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在古詩詞課堂教學中,能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紹幾種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興趣教學方法:1、導語激趣:2、誦讀激趣。3、背景激趣。4、質疑激趣。5、活動激趣。6、多媒體激趣。7、運用激趣。8、改寫激趣。
【關鍵詞】古詩詞 "課堂教學 "激發(fā)興趣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淵源流長,名篇佳作浩如煙海。中國的古典詩詞,內(nèi)涵深刻,意存高遠,包含許多哲理。以唐詩宋詞為主體的古詩詞作為語文教學最豐厚的載體,應該成為學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綠洲,成為孩子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風景,成為學生心靈世界中的一股甘泉。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重視古詩詞教學,并力求探索出教學古詩詞的新思路。努力做到“教師,一個引導者,他撐著船,學生們用力地用槳把船劃向前”。引領學生們“品古典詩歌靈性風采,游物我兩忘的至美境界”,讓學生沐浴在古詩詞的陽光下,與古詩詞結下不解之緣。
中華傳統(tǒng)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學生學習和繼承這些文化遺產(chǎn),對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對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水平,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古語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于學習而言,興趣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有了興趣,學生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主動探求思索,促進學習成功。“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傳統(tǒng)教學手段單調(diào)、呆板、枯躁,難以誘發(fā)學生的興趣,那么作為語文老師,該如何有效地進行古詩詞教學,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呢?根據(jù)這十幾年的教學,我想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和體會。
1、導語激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焙玫膶耄且粔K磁鐵,能牢牢抓住學生的心魄,將他們引入知識的海洋,誘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古詩文因時隔久遠,且內(nèi)容深奧,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導入時要激發(fā)學生對這些課文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口技》這篇課文時,有位老師是這樣開頭的,先讓學生模仿鳥叫、火車鳴笛聲、馬蹄聲等,再放一段洛桑的擬聲表演錄音。這時老師才說:“洛桑不過對三五種聲音同時模擬,明朝林嗣環(huán)寫的《口技》中的表演者卻可以將幾十種、幾百種聲音一齊發(fā)出。”老師話音未落,學生就迫不及待地翻書了。好的導語設計,讓學生先入為主,為學生閱讀課文創(chuàng)造了一個前提條件,驅動和控制了學生的心理,使之更易接受知識和技能,給人以啟迪,催人奮進。
2.誦讀激趣。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初中學生要能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古詩詞,具有初步鑒賞古詩詞的能力。因此,在古詩詞的教學中,誦讀顯得尤其重要。誦讀是感受詩的意境的最直接的方法。通過教師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示范,挑起學生的朗讀愿望,然后通過領讀、分組讀、交叉讀、加背景音樂等形式,這樣就會很容易把學生帶到詩詞的意境中,感悟詩詞的韻味。如教學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先讓學生朗讀成誦,學生很快就會悟到詞中的幾種意象,經(jīng)過老師略加點撥,就會明白眾多意象構成行旅之人孤獨寂寞凄涼的意境,從而理解詞的思想內(nèi)容。李煜的《相見歡》是表現(xiàn)作者由皇帝淪落為階下囚的痛苦和對故國的離愁,誦讀時教師指引學生注重其音節(jié)、節(jié)奏的變化:“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蓖ㄟ^直接感受句法、音節(jié)的錯落,緩慢而深沉地朗讀,學生不自覺地進入作品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境界中,體味到一個亡國之君的孤獨形象,從而準確理解詩歌所抒發(fā)的感情。
3、背景激趣
認知心理學認為“背景知識會直接影響閱讀理解的過程和結果”。古詩文的創(chuàng)作年代、背景離現(xiàn)代都很久遠,學生大多了解不深。為了消除時代隔閡,有必要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以前都是老師直接給學生講。其實這樣做學生印象不深,仍然沒能走進作者和當時的社會生活,應當發(fā)動學生利用多種渠道,自己動手去收集、整理。如在學《狼》時,學生通過搜集,上臺不但準確介紹了蒲松齡的生平,而且還把他屢試屢不第,設茶攤搜集《聊齋》創(chuàng)作素材的故事以及他那幅“有志者,事竟成”的對聯(lián)都一一介紹出來。有的還收集了相關的圖片。學生積極參與,在課前就醞釀起對古詩文學習的濃厚興趣。講王維的《山居秋暝》時,教師可以介紹有關王維的一個小典故:有人藏有一幅“奏樂圖”,在誰都不知道奏的是什么曲子的情況下,王維看了看畫,僅僅憑畫中演奏人物手的姿勢,便斷定彈的是《霓裳羽衣曲》,并且說出是此曲中講王維的《山居秋暝》時,教師可以介紹有關王維的一個小典故:有人藏有一幅“奏樂圖”,在誰都不知道奏的是什么曲子的情況下,王維看了看畫,僅僅憑畫中演奏人物手的姿勢,便斷定彈的是《霓裳羽衣曲》,并且說出是此曲中第三疊中的第一拍。一些好事之徒馬上召來樂工奏之,結果奏到第三疊的第一拍的時候,那樂工的姿勢和畫中人物的姿勢果然無一差錯。
4、質疑激趣
“學則必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睂W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學習才有興趣,才會主動。為了啟發(fā)學生有大進,在古詩文教學中,我不斷啟發(fā)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探索問題,并鼓勵學生發(fā)表個人獨到見解。通過質疑、探究,調(diào)動學生學習古詩文的積極性,激起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如何引導學生質疑呢?首先,為學生提供寬松的環(huán)境。學生大膽設疑、質疑需要教師的鼓勵,因為大多數(shù)學生想質疑而疑慮重重,既怕老師瞧不起自己,又怕同學譏笑。這時教師應多鼓勵學生,那怕是提出看起來幼稚可笑的問題,也要給以充分肯定。其次,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質疑習慣。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無疑到有疑,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在思考中質疑,在釋疑中理解,在理解中創(chuàng)新,從而使學生獲得新知。第三,還應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設疑、質疑的基本方法可以從認識事物的三個層面上考慮,一是“是什么”,二是“怎么樣”,三是“為什么”。就一篇古詩文而言,可從字詞、句式、結構、主旨、語言特點等方面設疑、質疑。這樣能使學生有疑可質,學習興趣自然會提高。
5、活動激趣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習古詩文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把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的古詩文教學課上得生動活潑、興趣盎然。如教學《晏子使楚》,可把課文編成課本劇讓學生上臺表演。教學《愚公移山》,可針對愚公愚不愚開辯論會。教學《于園》,可以讓學生學做導游,介紹于園。此外,還可以開展古詩文朗誦比賽,古詩文名句積累比賽,古詩文成語、典故出處集錦比賽等語文活動,使學生嘗到成功的甜頭,從實踐中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學生在實踐中才智得到發(fā)揮,就會有快樂的情感體驗。
6、多媒體激趣
多媒體技術一進入課堂,便以其集成性、控制性、多元化、多樣化,為學生提供了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學習環(huán)境。它具有突破時空,增加范圍,擴大容量的特點,增加了教材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并借助形、色、聲、情的神奇配合,不僅為教師提供直觀、形象、高效率的教學手段,也同樣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智力培養(yǎng)、素質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