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筆者所在的學校非常注重課堂模式改革,通過學習、實踐,摸索、總結出了適合本校特點的“向真課堂模式”。按照這種模式,將“學案導學、小組合作、當堂達標”三個要素融合在一起,做到“三真三實一及時”(真思考、真合作、真理解;設計實、反饋實、檢測實;評價要及時),最終達到課堂的高效。筆者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雖然年齡較大,也在積極嘗試著課堂模式的改革,打破原有的“填鴨式”課堂,在語文教學中實行小組合作探究方式,通過教學實踐,筆者感悟出幾點做法。
精心設計,合作學習
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語文水平參差不齊,教師不了解學情,采取填鴨式教學,雖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但丟掉了了語文教學神韻,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也像把嚼過的甘蔗再喂給學生,學生漸漸對語文喪失興趣。因此,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師要先分析學情,對學生情況了然于胸,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從而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許多學校進行過“小組合作”,反映并不太理想,重要原因就是在小組建設中出了問題。在了解學情后,任課教師配合班主任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劃分學習小組。小組人數(shù)既不宜過多也不能太少,以4人為最佳,分為1、2、3、4號,其中1、2號同學學習能力要比3、4號同學強,同時兼顧組與組水平相當。這既有利于提高小組間的競爭,又有利于小組內成員互幫互助。在分組以后,教師要對成員進行分工。在語文教學實踐中,3、4號學生一般語文閱讀能力較差,閱讀量也很少,合作學習中,主要解決做基礎問題,如進行正音、解釋、理清文章的思路,同時要根據(jù)自己對文本理解,提出學習中的疑惑;1、2號同學語文能力相對高一些,所以在合作學習中,1、2號學生主要負責講解、分析,幫助3、4號同學,同時鼓勵3、4號同學展示。
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成功與否,問題設計是關鍵,教師必須在課前花費大量的精力苦心經營,而不是在課堂臨場發(fā)揮。教師在了解學情前提下,結合課程標準,經過概括、提煉,設計問題。精心設計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層次性,這樣既保護學困生,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又有利于激發(fā)優(yōu)秀生研究問題的挑戰(zhàn)性,從而調動全班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實現(xiàn)面向全體學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小組合作做到“真思考、真合作、真理解”。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第二單元《背影》這課時,學生通過預習,基本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寫父親的背影,并通過背影反映出濃濃父子情。因此,筆者在小組合作探究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了3個問題:①文中的父親背上背的是什么?②“父親們”的背上背的是什么?③你的父親背上背的是什么?通過這樣的問題層層發(fā)問,學生的思路一下打開,每個小組的合作探究、展示都十分精彩。
教師參與,激勵合作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既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教學中不要站在講臺上,一定要走到學生中去,加入學生小組中去,讓學生感到教師也是他們小組成員之一,和他們一起參加合作探究,這樣教師就能及時了解小組的合作情況,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及時給予幫助。教師一般只是點撥1號同學,然后由他指導小組其他成員,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教師深入小組合作,往往也會發(fā)現(xiàn)學生一些獨特而富有創(chuàng)意的見解,從而彌補自己個人思維的局限性,做到教學相長。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必須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回答和展示,教師都要及時給予評價,以保護其學習積極性。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通過朗氏加分法(天津北辰區(qū)普育學校一位教師首創(chuàng):即1號同學回答正確得0.1分,2號同學得0.2分,3號同學得0.3分,4號同學得0.4分,這種加分評價引導1、2號同學對3、4號同學的幫助)對小組給予評價。這樣,既加強小組之間的競爭,又調動小組的真正合作,實現(xiàn)“真思考、真合作、真理解”。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挖掘了學生內在潛能,又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合作、創(chuàng)新探究的精神,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真正實現(xiàn)了“師教生,生教生,生教師”,使語文課堂成為真正的高效課堂。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五十六中學)