛,當學生陷入誤區(qū)時需要教師及時進行糾正,提醒學生具體觀察中的正確內容,幫助學生做到觀察的客觀性、全面性、科學性,保證觀察活動的教學效果的同時也維護和加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3觀察后的總結整理
任何教學活動結束后,都需要一個總結整理工作,對知識內容進行梳理,觀察法也使一樣,通過結束觀察后進行的總結,能夠理清觀察內容間的邏輯關系,綜合教學知識內容,加深對教學中概念的認識,通過有效的總結,能夠減輕課堂上的學習負擔,不必再繁雜的學業(yè)中額外抽出時間反復復習,通過在生活中不斷加深印象和認識,能夠更好的進行知識的吸取和消化,使學習事半功倍。
綜上所述,觀察學習是高中地理教學的巨大幫助,通過結合理論知識,將學習過程帶到生活當中,無時無刻不在學習,大大提升了學習效率和質量,同時豐富生動的觀察內容,也使得課堂學習不再枯燥,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對于科學的認知程度,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地理知識。
4結束語
地理教學通常離不開實際的觀察與分析,很多充滿邏輯性的內容需要學生大量的思考,地理教學中的觀察學習法就是對地理教學內容的一種運用,也是對知識點進行詮釋的良好方式。在現(xiàn)代教學理念中,越來越強調知識的實用性和素質的全面發(fā)展,這要求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還懂得知識的應用,這需要對知識更為深刻的理解,通過觀察學習法的應用,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應用的能力,還學會了自主學習、團隊協(xié)作,用求知的眼光去觀察世界,無時無刻不在學習,滿足了現(xiàn)代教學的標準與理念,符合教育的發(fā)展發(fā)現(xiàn)和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彥曉,梁彥慶.PBL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5,(3):115-117.
[2]張立偉.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及對策探微[J].高考,2015,(1):69-69.
[3]王曉麗.淺談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學周刊A版,2015,(8):113.
[4]德吉卓嘎.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分析[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5,(4):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