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教學校語文教學是在整個特教教學的基礎和前提。為此,本文先是對新時期特教兒童語文教學中種種問題的現狀及成因進行了分析研究,隨后就素質教育教學背景下的該項教學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素質教育; 語文學科; 特教教學
中圖分類號:H19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343(2015)08-0047-1
新時期的素質教育和《聾啞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要求給學生提供發(fā)音、說話、看(聽)話教學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祖國語言文字教學,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具有初步的看(聽)話、說話能力和閱讀、作文能力。為此,在特教兒童語文基礎知識教學過程中,往往利用學詞造句、看圖說話寫話、分析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等,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認識能力、思維能力和智力能力。下面,就新時期的特教兒童語文教學談談以下觀點。供參考。
一、新時期特教兒童語文教學問題的現狀及成因
(一)教學沒有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識基礎。新時期的特教兒童雖說有些身體上的殘疾,但其長輩的呵護教育以及他們先天具有的聰明好學、接觸面廣、接受新生事物快等特點讓他們自己形成獨特個性和學識基礎。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按照素質教育教學和新課標要求對學生進行培訓,就會出現事與愿違的效果。一是特教學校的大部分管理者和教師來源于普通學校,在教學中會不自覺用“普通”教育的方法對特教學生教學。二是對特教學生的特殊性分析研究的不夠。目前特教學生的語言教學內容深,教學要求高,教學遞進坡度大,學生語文能力得不到提高,出現了教師出力不討好的局面。
(二)語文教材不能給與時俱進。一是現行的特教聾啞全國統(tǒng)編語文教材是根據特教生經過九年教育后進入社會這一前提考慮的,因此盡量把學生在校期間應知道的語文知識都考慮在內。教材跨度大,內容涵蓋小學、部分中學內容,雜而缺乏系統(tǒng)性、更不用談科學性了,學生學用起來費心費力,沒有好的結果。二是教材內容陳舊過時,與新時期的特教學生所接觸的“世界”有差距。
(三)在教學方法不能夠與時代同步。一是當前的語文教學過多地強調了學生語言的訓練,而沒有去引學生形成自己的思維、有自己的表達能力;二是沿用傳統(tǒng)教學的“注入式”、“滿堂灌”模式,沒有按照素質教育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的教學,根本沒有教學效率。
(四)語文教學沒有創(chuàng)新性。一是特教教師在教學中過于強調和造就聽障生學習語文的困難,看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實際上使教學進入“死胡同”。學生九年在校學習,也只閱讀了不足五百篇的課文,根本上限制了學生閱讀的多樣進行。二是由于每個縣只設1~2處公辦特教學校,學校之間溝通不能經常性,在教學上的交流探討更是有限。再加上教師的培訓跟不上,所以教師的素質和教學水平受到很大的限制,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老馬識途”而已。教學沒有創(chuàng)新性,引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素質教育教學背景下的特教學校語文教學
新時期的素質教育培養(yǎng)目標和新課標要求特教語文教學要遵循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識基礎,依據教材內容進行拓展性教學。為此,教學時要更新理念,聽障兒童語文教學改革有必要進一步深化。誠然,該項改革已經在進行著,而且有所深入,但成效并不盡如人意。
(一)更新特教學校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一是按照素質教育教學要求從重知識的傳授轉變?yōu)橹貙W生能力的培養(yǎng),把對學生從字到詞、從詞到句、從句到段的教學方式轉變到語言文字訓練方面來。二是按照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并教會學生樂學、愿學、主動地學。三是課堂教學方式轉變?yōu)檎n堂教學與即時教學相結合,師生平等友愛,課堂實施互動交流,打造和諧課堂。
(二)拓展教學內容培養(yǎng)思維能力。新時期特教學校學生語文能力主要包括聽、說、讀、定這四種基本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通過學生的閱讀和寫作來完成。一是發(fā)展學生讀寫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在學生盡可能接受的范圍內,引導學生去閱讀,并逐漸擴大閱讀范圍,拓寬學生獲得各類信息的渠道和能力,豐富特教學生的學習生活,讓特教生長知識、開眼界,進而觸動思維接受教育。同時教師要告知學生的閱讀目的和實用性。二是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寫作是特教學生對語文知識和技能的一種綜合練習,如果教師能夠結合發(fā)生在學生周邊、學生熟知的事情進行教學,那么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學生相應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及認識能力都會有所發(fā)展和提升。
(三)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特教學生的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組成部分,肩負提高學生的素質水平的重任,更要注重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一是注重特教學生教學的連續(xù)性,結合學生的學識水平適當調整(前后章節(jié)內容、增加刪減)教材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閱讀、寫作、說話(表達、演講)、視聽(看)四個系統(tǒng)的語文能力;二是加強其它學科知識的聯系教學,對特教學生的教學不要就學科分得太細,分別去教學,而要在注重語文學科是基礎的前提下,適時滲透其它學科的跟進教學,能夠提高學習興趣,三是在對特教學生的教學方法上,強調課文的整體氣氛,克服單純采用從字到詞、從詞到句、從句到段的教學方式,適當地安排學生進行一些對話、表演練習,并有與所學課文相應的閱讀材料和寫作訓練,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之,隨著素質教育教學推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和教師對特教學生的語文教學有了較新的認識,在教學中要按照新課標要求,遵循特教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識水平,有效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積極培養(yǎng)學生語言、讀寫能力,最終全面提升其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