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文學教育的功能十分特殊,且具備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高中語文新課標的影響下,更加深入地強化了文學教育的地位,也使之成為了一個需要引起足夠重視的問題。為此,本文主要闡述了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文學教育因素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語文; 滲透; 文學教育; 策略
中圖分類號:H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343(2015)08-0018-1
一、文學教育因素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滲透的意義
在高中時期,教師普遍忽略了文學教育的價值和功能,在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只是當作一部分輔助性因素。而眾所周知,文學教育在高校語文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文學教育基礎是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倘若教師能夠加以有效地引導與啟發(fā),不但可以大大提高文學在學生心目當中的影響力,還可以使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全面提高。除此之外,文學教育還能夠啟發(fā)學生對文學作品內(nèi)涵進行把握能力,且以此對傳統(tǒng)意義上的優(yōu)秀文化進行弘揚光大。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文學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教學思想的轉(zhuǎn)變
毋庸置疑,語文屬于一種應用普遍的溝通手段。在新課標當中,指明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其基本的特性。鑒于此,人們可以明確,語文教學過程有著相應的連續(xù)性與發(fā)展性。為此,高中語文教師需要有效地感悟與認知這種特性,還務必在固有教學思想的基礎上,改革與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觀念,從而建構合理的教學模式,才可以保障文學教育因素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首先,教師需要有效地掌握這一時期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以使學生明確文學教育的必要性。其次,教師需要進一步挖掘教材內(nèi)容,選用有著人文內(nèi)涵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并且遵循理論和實踐相統(tǒng)一的原則,以使學生完全地體會到作者表達的思想,從而感受文學作品的獨特內(nèi)涵。
(二)強化教師綜合素質(zhì)和文學修養(yǎng)的提高
在新課標教學思想的影響下,教師不僅應正確地啟發(fā)學生,讓學生有效把握語文學科的內(nèi)涵,形成一個好的閱讀和學習習慣,明確和把握合理的閱讀形式,從而得到一定量的文學累積;并且以此作為基礎,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以及熱情,讓學生可以獨立地進行閱讀活動,從而使自己的知識面持續(xù)拓展。比如選擇《中外戲劇作品選》當中的一些文章,牽涉到十分豐富的內(nèi)容,也涵蓋著一系列的文體形式,這就要求教師具備相應的知識面與文學素養(yǎng)。只有如此,教師才可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變得游刃有余。所以說,高中語文教師需要持續(xù)地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與文學修養(yǎng)。
(三)由理性的探究向情感的感受轉(zhuǎn)變
基于新課標教學思想的影響,要求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學生的情感感受。與此同時,這也是文學教育的需要。文學作品的閱讀賞析是教師、文本、學生間進行對話的過程。教師在對文學作品進行閱讀的學習活動當中,只是引導者和組織者,而學生才是真正的閱讀主體。明確這一點,能夠使學生在閱讀和賞析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激發(fā)自身的情感。為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文學教育因素,當學生對話文學作品的時候,需要重視學生的情感感受。具體來講,執(zhí)行過程體現(xiàn)為以下幾點:
第一,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情境,激起學生的情感感受。學生所感受的學習情境是其在學習文學作品過程中情感的首先來源。創(chuàng)設符合文學作品氣氛的情境,能夠激起學生內(nèi)心的情感,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閱讀和賞析當中去。高中語文教師應當懂得借助所創(chuàng)設的充滿信任和良好的師生人際關系的氛圍,激起學生的情感感受;更應當懂得借助所營造的生動教學情境去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感受。不管是文學創(chuàng)作,還是文學賞析,經(jīng)常見到的和最為廣泛的審美情感活動就是觸景生情。所以教師在教授學生文學作品的時候,適當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但可以激起與喚醒學生的情感,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情境進一步地認知文學作品。
第二,移情想象,實現(xiàn)情感感受的升華。所有的語言描繪,都是跟形象思維同時進行。因此,一直完成于想象中,而缺少想象力的文學作品會不夠鮮活。由于語文閱讀,特別是文學作品的閱讀屬于一種審美性的活動,所以它的該特點使情感變成文學作品閱讀的一個關鍵性要素,且在閱讀的整個過程中貫穿。綜上所述,閱讀文學作品的兩個關鍵性要素就是情感和想象,而此二者一起作用的結果就是移情。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情境也務必通過想象的參與,感知情境跟想象密不可分。
三、結語
總而言之,強化文學教育,能夠讓高中學生在學習中形成好的思想文化素質(zhì)、拓展視野,并且在提高學生情操的基礎上,實現(xiàn)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散。為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文學教育因素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朱衛(wèi).讓高中語文教學走出“高投入低產(chǎn)出”的沼澤[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
[2]張艷艷.淺議高中語文教學的“三性特點”[J].考試周刊,2014
[3]劉艷華.淺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激情教學[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4
[4]陳水繹.高中語文教學應該突出“文學性”[J].教育導刊,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