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學習情境,一個首要的問題是如何進行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設計內容包括:分析教學大綱、教材內容、學生特征,制定教學目標、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以及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在教學中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筆者認為制訂教學目標,提供信息資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設計學習過程及進行教學反思這幾個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值得我們探討。
一、精心制定教學目標,確定學生學習“主題”
新課程要求教師對教學目標的分析,包括三個方面:①注意知識和技能目標的分析,即突出重點,克服難點;②重視學生能力發(fā)展目標的確立;③同時還應考慮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確定。要突出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應將學生能力和觀念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目標制定的重中之重,并遵循學生素質發(fā)展規(guī)律,設定針對不同學生發(fā)展特點的具體要求和實施形式。統(tǒng)一的講解、答疑、點撥、指導,是應學生的實際要求而安排的活動,只能是學生自主學習討論的必要補充。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的主要活動方式,是讓學習者有可能從個人實際需要與可能展開學習活動。因此,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是教師教學目標設計的出發(fā)點。
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制定時,一般容易單純從教學內容出發(fā),考慮如何掌握所教教學內容為主,對深層次的教學目的考慮不周或不去考慮,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的教學設計經驗只停留在知識內容或方法上,而忽視能力和素質要求,缺乏深層次的思考,淡化了過程。怎樣科學、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要精心分析教學內容中的學習結構與學生原有的學習結構之間的差異,提出教學過程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
同時,教師在進行某一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設計時,應遵循“由大到小”,“從整體到局部”的原則。他應當對整本教材及各個單元進行教學目標分析,再分析本節(jié)課的具體目標,然后才能確定本節(jié)課學生應該學習的“主題”,應培養(yǎng)的能力,應形成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從而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的放矢、收放自如。
二、用心收集信息資源,并合理適時地體現(xiàn)于教學設計中
教學內容依據(jù)課本,但不拘泥于課本,教師應讓學生關注和收集地理課堂教學信息資源,適時補充中外最新的地理信息。教師應當確定本節(jié)課基本知識所需要的信息資源種類及每種資源在學習本節(jié)課內容時所起的作用。新教材對教師的知識要求是多元化、綜合性和發(fā)展性的,教師要提高搜索知識,獲取信息的能力,學會用不同的認知手段去接觸新知識,了解新動態(tài)。因此,教師平時應注意積累相關教學信息資料,建立教學資源庫。資料包括圖片、文字和視頻,其中圖片、文字可以從各種報刊、雜志、書籍中摘取,視頻可從VCD光盤和錄象帶中摘取,也可從網上下載,信息資源應緊密結合社會經濟熱點,引用對教學有用和學生感興趣的,并及時予以更新。
三、認真設計自主學習過程。
(一)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傳統(tǒng)教學中最常見的導入方式是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內容,但是,這種復習式的導入方式卻無形中限制了學生的自主性,大大縮小了學生的探索空間。因為某些原本應由學生探索而得的結論由教師代勞了,從而扼殺了學生的探索欲望,剝奪了學生的參與自由。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及“情境”相關聯(lián)的,我們可以用生動、直觀的情境有效地激發(fā)聯(lián)想,喚醒長期記憶中的有關知識、經驗或表象,讓學生體會地理知識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要更好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教師可以引入案例教學。在進行案例教學中,教師往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選擇和組織所要討論的材料,但是,教師往往因為沒有現(xiàn)成的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案例而放棄案例教學,使學生失去自主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失去很好的教學情境與實際生活情境相碰撞的機會。有一些課后活動如經過改造,有可能成為很好的案例。
(二)加強對學生主動學習的引導,發(fā)揮學生首創(chuàng)精神。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學習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主體參與精神。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提出一個一個的問題,學生一個一個地回答,看起來學生似乎解決了一個個問題,但學生是順著教師的思路解決問題的,這種做法無異于教師“釣魚”,學生“上鉤”,久而久之,必定束縛、稚化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不能積極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教學中應克服教師問學生答,或學生問教師答,或教師自問自答。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應充分考慮應用啟發(fā)式主動提問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向老師提出教材中的問題,同時又包括自己給自己主動地提出問題,從而啟發(fā)自己的思維方式,這才是真正以學生為主的啟發(fā)式教學。提倡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學生共同解決問題,教師起穿針引線的作用。
(三)設計符合認知規(guī)律的學生活動,真正做到先學后教。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個人經驗、學習興趣、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和現(xiàn)有條件,選擇恰當?shù)模m合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把設計重心放在學生自主地“學”上,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有人說過:“當學生能自由參與探索、創(chuàng)新時,他們學得最好?!薄奥爜淼娜菀淄吹降牟灰子?,只有動手做才能學得會”,自主學習強調學習的活動性,即要求學生通過活動的開展,在探索中得到鍛煉,通過自己思考,自己動手,自己探究、自由辯論等,達到認識的升華。
四、寫好“教后記”,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要求有“教后記”專欄。新教材的教學中,學生的自主性得到發(fā)揮,個性得到了張揚,但同時教學中的不定因素也增加了。課后及時反思,可以抓住課堂上創(chuàng)造性的火花?!敖毯笥洝钡闹饕獌热莅ǎ孩俳虒W目標中還有哪些沒能達到的;②設計的教學過程是否與所任班級學生的個人體驗、興趣、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相適應;③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是否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終身發(fā)展;④教學手段、信息資源是否得當;⑤將教學中處理不當?shù)慕虒W難點、重點、教學疏漏記下來,如“地中海氣候的形成原因”就是學生不容易理解記住的知識,又如“極光是如何產生的”是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長期撰寫“教后記”,教師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嘗試進行反思,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總之,當我們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學設計,強化對課題的探討,淡化對課本的咀嚼,真正讓教師從壟斷者轉變?yōu)榻M織者,我們的課堂將不會由教師“一統(tǒng)天下”,那么,我們就能讓學生真正自主地學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