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歌唱,是用聲音表現(xiàn)人類感情的藝術手段,情感,是聲樂藝術中的靈魂。情感覆蓋了聲樂教學的全過程,是教學活動成功的催化劑。教師在聲樂教學活動中通過運用“以情入手,以情生情”等一系列情感維度下的教學策略,增強聲樂教學的效果,成功地實現(xiàn)聲樂教學目標。
我國古代《樂記》中有過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的記載。它告訴人們: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情感的升華;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內心體驗和態(tài)度;聲樂認知與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同時發(fā)生,交互作用,它們共同組成了學習心理的兩個不同方面;在聲樂教學中,教師除運用聲樂技巧外,最重要的是用真實的情感準確地表達歌曲的內容,給予學生美的享受和情緒的感染,以引起師生內心的共鳴?;诖?,近年來筆者以學前教育專業(yè)的聲樂課堂教學為載體,對情感維度下的聲樂教學策略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一、以情入手,以情生情
以情入手,以情生情主要是指對聲樂作品情感內涵的挖掘和理解。聲樂作品中蘊藏著大量豐富的情感顯性因素,教師既要成為聲樂作品的欣賞者,又要做聲樂作品藝術情感的傳播者。首先教師應根據(jù)自己的見解和閱歷,把握作品的情感脈絡,并引起自己感情上的共鳴,然后才能將這種情感傳遞給學生。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深入鉆研教材,認認真真?zhèn)湔n。此外教師還要在幫助學生了解作品的風格、創(chuàng)作手法、思想情感、樂曲高潮上多下功夫,用較準確的聲音來塑造形象和表現(xiàn)情感。例如在教學《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這首歌曲時,把握住第一段“節(jié)奏旋律舒展”是關鍵,教師教唱時要情緒飽滿,唱得流暢,富有強弱對比感;歌曲第二段“大跳音程及切分音”的運用是重點,教唱時要有一種悲憤控訴的情緒,注意力度的變化與音量的控制。
二、以情主導,以情激情
以情主導,以情激情主要是指聲樂教師在教學中的自身情緒。在整個聲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情緒不僅僅是快樂的,而且還是飽滿和振奮的,甚至在必要情況下,帶有某種程度的激情和高漲的情緒來影響和引發(fā)學生的快樂情緒。惟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感染學生,使學生的情緒也興奮起來,整個課堂的氣氛也隨之充滿應有的生氣和活力。例如在教唱《拾豆豆》時,教師的表情是快樂的,伴奏與旋律是跳躍的,學生的表情與演唱同樣是歡快的;在教唱《搖籃曲》中,教師的表情和聲音是柔和、平靜、深情的,伴奏是平穩(wěn)、搖曳的,學生的演唱同樣是輕柔、平靜、深情而祥和的。
三、以情入境,以境生情
以情入境,以境生情主要是指在范唱、伴奏和語言表述等教學過程中情感的有效運用。
首先教師富有表情的完整的范唱,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整體的音樂想象,激發(fā)他們自身擁有一條情感涌動的河流,使其在對藝術的感知和體驗過程中,產(chǎn)生學習歌唱的欲望和興趣。例如歌曲《黃水謠》是即興伴奏中,第一段用長琶音型的跑動來描繪家鄉(xiāng)的美,同時略顯憂傷;對比段用三連音為一拍的柱式和弦和震音伴奏音型來表現(xiàn)控訴、悲憤的心情;在現(xiàn)段用速度較緩的琶音伴奏音型來使悲傷的心情得以延續(xù)。對歌曲伴奏的合理編配,對學生的學習與演唱、情感的抒發(fā)起到了非常良好的營造效果;再者聲樂教師要善于用言語來表達教學內容中的情感。聲樂課中的語言應是藝術化的語言,在對歌曲的講解、朗誦、啟發(fā)、提問等過程中運用語言、語調、語速、節(jié)奏、停頓等變化來表達情感,傳情達意,感染學生,又能幫助理解、引發(fā)興趣。例如,《牧歌》教學中可以用這樣的語言感染學生:藍藍的天空,朵朵漂浮的白云,碧綠的草原,連綿滾動的羊群,恰似草原上斑斑如銀,純潔美麗的牧羊少女,悠長憂傷的馬頭琴……這些生動且充滿詩意、富有感染的語言,好象是一幅音畫,把學生的思緒帶入歌曲的意境之中,更好的抒發(fā)和表達歌曲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