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用心之愛來維護學生的自尊心,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融化學生的偽裝,傳遞愛的正能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guān)鍵詞】用心之愛 "健康成長
蘇聯(lián)教育家捷爾任斯基說過一句話:“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師只有把用心之愛投射到學生的心田,師生間才能產(chǎn)生心心相印的體驗,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離開了“愛心”這一基礎(chǔ)和前提都將變得蒼白無力,一個對學生冷漠無情的人,是根本無法實行教育的,更談不上教育藝術(shù)。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在這一時期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叛逆心理,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壓力,都會面臨身體和心理的急劇變化,內(nèi)心獨立性、成人感與日俱增但又有一定的依賴性,這無疑使他們也會出現(xiàn)迷茫和心理困惑。尤其是隨著社會的急速發(fā)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變遷,打工潮、離婚潮等導致的社會和家庭不穩(wěn)定的因素與日俱增,單親、離異、隔代教育的家庭越來越多,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護,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嫉妒、自責、任性、孤僻、焦慮、逆反等各種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可能會造成逃學、打架、離家出走、自殺等一系列社會問題,這都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因為健康并不僅僅是指沒有疾病或不虛弱。健康是指一種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yīng)方面的良好狀態(tài)。所以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用心去看,用心去愛,讓學生健康成長。
一、用心去觀察,用愛去引導,幫助學生調(diào)動內(nèi)心的積極力量,解決學生成長的困惑,提高其心理自主能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發(fā)展
在我們的日常教育過程中,教師應(yīng)該在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同時,始終根植于學生之中,認真用心去觀察學生的各種行為、各種表現(xiàn),這樣教師才能真正了解到學生的所思、所想,才能更具體地知曉學生最關(guān)心的,最直接的、最現(xiàn)實的要求,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用自己的愛心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探索,認識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完善自我,并解決自己成長中的各種問題,如學習、交往、情緒調(diào)適、理想抱負等等。用關(guān)愛之心,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只有進過自我探索,才能獲得經(jīng)驗,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二、用心之愛,傳遞愛的正能量
一名有愛心的教師,學生會喜歡你,親近你,愿意聽你的話,也愿意向你傾訴自己的理想和感情。而一名沒有愛心的教師,學生不樂意接受他的“教”,那么這名教師如何努力,也難以收到育人的效果。只有當學生的情感大門朝著教師敞開時,師愛投射到學生的心靈上,才能喚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產(chǎn)生對教師的親近感、信賴感。這樣,“師愛”和學生的“愛師”才能融合起來,成為構(gòu)建和諧師生關(guān)系的堅實起點和牢固基礎(chǔ)。學生喜歡這名教師了,那么這名教師就是學生崇拜和模仿的對象,教師只有以身作則,才能有效引導學生去做人和學習。這正是“親其師,信其道”!如果說智慧要靠智慧來鑄就,那么愛心要靠愛心來培養(yǎng)!教師的這一用心之愛可以感染和影響學生的一生,并將這一優(yōu)良品德傳遞下去,這樣社會上有愛心的人就會越來越多,那些遇到任何事都淡漠或躲避的人就會越來越少,社會也會更加和諧。
三、用滿含寬容之心的愛來維護學生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青少年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學生前進的潛在力量,是前進的動力,是向上的能源,它是高尚純潔的心理品質(zhì)。”后進生也需要自尊,這是搞好他們學習的基礎(chǔ)和前提。
寬容,會給學生撐起一篇自尊的天空?!叭朔鞘ベt,孰能無過”,教師不是圣人,學生也不是圣人,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從心里接受學生的錯誤,育人不是一蹴而就的,對每個學生都要寬容,我們要用辯證的方法全方位的看待學生,既要看到他的優(yōu)點,也要看到他的缺點,我們不能一味的放大他們身上的缺點或不足,而是要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用一顆寬容之心看待學生的缺點和錯誤,看到他們的進步。很多時候關(guān)心會讓他們自發(fā)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樣的教育成效遠遠超過強硬的斤斤計較。
四、用一顆賞識之心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信心是學生成功的基礎(chǔ)。每個人都有很大的潛能,而每個人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只是冰山一角,而巨大的潛能都沒有被開發(fā)出來。
“心想事成”的大腦運作規(guī)律是賞識教育成功的工作機制。也就是你認為自己是什么樣的,大腦就照著思維運作,結(jié)果往往如你所愿。比如:自己認為自己很聰明,這時,大腦的狀態(tài)就是積極活躍的,經(jīng)過努力往往可以解出來一道難題,這就是聰明的心想事成;反之,假如自己認為自己笨,大腦會想,反正我笨,解不出來也是正常的,在初步嘗試失敗后就停止工作了,這就是笨的心想事成。孩子的自我評價來自于成年人,你說他笨,他就認為自己笨,然后按照這個邏輯來運行大腦。
自信是賞識教育成功的條件。教師用一顆賞識之心對待每一個學生,會帶給學生自信,按照上面的“心想事成”原理,自信讓學生更多地體驗到成功,成功又帶來了更大的成功,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學生的潛能就能不斷地得到開發(fā)。
五、用持久的愛心來融化學生的偽裝
這一點主要針對的是后進生。后進生因其學業(yè)基礎(chǔ)差,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就會失去信心,如果教師在對其進行語言打擊,或者對其冷漠相待,那么他們就會“破罐子破摔”,在自身豎起一層無藥可救的頑皮、搗蛋、油鹽不進的偽裝。針對這一特點就決定了教師必須用愛精心呵護。我們既要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細心關(guān)心他們,又要利用本班優(yōu)秀的學生或干部,科學搭配,幫助他們,使他們深受感動。后進生的心理活動是十分復雜而又充滿矛盾的,所以,持之以恒的愛才能促使其飛躍。學生的先天能力、自身個體是存在差異的,這就要求我們的轉(zhuǎn)化方式也要因人而異,這也使得我們常常付出很多,成效卻很小,這也使我們教師出現(xiàn)急躁或浮于表面,這都不利于學生的轉(zhuǎn)化,所以教師一定要對學生進行細致的、逐個講授,必要時可以進行個性化的指導,以學生完全搞懂為準則。
教師的教育需要有耐心,更要“導之以行,持之以恒”。付出愛的過程是甜美的,付出愛的道路也是艱辛的。所以愛學生就要有一顆恒心,堅持用愛心耕耘終生。
熱愛學生,不僅是教師人品、學識、情感與親和力的展現(xiàn),實際上更多的是傾注了教師對祖國、對人類、對未來的熱愛。因為有了愛,我們才有耐心;因為有了愛,我們才會關(guān)心;因為有了愛,我們才和學生貼心。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個微小的“閃光點”,實際上也是我們教師最大的樂趣,就讓我們在這平凡而高貴的領(lǐng)域,心牽所有學生,認真工作,默默付出,用愛鑄就希望,讓愛的雨露滋潤每一名學生的成長。一片愛心的澆灌,一番耕耘的辛勞,才會有桃李的芬芳、稻麥的金黃。
參考文獻:
【1】張武會.2015.為了那份神圣使命.班主任(7):67~68
【2】朱炳霞.2015.以心傳心悉心育人.教書育人(5):38~39
【3】秦淑慧.2015.賞識教育,愛的教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9)52~53
【4】2014.班主任應(yīng)該學習心理學.班主任之友(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